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素琴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的魅力就在于教师为学生创造教学情景,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根据时间线等因素,积极创造出合适的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学生的共情能力,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只有教师.创造了美好和谐的语文课堂,才能让课堂充满生命力,以提高语文学科教学质量。本文就是对应用情景教学来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思考与研究。

关键词:情景教学;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语文教学

通俗来说,情景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轻松愉快的氛围达到教学目标,即教师从学生及教学的角度出发,创造与教学内容合适的情景,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更加准确领悟教学内容,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根据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及小学生的喜好表现特征,教师要善于设计教学活动,营造教学情景的同时让小学生在情境中充当角色,全身心投人去体验情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生动的课堂氛围,突出教材的重难点,善于挖掘教材及深层次内容,巧妙地引导学生进人课文作者所描绘的情景中去,完成学习与感受情境相统一的目标。

一、联系实际生活,合理创设情景

新课改要求课程从偏向于注重书本知识,转换成偏重课堂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因此教师要超越传统的知识课堂,为学生营造生活的课堂,使学生可以在理性与生活之间进行思考。通过创设情景,将课文中所描述的情景与学生现实生活中体验联系起来,于情于景,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及写作意图。通过联系生活的方法,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知识地理解,又促进了学生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举例来说,在学习课文《新型玻璃》时,教师应改变传统讲解板书教学模式,而是将学习的主导权交到学生手中,让学生自读自学课文。然后创设情境“玻璃产品发布会”,让每一位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玻璃种类,学生在情境中扮演玻璃厂长的角色,鼓励学生踊跃参与,让学生思考如何把玻璃推销出去。与此同时,另一部分同学扮演记者,购买客户及经销商的角色,每位同学想好自己的问题,在发言环节踊跃大胆发言。教师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引导思考,细心讲解并协助学生完成课后思考题。通过创设教学情景,教师营造了一个其乐融融的课堂氛围,有效避免了课文枯燥乏味这一问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通过实物表演创设情景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在有特定课文情境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实物展示,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比如说在讲解课文《琥珀》时,课前教师提前准备好实物琥珀,在课上对学生进行展示,通过学生对琥珀外型的观察,让学生对琥珀的特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然后顺其自然的引人到课文的学习中去。再比如在学习课文《新型玻璃》时,课文中“藕断丝连”这一词是教学的重难点,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课前提前备好藕,在课堂上请学生将藕折断,让同学们仔细观察藕断丝连的原义,大大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质量。教师也可以通过音乐来渲染情景,音乐的渲染有助于学生的大脑放松,激发大脑的潜能,增强记忆力。比如在学习课文《观潮》时,大部分学生是没有亲到现场目睹观潮的壮观景象的。所以教师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播放潮水的声音,让学生闭眼想象情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情景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小学语文课堂上的情景教学要求教师全身心投入情境中,与学生站在同一角度,将学生带到情境中去。举例来说,在学习课文《家》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学生问题引入课文,比如“你喜欢你的家吗”等,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回忆自己的家的美好,充满爱意。在学生理解家的意义之后,再进行课文的讲解。教师可以运用儿童化的语言,配合肢体语言来渲染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仔细观察与体验去发现课文中所描写事物的特征,并由教师引导将自己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师合理分组,学生组内讨论交流,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学习方法。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情景教学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路人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注重学生对实际生活的联想与感知,引导学生观察,体验世界。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感兴趣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直观的参与到教学情境中。在情境中,全身心参与,积极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学习的主人。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情景教学,就是以情为经,优化传统教学方式,将学生的情感意志等因素融人语文教学课堂当中。学生通过参与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景,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促进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好奇心,给以后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立娟.创设情境教学,提升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有效性【D】.课程教育研究,2019(25):37.

【2】王珍基于情境教学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探讨【J】.学周刊,2019(1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