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海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指出,主要从品德发展与公民素养、修习课程与学业成绩、身心健康与艺术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四方面对学生进行记录评价。尤其关注初中生社会考察、探究学习和职业体验等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记录 。历史学科提出的家国情怀是核心素养中诸素养的目标价值,亦即核心价值观。笔者尝试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内化家国情怀中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尝试让活动落地,让理念落实。

关键词:初中历史;实地考察;文化自信;家国情怀

一.问题的提出

1.家国情怀的内涵与实地考察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家国情怀体现了诸素养中的价值目标,旨在通过诸素养的培育,达致立德树人的要求[1]。

为什幺要实地考察?

2017年部编义务教育的编写理念和指导思想与2017年高中历史课标相同[2]。2018年秋季,部编版历史教材(五·四学制)在上海初中历史正式启用,其在关注学生的思考与体验有着鲜明的导向。

除此之外,初中部编历史教材最大的特点是在每一册都设置了活动体验课。

除课程要求之外,《上海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指出,主要从品德发展与公民素养、修习课程与学业成绩、身心健康与艺术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四方面对学生进行记录评价。尤其关注初中生社会考察、探究学习和职业体验等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记录。

基于以上三点,我们不难发现,实践活动被初中历史教材正式纳入课程体系与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当然,教材所涉及的遗址遗迹针对全国,距离上海最近的位于浙江,除学生自行参观的形式外,无法实现大规模考察。但是上海本土有不少资源,除近代的革命遗址遗迹外,古文化遗址包括:菘泽古文化遗址、马乔古文化遗址、福泉山古文化遗址、广富林文化遗址、龙华塔、静安寺等。笔者就利用本土资源进行实地考察,在考察体验中落实家国情怀进行探索与尝试。

2.上海概况

除上文提到的本土历史遗址遗迹资源外,上博也有为中学生设置的专题类资源:如上海博物馆、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主办,上海中学生报承办的上海中学生“我看博物馆”文博知识大赛。上海博物馆学生课程系列。博物馆青少年人文讲堂等。这是自愿报名且名额有限,并不能做到普及性。而笔者尝试的是学校全年级普及性的实地考察活动为项目。

笔者在本校的2017年秋季升入初一的生中做过调查,通过对初一学生的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学生有极大的意愿参与实地考察。

二.老师的准备与设计

活动正式落实之前,教师需要提前“备课”,一是备考察地,以考察广富林文化遗存为例,教师需要提前对广富林文化公园进行“踩点”考察,为学生打前站。二是备学生,初中历史教育属于普及性国民教育,但学生接触历史从初一开始,尚未构建历史知识体,初中生的核心素养能力可谓是零基础。因此要避免专业化与成人化倾向,避免从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超出初中生的认知能力,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和使学生失去学习历史的兴趣[3]。

在备好选定目标与学生的前提下,再进行活动设计,活动设计需基于几个前提元素:普及性、亲近性、历史性、融合性。

在完成准备之后,设计活动课。

《寻上海之根 觅海派之源——广富林文化遗存考察之旅》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对广富林文化遗存的实地考察,学会实地考察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积累记录、拍摄等搜集历史资料的经验。考察方法指导:提前查阅资料,选定考察重点,记录相关人员的介绍、拍摄照片等方式。

2.注重学生的体验感受,在考察、探究、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上海的移民文化与历史,发展实践和创新能力。发放“宣传单”(附件1)

3.通过实地考察,增强学生对家乡的文化自信与认同,唤起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的责任意识,内化家国情怀

(二)活动措施:

4.学生分组:每组4-6人

5.安全教育:小组行动,不落单,带好通讯工具。按时到集合地点。

6.考察方法指导:提前查阅资料,选定考察重点,记录相关人员的介绍、拍摄照片等方式。

7.结果呈现:手帐或思维导图(需在考察之前进行说明与宣传)

8.发放“宣传单”

三.学生的实践

1.先以全班为单位,概览广富林文化展示馆、陈子龙纪念馆、知也禅寺等。再以小组分散活动,按照自己的喜好与预选好的重点进行细致考察。

2.考察结果的整理。

3.考察结果的展示。(班内交流,并借助年级组橱窗,进行实物展示)

本次考察活动主要的结果要求以“手帐”或者“思维导图”形式呈现。考虑用 “手帐”而非形式,主要是“手帐”在中学生日常生活中较为流行,兼具流行、美观、知识汇总等。通过学生喜欢的“手帐”形式作为“作业”的一种呈现,贴近学生的生活,契合学生的心理。同时考虑到一部分同学并不擅长或者热衷“手帐”制作,那幺可以将考察结果以“思维导图”方式进行呈现。

四.活动反思

1.作为初探,此次活动通过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基本能够实现普及性。因活动走出校园,有诸多不可预计因素,安全问题是首位。

2.因水下博物馆参观时有容纳量限制,考察当天参观人员较多(包括社会人员),时间较为仓促。

3.如何将实践活动系列化也是一个值得思考并探索的问题。如若不考虑普及性原则,可通过社团课、探究课形式成行,但是如何实现覆盖一个年级普及性的实地考察,还是需要借助社会与市教委的相关资源开发与开放。

结语:笔者的探究处于起步摸索阶段,有诸多不足之处,对资源的利用、家国情怀的内涵还有待进一步挖掘与研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

2.付华敏:《部编版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落实——以部编版八(上)旧民主主义革命复习课为例》,《中学历史教学》2018年第07期。

3.许伟,《部编版初中历史新教材的新变化及施教策略》,《基础教育研究》2017/21

作者简介:陈胜蕾(1987.1)女,上海人,本科,中学二级。汉,研究方向: 社会实践融入初中历史课程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