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露

(吉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吉林 四平 136000)

1 研学旅行及地理研学旅行实施意义

1.1 研学旅行

研学旅行起源于1980年美国的探究式学习。研学指的是研究性学习,而研学旅行就是将研究性学习与旅行体验相结合,是沟通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的桥梁。在《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中,对研学旅行的定义是“中小学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1]。研学旅行使学生不再局限于在课堂中接受纯粹的书本知识,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学习和提升能力。

与西方国家相比,研学旅行在我国教育中起步较晚,但在国家和政府的支持下发展迅速。2001年,探究式学习被引入中国,引导学生在动脑、动手的实践中利用学到的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2009年开始,我国多个省份陆续开设了研学旅行类的课程,并提议将其纳入中小学学科体系中。2013年初国务院印发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第一次在政策性文件中提出“研学旅行”这一概念,并鼓励中小学开展和推广研学旅行。2014年颁布《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对“研学旅行”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在《进一步做好研学旅行试点工作的通知》中,对研学旅行的定义和推广研学旅行的积极意义做了更加详细的叙述[2]。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 个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在文中明确提出要将研学旅行加入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中。意见提出,研学旅行不仅可以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同时可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最终达到提高国民素质的目的。

地理研学旅行则是基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和地理实践力,将地理教学与研学旅行相结合开展的。

1.2 地理研学旅行的意义

1.2.1 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2017 版地理课标中提倡通过地理测量、野外考察等地理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这也证实了研学旅行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有重要的帮助。随着研学旅行的不断发展,许多学者开始研究研学旅行与地理核心素养和地理课程的关系,并发布了多篇优秀论文。如在2017年丁运超编制了《地理核心素养与研学旅行》[3],张丽娜、由秀萍、董志成共同撰写了《关于中学地理研学旅行的几点思考》[4],刚祥云、陈雅歆发表的《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面临的问题及策略》[5],大家都开始关注地理学习与研学旅行的联系,意识到研学旅行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表明了在研学过程中可以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同时还为研学活动的开展提出了规范且专业的建议。研学旅行将理论与实践联合起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弥补了书本知识的不足,锻炼了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分析能力,不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1.2.2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地理研学旅行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喜爱地理学科,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还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促进教师职业的发展。研学旅行对教师的要求很高,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还要拥有更多的责任心和耐心。研学旅行与传统的教师在教室内上课不同,期间可能会有许多意外的状况发生,要求教师要具备很强的应变能力和丰富的地理专业知识。一次研学旅行的成功与否,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努力完善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1.2.3 帮助学生树立人文情怀

通过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学生们可以用欣赏的眼睛发现美,感受大自然对我们的馈赠,在自然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怀揣好奇心去探索自然,获取知识,做到身心愉悦、健康发展。学生还可以在旅行的过程中亲近自然,热爱自然,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激发自身的爱国情怀,努力成为具有高尚的人文情怀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良好公民。

1.2.4 培养团队意识

通过研学活动,学生们加强了彼此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帮助学生之间建立友谊,便于班集体的团结,从而使班级内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大家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2 大连研学旅行实施现状

2.1 大连概况及其实施研学旅行的优势

2.1.1 大连概况

大连市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最南端、辽宁省的南部,被渤海和黄海包围着,南部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北方位于长白山脉的南部,是一座三面临海的半岛城市。大连的陆地面积约为12574 平方公里,其中市区大约占2415 平方公里。大连有着“东北之窗”“浪漫之都”“北方明珠”等美誉,是我国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最大的港口城市。同时,大连市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也是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交通运输网密布,四通八达。

依托独特的自然环境,大连成为我国北方地区着名的旅游城市。环境优美,风景秀丽,市建筑别具一格,欧式古典流派与现代建筑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城市建筑景观;大连地处环渤海地区,喀斯特地貌、海蚀地貌、岩溶地貌分布广泛。独特的自然景观也为大连成为研学旅行热门地点奠定了自然基础。

2.1.2 大连实施研学旅行的优势

现今学校进行地理研学旅行多选择在自然保护区、博物馆、纪念馆、自然风景区等能够反映出研学地地方特色的景区中,以帮助学生了解当地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形成正确的地理认知和人文情怀。大连这座以旅游和风景闻名于世的美丽城市,山河壮丽、风景秀丽,岩溶地貌和海岸地貌分布广泛,旅游资源丰富,且旅游业起源早、旅游资源基础设施完善,可以满足研学旅行的需要。

在自然地理方面,大连市岩溶地貌和海岸地貌广布,在着名的金石园中学生们可以看见广布的喀斯特地貌,岩石因长期受流水溶蚀而形态各异,亲身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大连自然博物馆有诸多珍贵动植物化石藏品,包括了两栖类、爬行类、鱼类、鸟类等,能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由低级到高级的繁衍,通过了解一些已经灭绝的物种,可以引发学生的深思,提升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使其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这与地理教学的目的相符合,能帮助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在人文地理方面,大连位于长白山脉的南段,与山东隔海相望,开放的地形和发达的对外贸易,使得大连人拥有独特的性格,也使得大连这座城市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在商业方面,大连市拥有长春路、西安路、青泥洼桥等众多商业街,集众多大型商场于此,公共交通网四通八达,这为学生了解城市布局空间结构、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等方面都有很大帮助。在工业方面,港口为大连经济发展带来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货运、客运码头齐全,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其中大窑湾港是国际四大深水中转港之一,大量的货物在此集散,是东北亚油品转运中心,同时也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自由贸易港。得益于大连的发展,为东北老工业区振兴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在农业方面,大连市依托独特的气候和地理位置,农产品种类多、物产资源丰富,其中大连的樱桃全国着名、海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在城市建筑方面,星海广场是大连地标性建筑,星海广场不仅提升了城市景观文化品质,丰富了大连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体现了大连城市的魅力,同时还推动大连经济的发展[6]。另外,大连市许多红色景区可以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怀,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大连,形成对大连正确的区域认知。

综上所述,我们会发现大连发展研学旅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2 大连研学旅行的实施现状

自2001年研学旅行这一概念传入中国之后,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都高度重视,大连作为东北地区优先发展研学旅行的城市之一,发展也是十分迅速的。

在国家和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借助互联网网络平台,大连已经和国内外诸多高校和中小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大连逐渐成为最受欢迎的研学旅行城市之一。由于大连市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景区众多,金石滩景区、老虎滩海洋公园、大连自然博物馆、黄金海岸等诸多景区已经成为大连研学旅行必须打卡的地点,研学旅行基地也不断建成。大连市的旅行社也利用这一优点积极开发各种有关研学的旅游产品,学校通过与旅行社以及景区的提前联系,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以暑期夏令营或者寒假冬令营的形式开展研学活动,帮学生设计好丰富多彩的研学活动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在接待外来学生的同时,通过积极地向研学旅行活动较出色的城市借鉴经验,大连市教育部门和各中小学也在积极对内宣传研学活动,以确保大连教育水平的稳步提升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大连的研学旅行是在利用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开展的,通过研学过程中的参观和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学生爱国情怀,激励学生奋发图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因此,在大连进行研学旅行对学生来说极具教育意义。目前,大连以地方特色为依托,把研学旅行与中小学乃至大学的地理课程教学结合起来,开发了一批具有地方性、趣味性的研学旅行基地,并处在不断的提高和完善当中。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有丰富学习方式,才能把书本知识变得“鲜活”。时代在变化,社会需要的不再是“书呆子”,对于人才的培养我们必须紧跟时代需求,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