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玉娥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能够扎实学生的语文基础,启发学生的思维想象,从而带动语文学科的整体发展。但在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多数教师将阅读演变成“一个人”读,欠缺对阅读方法的传授,使得学生被动地接受字面上的观点,严重影响着阅读教学的质量。而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有效弥补了现阶段阅读教学学生参与度不高、阅读结果较浅显等等问题,不仅拓宽了学生的阅读积累,还有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参与性,为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定了基础。因此,本篇文章对初中阶段的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探究,以此供同行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有效性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议题是阅读的核心,也是引领整体阅读过程的关键,而文本组合则是议题探究的实施路径。这一教学模式不是简单地组合文本教学,也不同于主题阅读的主旨内涵的相互统一,而是通过设置议题引导学生探究组合文本的内在含义,从而使得知识掌握更加深入。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阅读量,增强对知识的自主探究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合理设置议题,突出阅读特色

议题在群文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十分关键,议题设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阅读参与和投入程度。因此,教师在设置议题时,既要充分结合课堂教学的重点,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多角度地设置议题,从而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发散和发展。议题设置的角度多种多样,文章作者、文体形式甚至是其中的观点或某一关键句等等都可作为阅读的议题,教师需要考虑的是从多样化的议题中选择出最能突出文章特色和教学关键的地方,从而使得后续的阅读过程更加流畅。

例如,在学习《渔家傲》这首词时,众所周知,这首诗的作者李清照是我国着名的婉约派的代表人物,词风清丽、韵律忧愁。但在本节课这首词中,作者巧妙利用典故,描写了壮阔的景象,整首词气势磅礴,豪迈异常。因此,教师可以设置议题为“李清照的词风演变历程”,让学生结合历史背景,对词人词风变化的时期进行概括和总结。通过这一议题,能够引导学生将教材内容与历史背景进行结合,以背景辅助阅读,用阅读还原历史,从而进一步感知作者的情感,从而深化对诗词的理解和掌握。

二、丰富组文形式,拓宽文学积累

在群文阅读中,文本的组合不应仅仅局限在课本教材上,而是应多多向课外内容进行拓展,以此来增加学生的文学积累。其实,阅读本就是带领学生感受大千世界的美好并增长见识的一种途径,阅读最应坚持和保留的就是其开放性。但教学毕竟是教育活动,还是要保留一定的界限,因此,在群文阅读中,教师可以在议题的合理范围内,尽可能丰富文本组合的内容,从而能够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也给学生的思维发展增添多重角度。

例如,在讲授《故乡》这篇文章时,文中刻画了两个十分鲜明的人物形象:闰土和杨二嫂,通过人物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文章批判封建礼教对人的迫害的重点。因此,教师设置了“鲁迅先生的小说中人物描写的突出特点”为议题,结合《孔乙己》《阿Q正传》两篇文章进行群文阅读。在阅读中能够发现,鲁迅笔下的人物都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对他们的描写也都集中在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但鲁迅先生抓住了“普通人的悲剧”这一关键点,从而能使读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达到情感抒发的目的。

三、完善教学过程,促进综合发展

在群文阅读中,议题、文本组合是两大关键点,是群文阅读顺利实施的基础。但阅读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也不容忽视。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更好地开展阅读活动。创建情境的方式有很多,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重点,选择恰当的方式,从而便于学生理解议题,使得后续的学习过程更加流程。

其次,在对组合文本进行探究时,教师可以实施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既能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行为,还能深化课堂的互动氛围,提升学生讨论的积极性,从而发展学生阅读学习的主动性,有效突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应充分观察学生在阅读中的动态表现,适时给予启发和指导,从而保障学生阅读思路的正确流畅,深化对教学过程的深度体验。最后,教师还应将学生在阅读中的所获得的知识向多方面进行拓展,增强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从而带动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有效突破了当前阅读教学的单一困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还增强了学生的文学积累,从而使得阅读教学的质量得到了实质性的发展。但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虽十分广泛,但毕竟兴起的时间不长,对其的研究仍处在不断探索的阶段。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关注当前的教育理念,根据实际的教学经验以及学生的需求,不断地更新和改进教学的基本过程,从而使得群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发挥到最佳状态。

参考文献:

[1]许冬梅. 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 名师在线,2019(20):88-89.

[2]姚瑜霜.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组合选文对策探索[J]. 成才之路,2019(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