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梓生 简江望

摘 要:数学观是应用数学的核心,数学的发展基于数学观之上,在影响应用数学的发展的因素中,数学观占据重要的位置。当今数学以及涉及到各个领域,对社会工作和生活具有一定的影响。由于人们对数学的需求越来越大,追求应用数学的数学观,科学的数学观对我们学习数学有重要的帮助。在我们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难题,以至于我们需要具有科学的数学观解决难题。思维是人类在探讨客观事物的本质极其内在规律性的一种认识活动,我们在学习数学过程中需要按照特定的规律养成科学的数学观,利用计算机等新科技解决问题。本文通过对数学观的介绍和数学应用意识方面来说明,数学观对于应用数学的帮助。

关键词:数学观;应用数学;帮助

一、数学观

目前流行的数学观是由着名的数学家、哲学家、教育家所提出来的。着名的数学家、哲学家、教育家能够与时俱进,提出一些精辟的观念。数学家作为研究数学的专业人士,了解数学的历史发展,同时可以分析出数学的发展前景,以及了解一些数学对象,深刻的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他们对数学观的提出有一定的权威性。数学观是哲学层面的观念,数学观是高度抽象的,不少哲学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运用精炼的语言所总结出数学方面的特定观念。教育家熟悉教育的相关知识,了解数学教育中的规律,从教学和学习角度中分析数学的客观规律,对人们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有一定的补充。数学作为知识的一种,对知识观的考察有利于对数学观的把握。一种数学观的确立很难得到证实,需要接受外来的质疑,经历时间的考验,通过不断的发展从而确立。在应用数学的发展中,正确的数学观对其有一定推动作用。数学观与人生观和世界观不同,人生观是对人生的看法,世界观是对世界总的看法,需要用简洁精炼的语言对事物进行概括。数学观的内涵与其不同,人们对待数学观和人生观,世界观的态度也有所不同。正确的数学观是注重逻辑思维,抽象的看待数学,对数学有正确的学习态度。

数学观没有正误的区分,只有合理与否。在历史上,出现过三次数学危机,一般数学史中所谓的危机,是在数学的发展中,新的概念、新的方法出现,对原来的有关数学的解释、理解产生了冲突,新的概念与方法无法用现行的数学体系进行解释,因此产生了危机。例如,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信奉“万物皆数”,认为只有自然数和分数,后来利用勾股定理发现了无理数,产生了一次数学危机。西方经过文艺复兴所逐渐形成数学观念源于希腊文化,逻辑的严密性占据至高无上的地位,但是在微积分学中对于无穷小量的“自由”应用在当时完全建立在实用方面的有效性中,让数学家产生了巨大的困惑,产生第二次数学危机。1919年罗素提出“罗素悖论”,引发了第三次数学危机。这些危机最后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但是日后还会发生新的危机。数学知识不能作为真理永存,数学知识具有一定不确定性。人们对数学观的独特见解,可以加深我们对数学的理解,我们认为存在合理的数学观,我们可以在其中获得有益的知识。

二、数学观与应用数学的联系

由于数学的对象是抽象的形式化的思想材料,决定数学的研究是以思辨的方式进行的,数学活动是人类抽象的思想活动。数学观就是一种抽象的思维,在应用数学中数学观的确立与应用数学的研究有一定的关系。合理的数学观可以让人们在了解应用数学时抽象的看待,利用不同的思维模式,可以轻松的看待应用数学。应用数学中大多为抽象的实验,有了良好的数学观作为辅助,对实验的分析,探讨有一定的帮助。数学的语言是抽象的,在应用数学被社会强烈需要时,我们需要更快更准的了解应用数学,把它应用到各个领域,而数学观就可以帮助我们的思维模式更抽象,可以由繁到简,也可以由简到繁自由转换。数学是以假设为前提,运用科学依据论证假设的过程,从而得出结论。有了合理的数学观,就会有数学思维,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学。客观的来说,数学观就是培养自身的数学思维,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解决生活的问题,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对应用数学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在应用数学中,正确的数学观称之为合理的数学观,可以对应用数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科学家相信在每个自然现象背后都有一定的数学规律,每一条规律的发现都是展示上帝的伟大和智慧。数学观从全局上看,是科学家、数学家、教育家对于数学存在于世的意义。他们把自然和数学结合起来,在应用数学的角度上就是实践和理论之间的关系。不同时期的数学观都不同,反应了当时整个科学文化的发展水平。数学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而且也是一种观点,信念和态度形成的过程。数学精神、思想、方法的启发,对于人们具有合理的数学观是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应用数学需要反复的从理论到实践,数学观的确立也需要经过同样的过程。所以说,数学观和应用数学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树立正确的数学观有助于应用数学的发展,数学观不是一时间可以确立的,需要结合应用数学共同对人们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1]郑毓信.数学文化学[M].程度: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

[2]伯特兰.罗素.我们关于外间世界的知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