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立立

摘要:高中阶段因管教而导致的亲子冲突很多。本文提供了化解高中阶段亲子冲突的技巧。家长需要更新观念,放弃对强行管教的迷信,与孩子正确沟通。在沟通中负面情绪的发泄是最大的问题。家长可以先用笔记本梳理情绪,再向孩子提出目标。本文提供了两个情绪筛选句式。与此同时,要多聚焦目标,而不是问题。

关键词:亲子冲突  弱动力  负面情绪  聚焦目标

技巧一:解套弱动力

很多家长觉得亲子交流特别难,看到孩子在学习上的坏表现、坏习惯,总想管。可管吧,怕孩子失踪;哄吧,怕孩子失控。很多时候家长管教孩子其实是想给孩子学习上进的动力。但是,家长的管教已经从小学的强动力,变成高中的弱动力了。动力不足,不是猛踩油门、冲突升级就能改善的。一位妈妈威胁孩子:你不好好学,我就跳楼。这显然是管教效果不好,仍然猛踩油门,强化管教,最终冲突升级的表现。高中阶段的强动力是责任、担当、光荣与梦想。一位成绩年级倒数、学习状态极差的孩子通过美术省考后主动找老师希望能帮他加点课,把落掉的内容补一补。这种学习状态的180度大转弯,老一辈人常说是这孩子懂事了,开窍了。其实这就是切实可见的梦想带来的强动力。当我们知道家长的管教到了高中阶段只是弱动力,几乎没效用时,就要及时给自己解套,千万别盲目加大剂量,避免亲子关系失控脱轨。

相关研究表明,情绪失控是亲子沟通的最大障碍。“穿衣服!我跟你讲,受凉了,没人带你去看病。”这明明是一句关心的话,因为情绪加上了讨厌的外衣。“你这么懒,肯定考不上大学。你能考上简直没天理。”这明明是一句督促的话,因为情绪加上了鄙视的外衣。家长们在亲子交流中碰壁,时常觉得委屈:我明明是为你好,你却不领情。其实他们不知道,如果不能明确管教对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是弱动力,不能及时从管教中解套出来,就很难控制情绪,舒服有效地跟孩子交流。那些包裹著伤害感受的管教话语成了亲子隔膜,甚至是亲子恶性事件的促发点。家长们要知道,内核都是爱,外表成伤害。想要沟通出结果,教育有效果,一定要尽可能地控制情绪。

技巧二:梳理小情绪

情绪并不是坏事,关键要变情绪为力量。怎么做呢?一共有三个步骤:记下来—选出来—转目标。

第一步,记下来。记录是为了发泄,也是为了梳理。当我们在亲子交流中产生了负面情绪时,最好的方式当然不是把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让孩子成为我们的情绪垃圾桶,或者把孩子推到我们的对立面,与孩子产生冲突。而是换一种方式,换一种可以变情绪为力量的方式,那就是记下来。离开现场,记录“罪状”,发泄情绪。可以提前准备一个情绪笔记本,也可以用手机备忘录。例如,有一天你下班回家发现孩子没有完成网课作业,还在玩游戏,你很生气。怎么办?进房间换衣服,然后做饭,或者什么都不干,先躺下来休息一会儿。跟孩子保持距离。如果不离开,直接就批评孩子,往往会事与愿违。然后你就可以在小本本上写下你对他所有的批评。用词恶劣没关系,尽管发泄。曾经有位家长被孩子气得连写了三个“滚”,把本来准备冲口而出的那些伤人而又没有说服力、没有教育效果、不能成为孩子学习动力的话讲给本本听。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负面情绪得到了发泄;二是写下来,才能进一步整理,为接下来对孩子实施有效的教育做好准备。练习阶段我们需要写下来。慢慢掌握了就会内化成我们的情绪梳理能力,在心里就直接经过了记下来再整理的过程,就不一定要记录了。

