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许欢,钱 怡,张持晨,张 静*

(南方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 广东 广州 510515)

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明确要求:完善高校专职辅导员职业发展体系,建立职级、职称“双线”晋升办法。理论上,双线晋升政策能为辅导员的职业晋升提供更多机会,但实际晋升过程中,却出现了职务晋升“上不去”和职称晋升“狭窄化”问题[1-2]。

与此同时,近年来,以“学院+书院”的“双院制”模式在全国各地高校蓬勃发展。2005~2020年期间,国内共有47所高校成立137 家书院。“双院制”的推行打破了不同学院、不同学科之间的壁垒与边界,在更高层次整合了高校资源,为学生构建优质的学习与发展平台,促进学院、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书院在多数高校的组织架构上仅是“虚拟”机构,并未为其配套“实体”行政(技术)部门与工作人员,其大量事务性、技术性工作均由二级学院的辅导员兼职承担,辅导员存在“角色冲突”与被“多头管理”的情况[2]。因此,一方面辅导员在“双线晋升”上面临天花板,导致部分辅导员出现职业倦怠;另一方面“书院制”的推行与发展迫切需要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专职管理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如何破除制约辅导员发展的桎梏,满足书院、学院的人力资源需求,是摆在学校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1 辅导员在“双线晋升”中面临的问题

1.1 专业技术岗晋升面临的问题

从专业技术岗晋升角度分析:①并非所有辅导员都是思政类专业。其在参与思政类科研方面,与思政专职教师相比存在先天劣势;②对专业技术岗的定义过于狭隘。辅导员原具有其他系列的技术职称,主观上不愿转型从事思政方向的研究,在转岗之前难以晋升职称;③辅导员需要承担大量的学生日常管理工作,难以潜心开展科研教学。相关研究表明,在专业技术岗的辅导员队伍中,高级职称仅占8.3%,中级职称占34.6%,初级职称占57.1%[3-4]。

1.2 管理岗晋升面临的问题

从管理岗晋升角度分析:①辅导员被动“双线晋升”。高校管理岗位的等级、结构比例和人员数量是依据高校的级别、规模和隶属关系确定的。在管理岗位尚未有空缺时,辅导员不得自主转岗;②地方高校的人事权很大程度受制于地方党委和政府,不能自主设置非实职领导职务;③教育部第43 号令规定,“在院(系)专职从事大学生日常思想工作、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包括院(系)党委(党总支)副书记、学工组长、团委(团总支)书记等专职工作”,但上述岗位的晋升是依据事业单位领导人员晋升的相关规定路径实现的,并非辅导员的专属晋升通道[3-4]。

2 关于“书院制”的研究现状

书院制和学院制相比具有鲜明特色:书院制是围绕立德树人、学术自由、自主学习的育人模式,注重通识教育培养,拓展学术文化活动。但是,我国高校书院制的建立和发展的时间较短,制度尚不成熟,在实践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①学院与书院“权责分离”。学院需要承担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与科研教学工作的责任。而书院则聚焦于整合各学院资源、构建书院文化、打造书院品牌活动,学院与书院在权责上存在不对等。②书院在组织架构上缺乏配套政策支持。书院在大多数高校的组织架构上仅是“虚拟”机构,并未为其配套“实体”的行政(技术)部门与工作人员,其大量事务性、技术性工作均由学院辅导员兼职承担。③相较学院,书院学生数量较多,而书院的导师多采取的是“兼任制”,导致书院导师负担过重。④学院辅导员被“多头领导”。一方面,辅导员需要承担学院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责任,在学院党委、团委领导下指导学生组织开展学院活动。另一方面,又需要在书院领导的指导下参与书院建设工作,组织开展各类书院活动。⑤一些学校对书院的制度、文化建设不够重视,没有建立有吸引力的考评制度,导致书院师生的归属感不强等。

3 实证分析

3.1 研究目标

本模块的研究旨在通过扎根理论,尝试明晰高校推广“双院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作用机制,为后期提出辅导员“双线晋升”的实施路径奠定研究基础。

3.2 研究方法

扎根理论是格拉斯(Glaster)和斯特劳(Strauss)于1967年提出的一种自下而上归纳式的质性研究方法。该理论在社会科学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认为是“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方式”与“质化研究革命的最前沿”。本研究尝试从收集到的一手样本资料中分析、归纳出高校推广“双院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作用机制,与该经典研究方法的应用范围较为相吻合,故采用该方法进行研究[5]。

3.3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共计100 位。其中男性52 名,女性48 名;学院与书院管理干部30 名,辅导员70 名;汉族96 名,少数民族4 名;本科学历17 名,硕士研究生学历71 名,博士研究生学历12 名。

3.4 访谈问卷的设计

访谈聚焦于本次研究目的,制订了“问题导向”的半结构式访谈内容提纲。访谈时间主要集中在2022年5月至12月,每次访谈时长控制在15―30 分钟之间,给予被访谈对象一个自由、放松的访谈空间,力求收集到的数据真实、准确。访谈结束后,所有访谈语音将通过讯飞软件转为文本格式,导入Nvivo12.0 中进行分析。本次研究的访谈主要可归纳为以下4 点:①您认为“双院制”是否有利于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原因是什幺?②您认为高校开展“双院制”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原因是什幺?③您认为辅导员在“双线晋升”中存在哪些问题?原因是什幺?④您认为“双院制”和“双线晋升”是否能实现有机结合?原因是什幺?

