李洁坤 李梓

[摘 要] 合作学习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放手让学生走、跑,教师只需引导学生入好门、扶他们上好路,学生就能在知识的海洋里独立思考的理论。古今中外的教育者都关注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小组合作学习实践不能顺利进行的原因复杂,通过对合作学习的特征、合作学习的意义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合作学习的策略,为实施合作学习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合作学习;策略;实践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项目“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2019GJA349)

[作者简介] 李洁坤(1967—),女,广西玉林人,学士,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控制理论、数学教育教学研究;李 梓(1965—),男,广西来宾人,学士,来宾市兴宾区教育体育局教研员(通信作者),中学一级,主要从事教育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0-0297-02    [收稿日期] 2020-01-06

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这种崭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由于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而焕发出勃勃生机,受到世界各国教育界的推崇,并成了一种主流的教学理论与策略[1]。

一、合作学习的意义及存在问题

由于各人价值观念、教育教学条件以及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的不同,各地的小组合作学习在概念、具体实施策略、方法等各个方面存在差异。但各组组内成员都必须视小组的成功为个人的成功,从而使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学会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还要关心和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获得成功。

古今中外的教育者都关注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出自两千多年前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论语》——这大概就是人类历史上最早记录的小组合作学习了。小组合作学习与学习金字塔理论一脉相承,或者说是对学习金字塔理论的实践提升。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于1946年提出了学习金字塔理论。在塔尖,是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2]。

实验结果表明:学习方法不同,学习效果大不一样。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既然小组合作学习有这么好的教学效果,按道理应该得到全面的推广才对,但在我们这里并没有出现“四处飘香”的大好形势。小组合作学习有的地区、有的学校、有的教师做得风生水起,轰轰烈烈,乐此不疲,而有的地方、有的学校、有的教师则是“三动”:培训时候是心动,回来实践一下就摇动,最后是一动不动,更有甚者成了四动——“反动”,反对别人去做。究其原因,是很多“小组学习”缺乏理论上的支持,技术上的支撑,难于坚持到底。

小组合作学习实践不能顺利进行的原因复杂,归结起来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观念没有转变:有的教师,特别是上了年纪的教师往往容易故步自封,对小组合作的作用认识不到位,以为我都这样教了十几或几十年也一样取得过好成绩,不愿去学习去改变。何况学习是要花时间和精力的,而自己的收入并不因此而增加,现实缺少参与变革的动力。第二,家长的误解:有的家长反对自己的小孩去教那些所谓的“差生”,担心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影响了学习成绩,甚至还担心被“差生”同化。第三,技术操作的偏差:一些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有关理论知识学习不够,研究不深,或者缺少学习和借鉴成功经验的机会,为自己的实践找不到有力的支撑,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无法解决,最终归结于学生不配合、同事不配合、家长不配合,导致实践上的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从上述可见,合作学习是一个科学而系统的工程,牵涉到多个要素和层面。

(一)观念的转变

实践证明,教育理念比教育技术更重要,只有理念变成观念,才会有所行动,实践多了就有方法,方法多了就形成文化,有了文化就有了信心,信心就产生了力量,有了力量,成功就有了希望。

(二)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科学分组

合作学习小组是一种功能联合体,由2~6名左右学生根据性别、成绩、个性特点、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守纪状况等方面合理有差异地建立相对稳定的组织。是属于组内异质,便于组内互助合作。班内的异质小组间又大体均衡同质,保证了全班小组间公平竞赛。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决定谁将要跟谁在一起学习。可以保证非成就取向的学生在每个小组中都只占少数,或者可以保证不把容易引发分裂的学生分在一起。

(三)目标依赖、利益一致

小组目标是要让每一个成员都取得发展,成员间有共同的期望和目标定向。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彼此依赖,小组目标与全班目标又紧扣一起。学习的成功既依赖于组员个人的努力,也依赖小组所有成员的努力,我的成功也为别人创造了条件(别人也如此),组内学习关系不是输赢关系,没有利害冲突,实际上是一个利益共同体。

(四)责任明确、义务感强

合作小组解决了传统小组学习责任不清和搭乘便车的弊病。明确责任体现在三个方面:(1)每人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学习成效大小与是否尽责联系;(2)小组任务分解到个人,每个人都承担了小组特定任务,一个人完不成任务,不仅对他本人、对小组都带来影响;(3)每个都依靠自己力量独立完成任务(包括测验独立作业)。另外,大家都有义务互相帮助,这是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道义上的承诺,“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体现学习活动的公益性。

小组建立之后,要及时做好相应的工作:第一,营造小组内和谐的氛围;第二,小组内分工:组员要分好角色,明确自己的职责,坚信自己是组内不可或缺的一员,从而实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目标。第三,对组员角色的培训:作为教师,不能低估学生,也不能高估学生。所以要对学生进行角色的统一培训,教会他们学会倾听,学会参与,学会分享。这样才能使他们更好地明白职责,履行义务,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如对小组长的培训。小组长在高效课堂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如果小组长在小组建设、高效学习上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关注每一个组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那么才能达到高效课堂的最佳状态。小组长不一定是组内学习成绩最好的,但必须是综合能力最强的。第四,制定小组合作学习的流程和约定:课堂学习流程一般包括六个环节:独学—对学—群学—展示—测评—纠错。每一个环节都要有共同遵守的约定,小组长要负责管理独学,给个人计分。第五,多种形式的评价:保持兴趣比激发兴趣更重要,这就是评价的力量。高效课堂中,评价尤为重要,我们要运用合理恰当的学生评价方式,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在学习、日常管理的每个环节,除了要做好学生个人的评价,还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不再凸现个人能力,让学生明白,只有你的小组整体优秀了,你才是最优秀的。

参考文献

[1]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EB/OL].http://www.doc88.com/p-0763233703235.html

[2]学习金字塔理论[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b7380c0102e2q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