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琼

摘要:在新课标下,过去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已不适应教学需求,探讨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逐渐成为教师备课过程中的主要任务。巧妙地运用教学艺术,会给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使学生快乐成长。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任务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学生培养成才。数学学科内容枯燥,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要求高,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难以消化吸收。因此教师要在形式和内容上加以创新,编织一个个课堂故事,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味数学、接受数学。

关键词:数学创新故事兴趣实践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新知和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这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配合来完成。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编织一个个精彩的课堂故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自觉性的起点,也是智慧、灵感的源泉,在教学中尤其如此。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游戏导入就是一种既简单又好用的导入方式,它能唤醒学生,使其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接受新知。

在教学“和与积的奇偶性”时,根据学生对游戏感兴趣的特点,我采用游戏导入,设计了翻手掌和翻纸杯的游戏。第一步,让学生进行翻手掌游戏:伸出双手,手心向下,然后手心向上,再手心向下……依次翻动,如此反复。学生发现奇数次后手心向上,偶数次后手心向下。第二步,让学生做翻纸杯游戏:拿出一次性纸杯,杯口朝上放在桌子上,依次翻动纸杯。学生发现奇数次后杯口朝下。教师利用希沃软件展示,杯口朝上翻动第1次、2次、3次,分别用笔在上面备注数字。再让学生杯口朝下放在桌子上,依次翻动纸杯,学生发现奇数次后杯口朝上。教师利用希沃软件展示,杯口朝下翻动第1次、2次、3次,师问生答,得出结论。杯子开始状态不一样,奇数次位置也会发生改变,只要记住第一次的位置,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非常感兴趣,争先恐后、跃跃欲试,学习情绪逐步高涨,为后面猜想验证认识“和与积的奇偶性”做好准备。通过改变杯子的开始状态,让学生体会奇偶数的相对性,从而突破难点。

二、创新教学方式,缩小学生差距

搭建平台,因材施教。针对多数学困生在课堂上不专心听讲、发言不积极等表现,课堂上创造多种机会,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增加学习动力。一是提供回答问题的机会。课堂上鼓励他们积极举手回答,回答对了及时表扬,回答错了给予鼓励,下次继续努力,使他们的自信心不断提升。二是提供参与游戏活动的机会。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活动,尽可能多地让学困生参与,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新知,熟练掌握、运用知识,品尝学习的快乐。三是优先展示作业。让学困生优先展示课堂上会做的习题,教师温馨提示他们板书要完整,书写要规范,解题思路要清晰,这样渐渐锻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胆量,提升他们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示范引导,积极鼓励。课堂教学中,先鼓励部分学困生积极参与活动,起到示范引导作用。在老师的鼓励下,这部分学困生开始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举手回答问题,直至他们成为课堂上的活跃分子。在这部分学生的带动下,其他学困生慢慢有所转变,开始举手回答问题了,遇到不懂的就问成绩好的同学或者老师。怎样用简便方法计算、怎样解方程等这些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他们都会第一时间想到问老师或主动和成绩好的学生交流。久而久之,学困生在“多提问、多活动、多思考”中熟练掌握学习方法。

三、创造动手机会,开拓学生思维

马芯兰老师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课堂上让学生动手实践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直观演示,寓教育于活动中,让学生观察,自己动手操作,边动手边思考边讲,从而得到真正理解。在教学“认识时分”时,课前教师每人发一个学具钟,学生仔细观察发现钟面上有两根长度、粗细不同的针,以及数字,钟面上有多少个大格、多少个小格,每两个大格之间有多少个小格等。教师提问,学生拨钟;同位协作,一人提问,一人拨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达到了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沟通、交流,共同建立有效地获取新知识的平台,用民主的方式解放他们的个性,释放他们的正能量。在教学“圆柱和圆锥”中推导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时,老师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和圆锥形容器各一个进行装水实验,让学生参与“猜想、验证、结论”的活动,并在活动中学习数学。这样得到的知识不仅是鲜活的、生动的,而且是记得住、记得牢的。平等的沟通与交流是智慧的碰撞、激情的播撒,课堂也因此而变得生动起来,学生由怯弱变得勇敢,回答问题时也能够放开自己,畅所欲言。

四、创意作业设计,注重灵活多样

课堂作业是检验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从学生主体出发,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根据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出题。可以设计趣味性、实践性、层次性和开放性作业,通过多种形式的作业设计,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中“长方体的体积”时,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采用“你出题,我解答”形式,学生举手出题,其他学生答题。这改变了以往老师出题,学生做题的固定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鼓励他们学以致用,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同时巩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在教学一年级数学“第几”时,我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了一份作业:小朋友排队,小花排第3,是中间的一个。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然后让一名学生上讲台扮演小花,提问:还要上来几名学生才能在讲台上排成符合题意的一队?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在课前发放的作业单上画图表示,每小组派代表发言。学生集思广益,很快知道还要上来4名学生。这样的情景模拟,让本来的题目活起来,复杂问题简单化,使学生感觉数学很简单,很有趣。

总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只有让课堂充满轻松愉悦的氛围,把每一天当作一次愉快的旅行,把每一个细节当作一处亮丽的风景,把每一堂课当作一个精彩的故事,才能使小学数学课堂变得更加鲜活生动,让每一位学生在放飞的空间去探究,焕发出自己个性的光彩。

参考文献:

第斯多惠.德国教育培养指南[M].袁一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责任编辑:黄大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