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玲

摘 要:高职院校推行弹性学习制度,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能够解决高职教育与职场的对接问题,使毕业生能适应学习型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推行弹性学习制度的策略包括:改革入学制度和毕业制度,改革课程体系设置及考核方式,改革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改革学分制,丰富学习资源。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方式;弹性学习制度;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23-0010-01

当前的高职教育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毕业生难以适应学习型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此,本文探讨高职院校推行弹性学习制度的策略,以期解决高职教育与职场的对接问题,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一、当前高职教育教学方式的缺陷

其一,无法实现教育与职场的对接。高职教育教学的目的,是培养能直接上岗的技能型人才。然而对当前企业用人情况的调查发现,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评价普遍存在职业技能不足、工作积极性低、责任心缺乏等问题,特别是职业技能达不到岗位要求这一项导致企业对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满意度非常低。其二,学生学习满意度和积极性低下。一方面,一些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差,学习热情低,缺乏好的学习习惯。我国当前的高职教育虽然加入了实验实训等环节,但很多还是以授课形式开展,不能广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一些高职学生入学时并不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所学专业的,这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为低下。其三,高职院校生源困难。当前,学习成绩达不到本科院校要求的学生通常会选择上高职院校,因此高职院校往往得不到一些家长与学生的认可和重视,这导致高职院校的生源较为困难。

二、弹性学习制度的优势

其一,课程的自主选择性。据调查,一些高职学生入学报考的专业,并不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的。入学之后的专业课程,通常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但学生的选择范围是有限的。而在弹性学习制度下,学生具有非常强的自主选择性,除了本专业必须学习的课程之外,还可以选择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这样,学生的学习可以从被迫型转为主动型,学生的知识面能够得到拓展。其二,学习方式的开放性。高职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全日制在校学习,由学校统一安排课程及学习时间,学生没有选择权。而推行弹性学习制度,一方面,学生可以自由安排学习时间,可以实现工学结合,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提前完成学习任务或开展多专业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选择更舒适的学习环境。其三,学习进度灵活。高职学生的学习进度一般不由自己控制,学生必须严格遵照学习计划进行学习。而推行弹性学习制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调整学习进度,更有利于对知识的掌握。

三、高职院校推行弹性学习制度的策略

其一,改革入学制度和毕业制度。高职院校推行弹性学习制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理论知识学习和工作岗位实际操作相结合,或者开展多专业学习,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因此,首要问题是改革当前的入学制度和毕业制度。目前全日制高职学校普遍为秋季入学,学制三年。而推行弹性学习制度,可以将学制进行延长或缩短,最短不低于2年,最长不超过5年。另外,目前高职学校是没有自主颁发毕业证书权限的,因此这需要政策上的支持,以及学校的统筹安排。其二,改革课程体系设置及考核方式。高职学校的课程体系,一般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而在学生拥有选择权的选修课中,其实选择余地非常狭小。推行弹性学习制度,首先要改革原有的课程体系,增加选择性课程,特别是增加技能型课程,学生在学制内学完所有课程后,即可申请毕业。其次要改革考核方式。高职学校现有的考核一般分为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推行弹性学习制度后,理论考核可以由原有的课堂考试改为试题库抽样考试,学生学完相应的理论课程即可利用网络参加理论考核;而实践考核改为技能考核,由相应的校企合作方主持。其三,改革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我国高职学校的授课方式一般分为课堂授课和实训授课两大类。弹性学习制度的最大特征就是学习的自由性、灵活性和开放性,而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无法实施弹性学习制度,因此必须改革原有的学习方式。一方面,可以将传统的课堂授课转变为线上线下学习模式,让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展开学习;另一方面,在实训授课的基础上增加技能课,将课堂直接搬到校企合作的企业,甚至是工作岗位上,学生通过实际的岗位工作来学习专业所需的岗位技能。其四,改革学分制。推行弹性学习制度的学分制,需要在现行学分制的基础上,将各课程、各专业甚至是各学习系统的学分全部打通,实现学分的转换对接。例如,某学生学完社区学院的某课程并通过了考核,获得了社区学院对应的学分后,该学分就能对接到学生所学专业中的某选修模块中。其五,丰富学习资源。要推行弹性学习制度,使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课程,就必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参考文献:

[1]刘国生,刘铱.高职院校推行弹性学习制度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3(07).

[2]赵存河.高职教育弹性学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3]郭凯.弹性学习与高等教育的变革[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