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其飘

摘 要:不同于其他学科,小学数学学科主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以及数学思维能力等。文章阐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以及意义,分析目前数学传统课堂模式存在的弊端,提出核心素养背景下重视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策略,旨在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数学教学;核心素养;创新意识;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1;G623.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03-0058-02

数学核心素养是一种综合性能力,与具体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培养有着本质的区别,建立在数学知识技能之上但又高于数学知识技能,是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综合性、创造性与整体性的思维模式。现阶段,教师要把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为了实现这样的愿景,学科教师必须要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动手动脑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掌握基本文化知识的前提下,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换句话说,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社会关爱、个人修养、家国情怀等方面的教育,贯穿学生整个学习生涯。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也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黄金阶段,此阶段的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因此教师要遵循因人而异的原则,用科学、有效的方式为学生开辟出更加有效的培养途径,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二、 核心素养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1.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能够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可以丰富课堂内容,还能提升学科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从传统单一的模式中摆脱出来,激发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

2.活跃课堂环境

把核心素养运用到数学课堂中,可以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活跃课堂氛围。例如,对于三视图的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画画或者是讲述的方式,学生很难直观感受到图形是什幺样子。而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学模式就不同,每位学生的手里都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模型,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摆一摆、看一看的方式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形状画出来,使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

3.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数学课堂,学生的动手实践机会明显比以往增多了,其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样的课堂环境可以增强学生的存在感,提升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大胆思考、大胆想象、勇于发言,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 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1.教学方法单一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的提升,也使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受到了限制。在布置课堂作业或者是任务时,教师对学生所学的数学概念、原理等方面仍采用的是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方法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时间长了,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烦的情绪。

2.过分强调数学成绩

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往往会格外重视学生的数学成绩,忽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发散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培养。这样,会使得一些学生学习的时候不重视学习方法,死读书、读死书,这不利于其个性的发展。

四、 核心素养背景下重视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策略

1.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的天性就是喜欢有趣、好玩的东西,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建活跃的教学情境,用有趣的场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主动进行知识的探索,不断积累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详细了解学生的天性,根据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以及学生的需要等,为学生创建生活化的教学场景,使学生能够以更好的状态学习数学,提升自身的学习质量与效率。例如,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熟悉的生活场景,让学生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进行自主思考。“同学们,超市里卖的箱装饼干,有40盒装的,有18盒装的,40盒装的一箱59.8元、18盒装的一箱23.6元,请问你们知道哪一种更便宜也更加实惠吗?如果家长让你们去买这样的东西,你们知道怎样给家里省钱吗?”这样的购物生活实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加上教师的指导,学生很快就能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2.设计课堂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的最基础的一门学科,有着独特的特点。数学教学评价与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更加了解这门学科,能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达到提升核心素养的目的。因此,数学教师要从培养核心素养的目的出发,加入一些实践性的操作,提升学生的运用能力和学习能力。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相应的轴对称图形,使学生能够在多媒体的环境中仔细观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在学生观察完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画、用脑想,画出自己想象中的轴对称图形。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也能够有针对性地听讲,掌握更多的知识。

3.有意拓展课外知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为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提升学生的空间意识和应用意识,教师要拓展课外知识,让学生将学习到的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类似小调查的作业,让学生结合学过的知识调查、搜集自己家中每个月的收入和支出情况,调查自己家中的用水、用电等情况,并将其绘制成相应的统计图,通过统计图直观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再如,在学生学习完圆锥、圆柱以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具有一定实践性的操作题,让学生从身边找到一个圆锥容器算出其容积,或者找一个空心的水管算出其所需要用到的材料体积。这些需要学生动手实践的课堂作业形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4.构建数学知识网络,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小学阶段最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就是数学学科,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如公式、概念、口诀、定义等。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这些基础知识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熟练运用发散、对比、类比、联想等学习方法,为他们构建科学有效的数学知识体系,促进他们数学思维的发散,进而达到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身边的长方体物体进行观察,使其明白什幺是长方体的表面积,从而展开想象,知道长方体六个面面积的总和就是整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动手折叠长方体,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的形式也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相应的知识网络,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升其数学核心素养。

五、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核心素养是以数学课程教学为载体,基于数学学科知识技能形成的重要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导向,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将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任务落实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的语言描述世界。

参考文献:

[1]陈秋华.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策略的研究[J].数学教学通讯,2019(28).

[2]陈晓贞.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甘肃教育,2019(09).

[3]林航.基于学习力提升的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试题与研究,2019(34).

[4]王胜辉.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