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标背景下的高效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无论是课程体系的构建还是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师都要基于学生群体的个体差异,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文章将阐述高效课堂的内涵,分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实困境,提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新课标

作者简介:邱耀宗(1971—),男,福建省厦门五缘实验学校。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主动将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融入教学活动当中,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与技能,并建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形成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一、高效课堂概述

(一)高效课堂追求高教学效益

随着我国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当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转变原有教学思维,以追求高效益、高效率和高效果为课堂构建导向。初中语文知识种类繁多,教师需要在限定的教学时间内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语文知识的内涵,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如果想要教授学生文言文知识,就需要结合学生群体的实际学习能力,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1]。

(二)高效课堂追求恰当的目标实现方法

新时代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选择恰当的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传统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往往会通过灌输知识的方式达成各项教学目标,采用这种方式只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要目标,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低效的。为了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应更关注学生群体的综合能力发展[2]。

(三)高效课堂追求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九年一贯制学校课堂时长一般为40分钟,高效课堂追求利用这40分钟的时间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实现从仅学会知识到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转变,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内驱力,让学生明确语文知识在实际生活中以及对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才能够真正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3]。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实困境

(一)教学观念具有滞后性

笔者结合某市初中语文教师教学活动开展情况,通过数据调查以及走访的方式,发现不少初中语文教师存在教学观念滞后的问题。部分教师虽然想要改变某些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策略,但由于自身对新型教育理念的认知有偏差,因此无法发挥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4]。例如,有的教师为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在教学活动开展前,利用互联网平台为学生准备了音视频资源,但该教师因教学观念具有滞后性,没有设计有效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将音视频资源与实际学习内容相结合,致使学生学习注意力分散,实际教学质量较低。

此外,部分教师自身职业素养较低,认为当前教学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群体实际学习能力较差,或者学校没有为自己提供有效保障。教师若仅仅以自己为中心,将传授知识的行为当作工作负担,则难以构建高效课堂[5]。在传统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为了加快课堂教学进度,在短时间内向学生灌输了大量语文知识,要求学生学完某一章节后就开始进行专项训练,希望以此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然而,这些教师未遵循学生群体的认知、思维发展规律,结合学生群体实际情况。虽然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一般能够结合教师设定的目标有效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但是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往往无法在短时间内理解相关知识[6]。同时,采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很难有效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还会阻碍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最终影响教学质量。

(二)缺乏教学热情

从本质上来讲,缺乏教学热情是教师群体出现职业倦怠的一种表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会过度投入情感,如果学生不配合,这些教师往往会出现心理偏差,进而对自身教学工作失去信心,教学热情也有所减退。这会对教学体系构建以及教学目标设计造成影响。

(三)教学手段单一

传统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讲为主。运用这种单一的教学手段难以在师生之间搭建有效沟通的桥梁,及时了解学生群体实际学习需求,往往只能通过考试的方式进行摸底。这容易让学生群体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较大学习压力,最终导致教学质量降低。

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网络新媒体迅速普及,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方式发生了变化。教科书早已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学生可以借助各类数字资源学习平台或参加实践活动等,体会语文知识的内涵。教师如果依旧沿用单一的教学手段,将很难提升学生群体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有待改进

以课文《背影》的教学为例,教师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理解父爱,联系学生经验、现实生活、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但从实际教学来看,部分教师的教学过程存在不合理性,如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理解文章大意,或要求学生对某个段落进行重点分析,却没有为学生提供学习思路。在学生读完文章后,教师也没有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探究父爱在自身经历中的体现。这会导致学生难以深刻体会文章的内涵。

三、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一)优化教学过程

教师需要从以下六个方面优化教学过程。

1.做好每节课的教学设计

教师需要在明确各项教学任务以及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做好教学设计。

2.精心设计教学各环节活动

一般来说,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主要包括知识讲解、实践探究以及课后反思三个环节。教师需要把控好各个教学环节。

知识讲解环节需要教师利用导学案,指导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在此期间,教师需要做好引领、监督工作,重在启发、点拨学生,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有计划地学习课堂内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掌握基础知识。以《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等文言文的教学为例,教师需要为学生设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如要求学生理解上述三篇文言文中谏的区别。学生需要探讨每篇文言文中的人物都做了哪些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以及体现出了人物的哪些形象特点,试着参照上述三篇文言文中谏的格式,选择其中一种写一篇建议书;同时需要学会利用设喻的方法委婉地向他人提出劝告,虚心地接受他人的建议,与其他同学友好相处。

