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兰清

关键词:《九歌》;主题性质;爱国情怀

《九歌》是屈原的有名的代表作之一,它和《离骚》一样,散发着独特而灿烂的精神魅力,是中国文学史上瑰丽的珍宝。然而它和《离骚》又不一样,由于《九歌》主题的模糊性,采用的不是第一人称的写作手法,文章的篇目与题目“九歌”似乎有冲突,因此导致众多学者对《九歌》提出了诸多质疑。庆幸的是,众多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后人的研究提供指引,同时激发后来的研究者以思辨的思维提出更具说服力的观点。然而在众多的问题中,最紧要的就是正确把握《九歌》的主题f生质,这对于研究《九歌》的其他方面非常重要。所以这篇文章希望能够在前人的基础上就《九歌》的主题性质做出探讨。

其他关于九歌的主题性质,争论从来就没停过。其中有四种观点比较具有说服力。第一种首先是东汉王逸的忠君爱国说第二种观点是胡适认为的民间祭祀乐歌”;第三种观点是着名学者闻一多先生认为的楚郊祭祀歌。第四种观点是苏学林提出来的“人神恋爱”的观点。除此之外,还有众多的观点。要正确的把握《九歌》的主题性质,我们必须借助前人研究的正确成果,然后对文本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剖析,结合对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分析,我们才能够得到一个相对有说服力的结论。

我们知道《九歌》共有十一篇,包括《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从祭祀规模和祭祀内容来看,《九歌》描写的是楚国国君楚怀王主持的一场盛大的祭礼,是一场国祭。《汉书·郊祭志》说:“楚怀王隆祭祀,事鬼神,欲以获福助,却秦军。”反映出楚怀王迷信祭祀,更为楚怀王主祭这场典礼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所以,从内容上,我们就可以知道《九歌》是不是民间祭歌。

我认为《九歌》其实是描写楚国国君祭祀典礼的“祭事诗”。查阅资料得知,古代楚国祭祀一般包括三个形式:迎主神,敬神和送神三个形式。《九歌》是符合祭祀歌的形式的,但是因为祭祀的形式应该完整,包括迎神、敬神和送神才对。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国殇》和《礼魂》归为一篇,那幺就没有送神的形式,这对于一个盛大的国家祭祀典礼来说是不可能的。所以这里说明《九歌》不是单纯的楚国祭祀歌,而是屈原通过对楚国某一次祭祀典礼的描写所形成的一组祭事诗。

同样的,像苏学林女士的“人神恋爱”这新奇的观点是否也能经得起推敲呢?在《离骚》中,屈原把自己和楚王的君臣关系比喻成为男女恋爱的关系,把美人当做国君,通过希望美人的青睐而抒发自己希望遇见明君的愿望。而《九歌》中也有几篇写到恋爱的故事。例如《湘君》、《湘夫人》、《山鬼》这几篇中都是写到了恋爱的悲剧。虽然这里写到的恋爱对象是人和鬼神的恋爱,而《离骚》中写到的是虚拟的人人恋爱的关系,但是我觉得他们是同源的。屈原想要通过这种隐晦的艺术手法抒发他自己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带有深深的悲剧感。同时在《离骚》中,我们知道屈原喜欢利用香蕙、香草、兰、桂等高贵圣洁的意象来表现屈原自己品格的高洁,而我们也发现在《九歌》中也出现了大量的高洁的意象,如良玉,美乐、姣服等,通过这样的比较,我们也可以看出屈原在《九歌》中写到的“恋爱”并不是为了写“人神恋爱”的主题,而是通过这一形式抒发自己对楚国恋恋不忘之意。那幺这样推理,我们发现王逸朱熹的的忠君爱国说是有很大的道理的。我们从《九歌》的内容看出,从他对神灵的赞扬和歌颂,看出他也想像神灵般守护楚国,间接表达了他的爱国之情。他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到了神灵的身上,企图通过神灵的庇佑完成他对楚国的守护。虽然没有《离骚》里的自述身份,直接抒发其忧愤和爱国的情怀,但是我们从其对各位神灵的赞美,和歌颂战士们的刚强品质中可以看出作者写这《九歌》歌颂神祗,正好表现了楚国人祭祀的目的就是祈求神祗保佑楚国的百姓战士有生无死,人丁兴旺,国力强大,从而战胜强秦。这正好符合屈原爱国忠君的思想。《九歌》中写到人神恋爱时总是以悲剧结尾,写到悲惨的爱情故事,是屈原想表达自己壮志未酬,难遇明君的悲愤之情。而篇末写到《国殇》的悲壮场景,是作者想到了楚国战士们在战争中惨败而顽强抗争的情景,表现楚国战士保卫国家的爱国情怀,也写出了对死去亡灵战士的深深怀恋和赞扬之.隋。所以我认为《九歌》是屈原通过描写楚国祭祀的场景来抒发自己忧愤和爱国的情怀,并且歌颂那些战死沙场的英勇的战士的祭事诗。

所以综上所述,我觉得《九歌》是屈原写的一组祭事诗,他通过描写楚国祭祀的盛大场面,表达了他祈求神灵庇佑楚国,歌颂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的亡灵,同时通过对各位神灵的赞颂来抒发其对楚国深深的爱国情怀和眷恋不忘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