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飞

摘要:2017年出版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构建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学科核心素养要求。运用文化观照的理念实施高中语文教学既贯彻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符合当下高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学习的内在要求。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从阅读教学、诗词教学和写作教学的角度,通过教师的讲述渗透和活动渗透的方式,随时讲解或有机穿插,甚至开展专题讲座实施文化观照教学,提升学生的核心语文素养,增强文化自觉,防止产生文化上的民族虚无主义。

关键词:文化观照  高中语文  核心素养  文化传承  问卷调查  实施路径

2017年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科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语文学科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而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防止文化上的民族虚无主义。为了贯彻上述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我们应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运用文化的视角去理解语文课程,帮助学生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为了更加科学准确地运用文化观照的理念指导学生,2020年12月我们在安徽省池州市当地随机选择了八所高中学校,对不同年级的语文教师和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教师问卷我们共设计了15个问题,学生问卷共设计了22个问题。

关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下面是部分学生问卷的问题和调查统计结果:

上述三个问题显示出当前的高中生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从参与问卷的对象来看,高中三个年级的学生都有参与,考虑到高一年级的学生升入高中尚不足一学期,所以发放的问卷较少,而高二、高三两个年级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人数差不多。这样做是为了体现成熟的高中生的特点,保证问卷的质量。第6题中的“春节”和“圣诞节”分别是中国和西方传统节日的代表,对这两个传统节日的问卷结果可以部分反映出学生对待中西方传统文化的态度。从调查结果看,当被问及“你更看重春节还是圣诞节?”时,有88.34%的学生选择了春节,只有0.47%的学生选择了圣诞节。在第9题被问及“你是否认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衰与自己毫不相干?”时,又有91.61%的学生选择了“否”。这两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深刻地提醒我们,当前的高中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不仅充满了自信,而且他们还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生的这种强烈的自信和责任感及使命感就是我们对“文化传承和理解”核心素养进行深入教育和提升的基础,这对教育工作者是一种莫大的鼓舞。

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应当仁不让,这不仅仅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我们进行问卷调查时发现学生对语文学科有更多的期待。在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96.97%的学生认为语文学科包含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课程。当然从调查结果中我们也发现学生认为高中13门学科中都包含中华传统文化的课程,应该说各个学科的课程都有传承传统文化的任务,只是语文学科的责任更大。

那么,究竟如何在语文学科中进行文化传承教育,又如何运用文化观照的视角去理解语文课程呢?为此,我们在教师和学生的问卷中分别设计了一些问题,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也获得了比较丰富的信息。

以上三个问题是高中语文教师随机问卷的部分内容,我们在设计问卷时把可能的途径都考虑到了,并且特地设计成多选题的形式来为参与问卷的老师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第10题是从语文教学内容的角度设置的,第13题是从老师教育方式的角度设置的,第15题是从更加具体的课堂教学细节角度设置的。

从语文教学内容的角度看,阅读教学和诗词教学是老师们进行文化渗透和观照的首选角度,占比都达到90%以上,其次是习作教学,词语教学排在最后。从这个调查结果来看,要从文化观照的角度去理解高中语文课程,首先就应当在阅读教学和诗词教学上下功夫,语文教师不能仅局限于“教教材”,而是应采用“用教材教”的理念,充分发挥现有教材文本的潜在文化价值。譬如教学《季氏将伐颛臾》这篇经典的课文,我们就可以利用本文进行文化学方面的拓展,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礼”在中国古代的丰富内涵。用周礼的观念去审视理解《季氏将伐颛臾》一文的开头,就能洞察当冉有和季路拜见孔子时为何将“伐”字换成了“有事于”的隐情。如果老师不讲周礼的内涵,仅仅解释文句,学生是难以深入理解这篇经典的文言文的。“从文化学的视角来思考阅读教学,揭示其真实的定位,分析其内在的生成与建构,可获得更多的启示。因为阅读教学并不只是单纯的技能训练,也不是死板僵化的技术,而是一种文化的实践过程”。上述案例其实也包含了词语的教学,所以词语教学也是进行文化观照教学的重要途径。只是词语的教学要以一定的语境为依托,所以词语教学还是应当纳入阅读教学的范畴比较合理。

写作教学也可以进行文化传承和理解。正如朱自清先生在《中等学校国文教学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指出的那样:“我以为中学国文教学的目的只须这样说明:(1)养成读书思想和表现的习惯或能力;(2)发展思想,涵育情感。”“至于‘发展思想,涵育情感,我以为初中宜侧重(不是专重)文学趣味、人生、国性、现代思潮数方面;高中则可再加世界文学思潮、本国古代学术思想两方面。”2020年高考全国一卷的作文写作材料“管鲍之交”的故事就是一则非常好的在文化观照理念下进行写作的材料。今后我们还应该以此次高考命题为契机,多设计类似题型组织学生写作,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发掘其中的深刻内涵,树立文化自信。

从老师教育方式的角度看,讲述渗透和活动渗透是进行文化观照教学的较好途径。我们在对此次教师问卷结果进行统计时发现,有10年以上教龄的语文教师占到总人数的87.74%,可见在课堂教育方式上讲述渗透和活动渗透是公认的比较好的进行文化渗透的教育方式。考虑到高中学生高考压力大、学业繁忙的现实,语文教材的挖潜需要老师在备课时多下功夫,毕竟学生由于个人知识储备和学术视野的局限性,自己不能深入挖掘教材的深层内涵。当然教师还可以借助于现代教育手段和设备将需要拓展的文化知识采用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并提高学习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