在实践探究环节,教师需要重点关注学生能否对各种文章的人物形象展开辩论。例如在学习《曹刿论战》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多种方式介绍曹刿这个人物,并对鲁庄公这个人物展开辩论。又如在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齐王为什幺接受邹忌的建议。

而在课后反思期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幺历史上进谏的案例中有的成功了,如唐朝魏征进谏成功的案例;而有的却失败了,如春秋末期伍子胥进谏吴王失败的案例。

为确保教学质量,教师需要采取相关的应对措施,防止因部分学生自身理解能力较差而影响教学进度。如果教学过程中出现突发状况,教师需要灵活调整原有教学方式。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古诗词时,如果部分学生难以开展古诗词学习活动,这时教师就可以用互联网平台为学生播放关于古诗词的纪录片,也可以组织学生依托教师提供的辅助资源开展小组合作探讨。

3.灵活、巧妙地运用教学语言

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时一般需要依靠语言,因此教师如果能够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示语文知识内涵,就有利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需要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语言能力,激发学生情感,展现教师的个人魅力。例如,教师在讲解王安石的相关古诗词前,可为学生讲述一则故事:王安石从小就有抱负,曾挑着行李、书箱远游,常常刻苦学习到深夜。王安石有一次询问他的老师是否存在能生出花朵的笔,于是老师要求王安石从999支毛笔中寻找。当拿起第999支笔时,王安石顿时觉得文思泉涌,最终写出了《策论》。教师灵活、巧妙地运用教学语言,向学生介绍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的生平,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他所创作的古诗词的内涵。

4.优化原有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种教书育人的语言活动方式。教师在设计板书的过程中需要以精练简洁的文字,为学生清晰、直观地展示语文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整洁美观的板书,不仅能够体现出知识的联系,还能够使教学重点突出。教师需要通过板书呈现教学重难点以及辅助教育资源。以关于母亲的课文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分别从知识掌握、能力提升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等多个维度进行板书设计。如在知识掌握方面,教师可以关注学生能否正确理解文绉绉、仁慈、宽恕等词语;在能力提升方面,关注学生能否全面概括文章中母亲的形象;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方面,关注学生能否联系自身生活实际,体会母亲对自己的关爱。

5.利用多种教学用具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教师应当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电子白板以及线上学习平台等,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可以依托教学用具,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相关数据进行整合,便于调整后续教学策略。

6.优化原有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标背景下,教师需要适当调整原有教学步骤,科学合理地利用40分钟的课堂时间来达成各项教学目标。例如,教师可以利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预习交流,明确课文的重难点知识;利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然后利用剩下的25分钟左右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授课,并结合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开展针对性的诊断训练,确保整个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

此外,教师可以从单元的角度对课程内容进行划分,如先选取某个单元作为教学活动的主题,要求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以及小组讨论的方式,明确学习任务。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为其他同学讲解知识,教师则需要结合重难点内容进行精讲点拨。最后,教师可以展示每个学习小组的学习成果。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建立教学评价机制是确保高效课堂有效构建的重要途径。传统教学评价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群体的综合评价,从学生群体的共性问题以及每位学生的个性特征出发,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评价。教师既需要了解学生当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需要关注学生在一段时间内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从学生身体心理特征以及实践技能等多个维度评价,以此客观真实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此外,教师还需要增加评价主体,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以及互评等多元评价,以此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结语

综上所述,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新课标教育理念下,教师需要摒弃传统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通过自主探究以及合作实践的方式引导学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进而为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任富军.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增强初中语文教学效果[J].品位·经典,2021(17):166-168.

[2]张艳清.智慧课堂模式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以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21,7(24):135-137.

[3]苏集成.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增强初中语文教学效果[J].传播力研究,2018,2(27):207.

[4]宋凯芳.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243.

[5]康淑娟.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增强初中语文教学效果[J].科技资讯,2020,18(25):106-107,110.

[6]于永红.基于合作学习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7):21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