第二步,选出来。笔记本上记下了我们想要管教孩子的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并不都需要跟孩子交流沟通,我们还要进一步进行筛选。怎么筛选呢?这里要用到两个句式。一是,我今天都这样了,你怎么还这样。二是,他都那样了,你怎么还这样。家长把记录在笔记本上的问题逐一往这两个公式里套一套。一套就会发现,能套进第一个句式里的问题,都有点迁怒的味道,并不能算是孩子自身真正的问题。例如,我今天都这么累了,你也不把自己房间整理整理。我今天都被领导批评了,你还不及时做作业,不让我省心。那么能套进第一个句式的问题就可以从笔记本上删除掉,不需要跟孩子交流。而能套进第二个句式的问题都有点过度焦虑的味道。例如,他都做那本资料了,你怎么还不做?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孩子的学习安排从本质上说是由学习规律、孩子的学习状况决定的,从表象上来说大部分安排由老师决定,或者由从孩子学习目标出发制订的学习计划决定,肯定不能由别人家的孩子——“他”决定。用这两个句式进行筛选的目的是要把孩子自身的真正问题从一时的家长情绪问题中筛选出来。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管教乃至吵架是解决不了家长的情绪问题的,反而会激化矛盾。如果想用批评孩子或跟孩子吵架的方式来解决看似是孩子问题的家长问题,那是南辕北辙,事与愿违的。

第三步,转目标。使用情绪筛选句式筛选出孩子的问题之后,我们不能全部拿来向孩子提要求,批评孩子。问题多了,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让孩子觉得自己处处都是毛病,反而不愿意纠正。应该从中选出一两个,最多三个,转化成目标。这个频率也不能高,最多两周一次。最好通过开家庭会议郑重提出,会上要允许孩子提出异议,有自己的看法和选择。家长们可能觉得那么多问题没说,看着就着急。其实急这个问题也能套进句式一里,那就是,我现在都这么急了,你怎么还这样?说明这也是家长的情绪问题,不是孩子的问题。我们要知道,一个人不会没有毛病和缺点,长辈看着我们也着急,都是一样的。如果孩子真的一周,哪怕一个月能改掉三个缺点,那么假以时日一定能成长为优秀青年。

技巧三:问题变目标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教育孩子不能盯着问题,一个一个地纠正。想通过纠正问题让孩子变得更好,殊不知,关注问题看到的是一个又一个不能逾越的雷池,孩子听到的是一句又一句的指责。不但亲子关系屡遭破坏,而且孩子的学习劲头容易被打消,产生各种负面情绪。关注问题就像是给孩子设置了一个个警戒线,不断说着“不可以”“不行”“不应该”。这样就算都纠正了,结果如何呢?结果孩子虽然没有跑偏,但还是站在原地,没有动。高中阶段的学习需要很大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动力,没有热情,靠管,有可能与目标越来越远。关注目标,是给孩子在远方插个旗子,帮助他不断向旗子迈进,引导他关注自己与旗子之间的距离。他没有做好,不是因为没有让家长满意,而是他与旗子之间有距离。评价他的变成了旗子,而不是家长。那还怎么吵架呢?切记:高中阶段重引领!

例如,我们筛选出了“不能按时起床”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我们采取的方法可能是催促:“快起床!”“我再说最后一遍!”“我掀被子了!”可能是批评:“你怎么这么懒!”“你这样学习怎么可能学好!”聚焦问题,采用这样的方法,就算最后没吵架,估计孩子也是爱听不听的,气呼呼的。

如果我们把这个问题换成目标呢?把不能按时起床这个问题转换成如何按时起床这个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要思考、讨论、尝试、反思、调整、继续尝试。我们采取的做法可能就不是催促和批评了,而变成了制订计划、打卡、定闹钟、表扬、树立榜样、家庭会议小结等。这样的做法是很难吵起架来的。

把偷偷打游戏,改成怎么控制自己的娱乐时间。把听课不认真,改成怎么提高听课专注力。把跟爸妈讲话怒气冲冲,改成怎么跟家长心平气和地沟通交流。如果我们对孩子的爱掩藏在争吵和谩骂中,爱就很容易变成负面情绪影响学习和生活。化问题为目标,负面情绪就变成了努力。

当我们把自己的负面情绪选择合适的方式发泄掉,梳理出来,从中筛选出孩子自身真正的问题,然后把这些问题转化成目标向孩子郑重提出,并指导他向着这个目标迈进时,我们就掌握了亲子沟通的强大能力。

当然,情绪失控也是正常的,这个世界上没有像机器人一样的“完美”爸妈,但情绪又是可控的。只要我们明白严厉的批评管教和失控的情绪发泄,在高中阶段并不是孩子学习上进的强动力,我们也许就愿意梳理梳理,尝试控制控制。多控制一点,亲子交流就冲突少一点,心情好一点,生活美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