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今社会对人才需求不断增长的同时,大学生的各种压力也日益增长。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不在少数,如果不能及时给予解决,对其成长发展都有着很大影响。大部分大学都开设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其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需要校方和教师共同解决。本文对大学生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字:大学生;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构建

引言: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凸显,日益引起重视。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高速发展的中流砥柱,大学生能否全方位健康成长是社会和高校要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一)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才匮乏,设施配备简陋

心理教育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然而在当前的大学校园中,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中很大一部分并非心理学专业毕业,导致心理教育专业性难以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责分配不明确,也导致其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难顾全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很难有效进行,对学生的心理指导也就难以顺利开展。部分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提供的资金非常有限,除了必要的课堂大课教学之外,在课外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没有固定的心理辅导室,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也很难有效进行,直接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效果产生消极的影响作用。同时,因为资金有限,不少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很少有学习提高的机会,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性与时俱进。

(二)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单一,沟通形式仍需完善

在为来咨询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沟通疏导时,教师所采用的教育方式较为单一,通常是采用口头交流了解和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对一些先进的心理教育仪器和催眠手法不常运用,对心理教育的有效性的提升也很难进行。在对学生心理辅导时,学生通常是被动接受咨询,教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全面了解。这方面还需要积极的给予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会开展得更加顺利、有效。

(三)对心理咨询的重要性认识不正确

在传统观念中,有人对心理问题是否存在表示质疑,也有人认为心理问题不是大问题,不会像身体上的问题一样危及到身体的健康和生命的安全,还有人认为即便有点心理问题,也会随着时间逐渐消失,不会造成多大影响,故心理问题很难引起人们的重视。这样的观念至今依旧存在。在这样的情况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也依然举步维艰。当今的大学校园中,部分学校将精力主要放在招生就业和专业课程教学上,对心理健康教育还是未能给予应有必要的重视,心理咨询工作依旧难以顺利开展。同时,目前的部分高校心理课程教师自身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也处在表层阶段,对心理学专业方面的认知较少,对相关书籍的阅读也是寥寥无几,研究性较低,更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

(一)创设规范心理咨询系统,配备专业型的心理人才

高校要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保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落实到位,确保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具有心理学专业知识,同时规范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给予足够的支持,在经费上要尽可能的保证,安排适当的心理咨询场地,设置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构建更加规范的心理咨询系统。学校要积极指导建立起一个专业性较强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配备更具专业性的心理教师对学生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充分显示出来。

(二)利用互联网建立起管理体系,对学生进行分层指导

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管理体系也是较为重要的部分。部分学校在以往的管理体系中,经常会存在分工不明确、编制松散的现象。为了能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管理体系的制定一定要保证其严谨性和全面性。利用互联网建立起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系,将管理小组中各个成员的职责划分清楚,明确其中的责任,进行合理有序的心理教育工作。依托互联网建设管理平台,定期普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将学生的心理检查情况进行收集整理,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细致的分析,能更及时的发现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及时给予解决方案。网络平台也可以根据数据进行对学生的分层,在分层的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情况对学生采用相应的辅导措施,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三)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工作力度,落实咨询服务管理

在发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时,要及时重视起来,并且对产生心理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心理健康教育咨询的工作力度要加大,以能保证学生的全面稳定发展,给学生提供更适当的心理健康指导,将学生的心理问题做到尽快消除。对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也要渗透到学生当中,心理教育团队要定期开展一些活动,给学生讲解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和危害,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及时的向教师求助,以便更好地积极面对生活和学习。心理咨询方式要积极的进行扩展,将原有的当面咨询模式拓展成网络咨询、电话咨询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更便捷地针对自己的心理问题及时寻求帮助。教师的指导方式也要灵活多样,消除学生的抵触感,达到更好的咨询效果。

结语:

大学阶段的生活和学习,是大学生成长较为关键的阶段。大学生处在刚刚成人的年龄,就面临着即将步入社会的压力,很容易产生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高校和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帮助,以便大学生真正的健康成长,成为社会所需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车文博,张玲,黄冬梅,张旭东.大学生心理压力感基本特点的调查研究[J].应用心理学,2016(3).

[2]刘强.加拿大高校心理咨询工作概况及其启示[J].教育探索,2016(3).

作者简:

杨喻,女(1973.10),汉族,重庆渝北,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单位: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