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艺术门类都有自己的“语言”,如舞蹈用肢体动作作为语言,音乐用音符音调作为语言,绘画用色彩、笔触作为语言……环境雕塑是雕塑里的一类,从20世纪开始,伴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而重新被认识。环境雕塑不同于一般的雕塑、建筑、绘画等项艺术,它更重视作品意义、环境的整体性、艺术与工程技术的结合,以及与场所空间的关系。环境雕塑作品从平面的设计草图构想,到实物完成,并力求使环境艺术融于自然之中,其设计语言涉及到许多法则,有很多独特之处:

1、设计语言的选择具有历史意义

当今的环境雕塑艺术首先应该是“历史”的,属于“历史发展链条”中间一环,即应是充分表现历史持续性的艺术。这不仅应该包括历史性装饰、隐喻性符号在作品中的应用,注重作品在形态、类型上的历史演变过程,还应从所在的村镇、名胜古迹那里吸取与发掘传统设计语言。

从设计创作原则上也应提倡一种历史主义观点,从历史中领悟和整理出一个完整的设计创作思路,并由此作出对未来正确的预测。设计中突出城市的个性,升华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不再仅仅满足于环境艺术的美观与整洁,寻求更多的艺术美与深刻的文化内涵。

完成的作品,要具有较强的生命力,经得起人们的推敲和玩味,不至于很快被废弃。现代化的城市对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因此环境雕塑必须摈弃拙劣的作品,只有好的作品才经得起公众长时间的视觉检验,能使人们深切领悟其中的创作意图,并使生活在这一环境中的人们与艺术产生情感交流,甚至成为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造型语言的整体性

(1)与自然的关系

环境雕塑艺术家不能以闭门造车和孤芳自赏的心态,来进行创作。在人类科学技术能力提高的情况下,不能割断与周围大自然广阔背景的联系与血缘,不能失去我们所共有依附的大自然。因而,在提倡城市雕塑等公共艺术整体性,提倡雕塑、建筑的全面装饰与广场、街道的整体性的同时,更重要根本的是提倡与自然大背景的整体性。唯有全身心投入整体和谐之中时,才能使我们的作品得到宁静与持久的感觉。

优秀的雕塑设计对城市环境的综合性艺术效果,城市环境的形象美和艺术美等大环境的重视远远超过对雕塑个体的形象塑造。对自然环境要素,如山坡、河沼、绿树、花草等的谐调配合与相互间隐匿的空间联系远胜于单独的环境要素。

(2)符合不同区域、民族的审美要求

雕塑美学研究人类对生存环境的审美要求和审美规律,它研究什幺样的雕塑作品能唤起人们的美感,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工作效率和心理情绪等。而环境雕塑设计诸要素语言,对不同地域的受众感受不同,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文化”。早期的雕塑艺术无论在西方还是中国只限于表达膜拜、崇敬、纪念等用途,随着当代设计题材的多样化,更偏向于审美和装饰,区域特色也更明显。

特定的形状或色彩,对于某些国家来说,或许有着特殊的含义。要使自己的作品被人接受,需要依照所在区域的民族审美要求,对本族和异族文化特质进行区分,从某一地域、某一民族所特有的文化和历史角度出发,在雕塑设计里各具特色形象。

(3)经济因素与设计语言的关系

城市环境雕塑不是只限于一种城市中纯粹的文化现象,其水平高低其实就是一个国家与城市的经济发展的缩影,如果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强,那幺对美化环境的雕塑需求的质和量也高。美国纽约港自由女神像,丹麦哥本哈根的美人鱼等,已成为象征着这些城市的标志,成为国外的旅游者难以忘怀的,充满魅力的城市雕塑。

欧洲和美洲的许多国家,城市雕塑作为人文景观,已成重要的旅游资源,人们慕名而来,这些雕塑作为旅游景观已产生直接的经济利益,旅游收入在城市国民收入中占相当大的比例。

3、质感表现是设计语言的重要方面

质感,是物体构成材料和构成形式不同方面体现的表面特征。它用来标志,人对物体材质的生理和心理活动综合印象,是雕塑设计语言的重要内容之一。

质感有两个属性,一是生理属性,如软硬、粗细、冷暖、干湿、滑涩等。二是物理属性,即物体表面传达给人知觉系统的意义信息,也就是物体的材质类别、价值、性质等。

材料的质感与雕塑作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质感表达是艺术造型的过程,也是艺术创造的过程。一个完整的产品,人为质感不仅仅停留在材料的表面上,而升华为产品造型整体的质感。所以,对质感的认识,应该从对材料的局部认识过程过渡到对造型物体质感的认识上。质感设计虽不会改变造型的形体,但由于它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而使人们产生丰富的心理感受,这也是当今现代雕塑非常重视质感表现的原因。

因为质感具备生理和物理两大属性,因而质感有多种分类方法:

(1)触觉质感和视觉质感

触觉质感,可以带来如细滑、柔软、光洁、湿润、凉爽等感受,细腻的手感能使人舒适如意、兴奋愉快,具有官能快感。而过量刺激又会造成不快的触觉感受,如泥泞的路面、粗糙的砖墙、锈蚀的金属器物、断裂的石块等,使人焦躁不安。质感的设计语言需要有适当的对比和协调,整体造型要形成鲜明的、独特的触觉质感。

另外,视觉质感是靠眼睛的视觉而感知的物体的表面特征。是触觉质感的综合和补充。触觉的体验愈多,上升总结为经验时,只凭视觉,无需与皮肤接触,就可以判断质感。视觉质感具有间接性、经验性、知觉性,利用这一点,可以在设计语言里创造“视错觉”般的视觉假相。

(2)自然质感和人为质感

自然质感是物体的固有的质感。人的心理审美大多关注于自然质感的天然性和真实性。光亮的大理石、精磨的汉白玉等,几乎都没有施以色彩,尽可能保持材料本质,体现了自然美。自然质感突出材料美,价值性强,常以“稀”为贵。而人为质感较多情况下突出工艺美、技巧性强,以“新”为贵。新材料不断发明和推广,针对人为质感的设计研究日益加强。

4、综合设计语言的法则

设计语言的确定要遵循配比率和主从律。配比率指调和、对比法则,设计语言的使用在整体上统一和谐。在差异中趋向于“同”,使人感到融和、整体,各部位的物面、造型元素又存在对比,增强感染力,产生丰富的心理感受。

主从率强调在整体表达中要有重点。重点突出,主从分明。在雕塑设计中,应恰当地处理一些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主从关系。主从应互相衬托,融为一体。

优秀的城市环境雕塑艺术,设计语言应把握好空间系统中各人文与自然环境之间严密的逻辑性、秩序性、有机性。

作者简介:王惠,女,1975年4月,河北唐山人,汉族,硕士,讲师 研究方向:产品设计教学及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