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新

(涡阳县第二中学 安徽亳州 233600)

一、课堂文化的概念及其重要意义

课堂文化是师生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造和积淀下来的并为师生共同认可和遵循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以及物质和精神风貌。课堂文化是课堂的养分,充盈于课堂之内,师生、生生之间,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在传授给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多姿多彩的课堂文化能够积极地唤醒学生的生命状态,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让学生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打好人生的底色。

二、传统课堂文化的弊端

目前对于基础教育而言,传统课堂是建立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把学习看作是“刺激——反应”之间的连接和加强,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安排强化。所以在这样的课堂中,往往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学生是消极被动、完全受环境制约的有机体,完全忽视了知识和技能以外的东西,教师的生命价值和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成了无关紧要的事情。很明显,传统课堂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文化单一,环节僵化。无论什么样的课型以及教学内容,几乎都是统一固定的教学环节,课前通过复习提问引入教学,然后是教师的讲授,最后是布置作业,整个课堂以老师的讲解和学生倾听为主。虽然也有师生之间的互动,但这种互动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地接受,很少有生生之间的互动,即使有些互动也仅仅是为了满足学生自身对“知识”的占有欲,交往的过程中不带任何情感体验和思想交流。整个课堂枯燥无味,缺乏活力,与青少年生理心理特征极不吻合。这样的课堂文化氛围显然十分不利于学生完美人格的实现。

二是封闭保守,缺少民主。教师对课堂文化具有权威性的表达和解读,学生被要求无条件地尊重教师的权威。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强调群体的目标和利益,使得学生参与度低。尤其是学困生,由于基础、习惯、智商、能力等方方面面的原因,其在课堂上接受知识受阻以后,个性特长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一部分学生会表现为厌学,而另外一部分学生会表现为违纪。在目前的高考体制下,虽然传统课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育分”的功能,但是无视厌学和违纪学生而一味地去追求考试分数,又导致厌学和违纪学生群体不断扩大,从而陷入恶性循环之中,越来越多的学生被淘汰出局。如果对照一下核心素养的三个层面即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的十八个基本点就会发现, 这样的课堂根本无法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距离我们的育人目标更是相距甚远。

三、多彩课堂的整体构思

课堂应该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在课堂上,从人的角度而言,存在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层面的互相交融。从物的角度而言,不同的学科知识以及同一学科的不同内容的教学都各有其特殊性,这就注定了课堂文化多元性的特点。课堂理应是由这些各有特点的课堂元素共同构成的,基于此我们提出了多彩课堂的概念。例如以白色代表融入、合作的课堂,以绿色代表生命、生机的课堂,以黄色代表阳光、协作的课堂,以蓝色代表科学、智慧的课堂,以橙色代表生动、活泼的课堂,以红色代表激情、活力的课堂。当然我们并不奢求每一节课都把所有这些元素囊括进去,事实上这也是不可能的,毕竟要受到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学情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多彩课堂不只是单纯和狭隘的物质场所,它是一种文化。我们希望通过一段时间的改革实践,每一位教师能够在多彩理念的指导下,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注意在不同的文化氛围内因地制宜地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与教方案,真正实现育人和教书的统一。

四、多彩课堂的特征

(一)指向素养的多元教学目标

每一节课都要有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定要结合学科核心素养,建立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形成适合社会发展和人的素养的多元目标。既有面向全体学生的、围绕知识和技能的基本目标,也要有具有鲜明学科特点的、强调个性化、差异化的学科素养目标,还要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人的核心素养目标。显然,它既同于早先提出的“双基”目标,也不同于之后提出的三维目标。比如,鲁科版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的目标设计中,基本目标为:了解一组概念(物质的量、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质量);学科素养目标为:学生初步建立宏观辨识与微观探究的意识(较高要求);核心素养目标:领悟抽象概念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

(二)关注学生自主的问题生成、分享与质疑

多彩课堂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重视问题的生成及问题解决后的分享和质疑。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应该遵循的重要原则包括: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以问题作为激发学习的基础;提供机会并支持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进行质疑;鼓励多元反对一元;鼓励学生对各种想法进行尝试。首先,能提出问题本身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延续与升华,只有当学生真正融入到学习中去,才能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而激发出他们解决问题的欲望。其次,问题解决的过程本身就是主动认知以及主动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再次,分享是一项优秀的品德,更是一项生活技能,分享不仅能加深对内容的记忆和理解,减少遗忘,更能在分享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最后,学生之间对问题及答案的相互质疑有助于培养学生勤于反思、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所以,多彩的课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先学后教,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问题解决后鼓励学生进行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并积极创建融洽的质疑氛围。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会得到很好的加强,而教师也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可以设想一下,这样的课堂文化氛围一定会在严谨的基础上充满着活泼和生机。

(三)有利于核心素养形成的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学习是多彩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种建立在新型民主文化氛围中的学习方式。有研究表明,当前社会上的成功者往往不是那些专业知识较为深厚的一群人,而是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善于合作、具有合作意识的人,合作探究学习不仅充分发挥了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功能,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它可以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合作,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勇于探究的科学素养。同样,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探究的问题,选择适合的合作探究学习的形式(课上或课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要说明的是合作探究学习重在过程性实践,可以依据情况而拓展为研究性学习。

(四)不可或缺的教育信息化应用

教育信息化进入课堂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有一种普遍的观点是认为教育信息化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更高效。多彩课堂理论更加深入地认为,教育信息化本身就是学生的重要学习内容之一。可以想象,在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背景的未来社会,不具备信息意识和信息应用能力的学生是无法生存的。所以,在课堂中营造以蓝色为代表的智慧课堂文化绝不是仅仅为了提高分数,更重要的意义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信息化的课堂应用也不仅仅局限于多媒体或者平板电脑的使用,而是使学生在应用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将信息技术内化为学生学习、工作、生活乃至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

需要再次说明的是,多彩课堂不是多种课堂元素的简单拼盘,更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以上特征需要教师立足于教学内容的实际和学情,在课堂实践和运用中有针对性地加以选择使用。

五、多彩课堂的实施

在学校1238培养体系的引领下,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我们将采取稳步慢走作为进行多彩课堂改革的基本策略。

(一)改革的目的

不以提高学校升学率为主要目的,重在改变传统课堂,形成以多样性、差异性、个体性、自主性、情感性为主要特点的新型课堂文化。

(二)改革的思路

按照先建模后破模的改革思路,组织各学科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在认真研究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各学科不同课型下的课堂基本模式,如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试卷讲评课等。所有课型下,均以多彩课堂的特征为基本理念,以多元学习为目标、以课堂的分享和质疑、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师生的评价和反馈教育为主要课堂环节,以信息化的运用为手段。

(三)改革的推动

加强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理念的改变、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课堂上小组合作模式的操作、课堂上学生分享和质疑的操作以及如何知道学生进行自我课堂评价等等。

(四)改革的评价

学校建立适应新课改的评价体系,校长带领全体班子成员,经常性地深入课堂听课,及时了解课改进行情况。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等,从学生层面了解课改情况,并及时解决可能发现的问题。在组织全校教师听课的基础上,定期召开课改反馈会议,及时纠偏,及时研究解决课改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六、结论

当然课改绝不仅仅局限于教学,它是一项系统工程,与学校的行政管理、德育工作、后勤保障等息息相关,所以我们需要在“紧、严、细、实”的管理理念指导下,认真抓好学校各项工作,以极大的精力营造良好的学校风气,以人文化管理努力化解各种矛盾,为改革营造和谐的内部环境。笔者认为,通过全体教职工的不懈努力,相信一种崭新的、丰富多彩的课堂文化一定能够营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