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阶段既是学生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接受义务教育以及学习初级知识的关键时期。小学阶段的体育课担负着锻炼学生身体以及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放松的重要责任,但由于种种原因,小学体育教学一直存在诸多问题,且这些问题大都不利于学生成长。因此,文章以优化小学体育教学方式为出发点,分析如何有效结合“教”与“玩”,帮助学生更好地锻炼身体。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与“玩”;有效结合

作者简介:许志文(1978—),男,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陈俊学校。

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处在一个非常爱玩的年纪,在学习中更需要享受乐趣。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体育教师应该合理地利用学生的性格特点,达成寓教于乐的目的。科学家的实验结果表明,小学生的大脑皮层会因为玩乐而十分活跃,这个时候小学生会更愿意思考问题,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学生的专注度在玩乐的过程中也会得到相应提高,在此基础上,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高。所以如何创新教学方式,将游戏和教学有效结合,让学生对体育课程越来越感兴趣,成为小学体育教师需要解决的难题。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教与玩之间的误区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体育课是他们在百忙之中抽出一节课的时间用来放松的课程,本质上就是用来玩乐的课程,因此学生对体育课程不够重视,没有认识到体育课程的意义。学生只顾自己的玩乐,不了解体育项目的动作技巧、体育设施的使用技巧,体育这门课程最终变成学生“课间休息”的课程,导致体育课程无法发挥出原本的价值,体育课程的设置失去了意义。与之相应的,部分教师更偏向于整节课的教学,形成了一种“重学轻玩”的趋势,原本应该有自由活动时间的课堂变成全程教学,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本就是枯燥乏味,这下体育课反倒成为学生的负担,体育课原本该有的乐趣消失了。这两种误区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体育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反思并优化教学方式,这样才能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

二、将“教”与“玩”合理结合的现实意义

(一)提高小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

体育课程比较枯燥,加上学生注意力涣散,很容易让教学效果直线下降,但是如果将“教”与“玩”合理结合并应用到体育教学当中,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体育课堂的趣味性以及生动性,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主观能动性。为了达到小学体育教学最初的教学目的,教师要着重关注学生的课堂体验,落实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要达到的锻炼强度以及要具备的体育技能的要求,合理结合“教”与“玩”,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将体育锻炼与课堂教学相互调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帮助小学生融入集体生活

小学阶段的教师不能像幼儿园阶段那样,所有事情都帮学生做好,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让学生自觉地完成学习与生活中的事情。教师可以通过开展集体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这样能让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让每个学生都意识到集体合作精神以及互帮互助的精神的重要性。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接力赛跑,以分组的形式让各组之间进行较量,这样能够增强学生内心的集体荣誉感。但一切活动都要以安全为主,教师要注重活动期间的安全问题。

(三)发展小学生的智力

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主要以强身健体为主,但是进行体育活动对学生的智力发展也有帮助。比如最常见的喊数抱团活动,活动内容虽然简单,但考验学生的注意力以及反应力,当教师喊出数字后,学生要立刻根据数字进行抱团。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一开始可以喊简单的数字,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大难度,比如喊4+1、5+5等算式,这样学生们的反应能力能得到提升,学生也能在游戏中提高自身的算术能力。

三、“教”与“玩”结合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为了优化教学活动,体育教师要将“教”与“玩”有效结合,且这一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否则无法保证体育教学任务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这样做也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一)针对性原则

无论是哪个阶段或者是哪个课程,教学活动都必须以“教”为主,并且贯彻始终,“玩”虽然起辅助作用但同样重要,需要教师针对性地开展游戏活动。其中“玩”的内容要设计得十分合理,且要根据教材的相关内容进行设计,而不是只关注学生是否对课程感兴趣,不能一味地迁就学生的喜好。并且教师要将学生的一些现实情况全部考虑进去,比如年龄、身高以及体质等因素,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氛围中,以“玩”的方式将体育知识全部掌握。

(二)辅助性原则

日常的体育教学要以“教”为主,以“玩”为辅,“玩”是辅助“教”的存在,是教学的一部分,而非教学的全部。开展游戏的目的是让课堂氛围不会死气沉沉,且游戏能调动学生的运动神经。实际上体育课程中一些项目或设施的教学对学生来说还是略显枯燥而且十分费力,如果教师将“玩”的环节直接省略掉,带着学生直接练习或学习一整节课,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并且无法保持对项目或设施的热情。但是如果将“玩”作为教学的辅助,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

(三)创新性原则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外界的事物是十分新奇的,有许多东西他们还没有见过。学生的好奇心对于提升教学效果十分重要。如果忽略了游戏项目的创新性,即便是学生再喜欢的游戏,学生玩很多次后也会觉得枯燥乏味,最终对它失去兴趣,教学效果也会因此受到很大影响。所以,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中永远保持热情,努力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并挖掘更多新的玩法,让每一次教学活动都能够焕发新的光彩,使学生眼前一亮[2]。