3.5 访谈数据编码收集及分析

3.5.1 开放式编码

开放式编码,又称为一级编码,是扎根理论编码过程中的第一步,其主要目的是归纳出原始资料的初始范畴:通过对原始访谈资料逐字逐句的研读、分解,得到初始概念;再通过比较与归纳,将类似的初始概念进行整合,得到初始范畴。本次编码总共形成了251 条有效概念词句,并抽取出30 个相对独立的初始范畴。

3.5.2 主轴编码

主轴编码,又称为二级编码。其主要目的是对初始范畴进行聚类、汇总,发现范畴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取出更加抽象的主范畴。主范畴编码如表1 所示。

表1 主轴编码

3.5.3 选择性编码

选择性编码,又称为三级编码。其主要目的是在主范畴确认后,进一步确立核心范畴。依据主轴编码的13 个主范畴,进而归纳出了5 个方面的核心范畴,分别是政策制订问题、政策执行问题、配套支持问题、组织管理问题、辅导员个人问题(如表2 所示)。

表2 选择性编码

3.6 实证研究结果:模型构建与诠释

如图1 所示,本研究根据核心范畴的内涵与相互关系,初步得出了辅导员视角下高校推广“双院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作用机制,主要问题包括政策制订问题、政策执行问题、配套支持问题、组织管理问题,辅导员个人问题5 大类。①政策制订问题是地方高校乃至国家有关部门在未来进行政策制订的时候,需要重点考虑和完善的方面,主要包括机构设置、岗位设置和人员编制;②政策执行问题主要指地方高校在执行相关政策时,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适度”为辅导员考虑的方面,主要包括自主裁量权、政策变更;③配套支持问题是其他为书院工作推广“助力”的方面,主要包括晋升渠道与绩效激励;④组织管理问题指书院管理者在开展管理工作时,需要注重方式方法的方面,主要包括管理风格、组织目标、组织文化、组织架构;⑤辅导员个人问题主要由辅导员个体差异所致;此外,该问题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其它外因问题影响,主要包括工作能力、工作态度。

图1 理论模型构建:辅导员视角下“双院制”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作用机制

3.7 理论饱和度检验

本研究通过随机抽取二分之一的数据原始数据,邀请之前未参与编码过程的1 名博士研究生进行编码,检验理论饱和度,未形成新的初始范畴、主范畴、核心范畴以及新的关系。因此,认为该理论模型可以解释辅导员视角下高校推广“双院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作用机制,达到理论饱和。

4 政策与建议

4.1 政策制订方面:明晰书院的职能定位,将书院职责、岗位编制与人员编制“明确化、具体化”

辅导员既要承担学院的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与文体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又要兼职参与书院的事务性工作,存在被“多头领导”的现象。综合上述问题,本研究尝试提出书院制的发展模式应采用“三步走”战略。“三步走”战略包括:“住宿书院”阶段、“通识教育书院”阶段、“大书院”阶段。在“住宿书院”阶段,书院主要负责其下属学院学生的住宿管理外;在“通识教育书院”阶段,书院除了负责学生的住宿管理,还需要进一步负责低年级学生的通识教育;在“大书院”阶段,书院将全方位负责低年级学生的通识教育、科研教学、日常管理等工作。

书院的发展模式明确后,相应的岗位编制、人员编制将进一步予以明确,书院与学院工作人员将“各司其职”,避免被“多头领导”的情况出现。

4.2 在政策执行与配套支持方面:结合书院的职能定位,拓宽辅导员“双线晋升”渠道

①专业技术岗位晋升方面:不论是《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还是《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均未明确规定辅导员在专业技术岗位晋升方面应为思政类或是其他某一类专业技术职称,地方高校在执行政策时具有较大的自主裁量权。因此,高校应充分考虑书院工作与辅导员专业学科背景的“多样性”,聘任不同系列职称的辅导员,并完善相应职称晋升的配套政策;②管理岗晋升方面:进一步明确书院管理者权责,优先考虑从“书院编制”内的辅导员中选拔管理干部,专职从事书院管理工作。为进一步保证书院工作开展的连贯性、稳定辅导员队伍的“军心”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

4.3 组织管理方面:制订书院短、中、长期发展规划,树立“大书院”意识

①书院管理者应提前制订书院的短、中、长期发展规划,保证工作目标的连贯性与统一性,避免相关工作“朝令夕改”。同时,依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充分调动多方积极性,提升辅导员个人乃至书院的整体科研成果转化能力;②在低年级“模糊”甚至“去”学院概念,树立“大书院”意识。进入“通识教育书院”阶段,“学院”概念仅是学生步入大三大四、进入到高年级专业化学习阶段才逐步明确的;对于尚未进行专业化学习的低年级学生,“书院”将作为学生唯一的“身份属性”。然而,这也将对“顶层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辅导员在学生日常管理、专业教师科研教学层面“去”学院化,在对学生的教育培养计划方面亦要“去”学院化;③加强“大书院”文化建设,传承书院文化。结合书院创立之初的目的与自身特色,打造书院的专属文化,并做好文化传承,进一步增强辅导员、专业教师乃至全体学生对“大书院”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4.4 辅导员个人方面:辅导员自身应保持终身学习,“打铁还需自身硬”

对于非思政类、不同专业背景的辅导员,应保持终身学习,通过自学、“线上+线下”培训、学历提升等多种方式,不断提升思政理论水平与业务能力,以更好地开展书院、学院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教育与日常管理工作,且不可抱有“一劳永逸”的“躺平”观念。辅导员应找准问题根源,在实际行动和业务能力上先取得实质性提升,“双线晋升”自然“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