(四)趣味性原则

如果学生对课程失去兴趣,觉得课程没有趣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课程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将“教”与“玩”结合时要充分考虑课程活动的趣味性。实验证明,只有富有趣味的活动才能在最大限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体育课程的教学产生浓厚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必须严格遵循趣味性原则,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当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

四、如何有效结合“教”与“玩”

(一)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

日常教学中,教师集体教学的方式较为常见,大部分教师尽量避免给学生进行二次授课,以此来节省一部分时间。但实际上,小学生的注意力很难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在同一件事情上,如果教师将注意力全部放在集体教学上,学生很容易会觉得课程内容十分无聊,注意力也会因此涣散。所以,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要将学生聚集起来,将注意事项和一些基础知识集体传授给每一名学生,然后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游戏或者集体竞赛,激发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自由活动时间将学生分为四人一组,让学生进行拔河或者跳绳比赛,获胜者可以获得教师提前准备好的小礼品。分组活动的方式能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进行互动和竞争,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也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大大增加,如果学生愿意参与教学活动,教学效率也会因此而得以提高[4]。

(二)设计符合教学内容的小游戏

小学阶段的学生缺乏一定的自控能力,上课时很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脱离原本的学习状态,如果只靠教师的引导是无法从真正意义上把学生的注意力移回课堂上的。而体育课程在户外进行,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东西更多。所以需要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将一些小游戏设计到教学活动中,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玩游戏,这样既能促进师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比如,体育教师可以将老鹰捉小鸡以及丢沙包等游戏引入课堂,这些游戏可以顺利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回来,且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游戏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5]。

(三)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主体

传统课堂主要以教师的教学为主,这种教学理念下,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很容易忽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小学体育教师应当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学会与其他同学合作探讨,一起探索更多的体育知识。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当辅助角色,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方式参与到学习中,并第一时间对学生不懂的问题进行解答。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会受到积极的影响。例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提供给学生不同的游戏方案,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游戏,也可以在分组时让学生自行分组,但要遵守教师制定的规则,小组成员由学生自己来决定。这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体育能力,也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四)将课余活动和课堂教学相结合

一般来说,学生课后进行的活动多数和体育脱不开关系,但由于缺乏教师指导,学生在进行一些体育活动时动作不规范。因此,体育教师可以将课余活动与课堂教学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课余活动时开展的活动,但在活动的同时要遵守一定的规则,这样就从真正意义上做到了“教”与“玩”的有效结合。比如,学生平常虽然会在课余时间踢足球,但是并不了解规则,导致踢足球时场面有些混乱。教师在教学足球项目时,可以将一些简单的规则教给学生,随后让学生进行足球比赛,这样既能让学生学习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五)适当加大游戏难度

小学生的自制力一直是令教师头疼的难题,学生很难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即便教师已经在教学活动中设计了游戏环节,教学依旧存在较多问题。将教学与游戏结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学习知识。教师可以适当加大游戏难度,一旦有了好胜心,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学效果得以提升。例如,教师可以结合每个学生的体育水平,合理调整游戏难度,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完成游戏。也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和小组成员一起努力来完成游戏,以提高游戏环节的趣味性。

(六)适当采用竞争机制

为了能让“教”与“玩”更有效地结合,教师可以适当地将比赛模式引入教学活动中。设立比赛的初衷是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且在同时拥有队友和对手的情况下,学生的团队荣誉感也会油然而生,这能让学生全身心投入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学效果得以提升。所以,教师可以将一些常见的体育项目设计成竞赛形式,例如将跳绳活动改成接力跳绳比赛,在进行足球活动时,开展小规模的足球赛。这样能有效地将“教”与“玩”结合,让“教”与“玩”焕发出应有的光彩,并不断地在体育教学中发挥其不可或缺的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学生玩心较重,教师需要给予充分理解,并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才能让游戏变得更加有意义,这个过程需要体育教师对课程不断进行探索,并将心得体会融入体育教学中。同时教师也要让学生处理好学习与玩乐之间的关系,清楚二者的比重,从而在课堂上既能学到知识,也能玩得开心,最终达成强身健体的目的,如何达到这一点是每一个体育教师需要思考的事情。教师要让学生在教育的最初阶段就养成好的习惯与体魄,也要让学生明白体育课上不仅仅是娱乐,更重要的是学习。

【参考文献】

[1]潘鲤川.小学体育教学中教与玩的有效结合策略[J].考试周刊,2020(15):119-120.

[2]张天翊.小学体育教学中“教”与“玩”的有效结合[J].教育界,2018(14):28-29.

[3]袁天容.论小学体育教学中“教”与“玩”的结合[J].考试周刊,2018(A4):142.

[4]卢益众.试论小学体育教学中“教”与“玩”的有效结合[J].新课程(上),2018(05):28.

[5]陈敏.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教”与“玩”的有效结合[J].考试周刊,2019(3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