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述元

摘要:人格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态度,教师人格优秀与否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间接影响着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教师人格的完善之路任重道远,除了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外,还需要社会、学校等外部环境给予支持。只有多方齐头并进,教师人格魅力的潜在教育价值才能得以充分发挥。文章首先阐述教师人格的内涵以及优秀教师的人格特点,分析部分教师出现人格弱化现象的原因,明确教师人格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提出教师人格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教师人格;当代教育事业;学生成长;人格魅力;师风;师德;敬业精神;奉献精神

中图分类号:G52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19-0133-04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人格,优秀的人格是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形成的影响力、感召力、凝聚力的总和。在我国学校教育中,虽然教师的人格魅力并未被特别重视,也没有被当成是一门专门的学科去研究,但教师人格对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深远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其在教学过程中所发挥的潜在教育价值也不容小觑。基于此,社会和学校应为教师的人格魅力发展提供有力的外部保障条件,教师自身也应积极利用各种有利的外部因素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以给学生带来积极有利的影响。

一、教师人格的内涵以及优秀教师的人格特点

1.教师人格的内涵

多项相关研究表明,教师人格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一种教育元素。一般来说,教师人格通常包括教师的品行、道德、情操、风度、价值观、学识和能力等,它们通常会以语言、行为方式、情感、态度、教学理念等形式融合渗透于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彰显着作为人师的一种格局、气度和文化底蕴。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教师人格的内涵。

第一,在教学活动中强化教师的育人性、高尚性、示范性、完美性等职业特征是教师人格的本质。教师人格是形成良好师德的前提条件,换言之教师的人格特征和职业态度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

第二,职业价值观是教师人格的核心所在。一般情况下,教师人格是由教师的职业理想、价值追求以及伴随着时代教育发展而来的各种新知识、新思想、新理念体现出来的。教师唯有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信念、坚守教育事业的初心、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才能不断完善和发展自身的人格。

第三,教师的人格魅力不但体现在其语言和行为上,还具体体现在其知识水平、情感意志、职业价值观以及道德品质等方面。与此同时,社会发展决定了教师人格的概念应在不同阶段或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方向和侧重点。因此,教师人格应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并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历史性。

2.优秀教师的人格特征

(1)渊博的学识。合理的知识能力结构是教师的人格特征之一。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大量的事实表明,学生通常都不喜欢围着课本转的教师,而是非常喜欢知识渊博、能旁征博引、懂得融会贯通的教师。丰富的知识会将教师的气质、谈吐、素养体现得淋漓尽致。知识渊博的教师往往能拓展教学内容、深化教学主题,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式,让学生能时刻遨游于知识的海洋中,享受学习知识的快乐,进而变得更加热爱学习。因此,优秀的教师应具备渊博的学识。

(2)良好的风度仪表。风度仪表不仅指一个人的外表和穿着,更多时候是其文化素养、气质谈吐、语言修养、道德情操的外在表露。具备优秀人格的教师往往具有衣着得体、语言动作和谐、风度优雅、板书漂亮、教学态度严谨等特征。拥有良好风度仪表的教师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使学生受其师而乐于学,最终成为一个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人。

(3)尊重学生,传递师爱。爱是成功的秘诀,是心灵此岸通往心灵彼岸的桥梁,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着名特级教师孙建锋曾说过:“师爱,能解决一切教育难题。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位不热爱学生的教师能教好书、育好人的。”教师只有发自肺腑地去爱每一名学生、尊重每一名学生,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亲人、朋友,包容他们的缺点和错误,尊重他们在学习中的想法和行为,与他们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他们的无限潜能,让他们发自内心地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最终成为能为自己的学习质量、生命质量负责任的人。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发现学生身上的优势和闪光点,尽最大可能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空间。对于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教师也要多鼓励,用心中的爱的火种照亮他们的道路,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目标、找回学习信心。

二、部分教师出现人格弱化现象的原因

笔者在对教师人格的调研过程中发现,教师普遍以积极的人格为主,大多善良、公正、自律、负责、上进,拥有积极正向的人格。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教师也存在人格弱化现象,笔者特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以找到成因,帮助他们提升人格魅力。

1.职业层面

(1)职业认同不高。当前,部分教师对教师这一职业价值认识不清,职业认同感不强,仅仅把它当成了一种谋生方式、一份工作来看待,并没有从这一职业中获得快乐,难以承担起时代所赋予的“教书”和“育人”两方面使命。

(2)职业倦怠感明显。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教师每天都要和一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的孩子打交道。部分学生比较调皮,缺乏自我管理意识,自我控制力较差,这给教师的教书育人工作增加了难度,与此同时教师还面临着较大的教学压力,两者碰撞在一起使得部分教师出现了明显的职业倦怠感。在这种职业倦怠感的影响下,部分教师难以把时间和精力全部用在备课、创新教学模式、钻研教材等方面,甚至出现了在上课时照本宣科、下课时立刻离开教室,鲜少与学生交流的情况,这导致学生在遇到学习方面的问题时无处求助[1]。还有部分教师甚至出现迟到早退、随意调课或抽出时间“搞副业”,对上课、批改作业、教学评价等不上心的情况。

2.师德层面

(1)终身学习意识缺乏。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的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快、更迅速,教育领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使得学校教育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改的深入和“双减”政策的出台,给教师的知识储备、综合素质以及教学能力带来了更大的考验和挑战,这就需要每一位教师都积极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不断了解所教学领域的最新知识动态,以及应用与发展趋势,从而跟上教育发展的潮流[2]。然而,并不是所有教师都具有终身学习意识,能做到与时俱进,时刻关注自己所教学科的最新动态信息。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对本届学生、上届学生甚至历届学生使用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完全一致,有些知识或观点明显已经落后于时代,他们还是天天讲,仿佛在进行复制粘贴,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质量和效果可想而知。

(2)师爱关怀之心不足。师爱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耐心、责任心和仁爱之心,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内容。然而,部分教师并未给予学生足够的师爱,也很少与学生家长主动沟通,甚至完全不了解学生在家里的生活学习情况。还有部分教师在情感方面表现得比较功利化,只对那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格外关注,每次都将回答问题的机会留给他们,也会格外耐心地为这些学生答疑解惑,而对那些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他们的态度会比较冷淡,甚至会选择忽视。

(3)缺乏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当下,受社会上某些不良思潮的影响,个别教师个人功利主义倾向明显,遇事总是最先考虑个人的得失,对教育事业的认同感和热爱程度不高,缺乏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甚至有的教师会利用教师这一职业便利为个人谋私利,这不仅助长了社会上的不良之风,还严重影响了教师长期以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伟大形象。

三、教师人格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教育家乌申斯基曾在其作品中指出:“教师的人格会对学生的现在、过去和将来产生深远的影响。”他认为,教师的人格有着任何教科书、醒世真言、奖罚机制所无法替代的强大“育人”力量。教师人格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格发展、情感发展、学业发展、道德情操等四个方面。

1.教师人格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

教师人格虽然较为抽象,但其总是可以悄无声息地告诉学生怎样做才是对的,什幺样的想法和观念才是积极的。教师人格通常是通过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影响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影响的是学生的心理、语言以及行为。教师人格会使学生不自觉地按照教师所指引的方向去行动,亦或是按照教师的建议去实现个人的想法和心愿。教师的道德品质、言行举止等都可以给学生的人生辅以积极的启示,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发展。

2.教师人格对学生情感发展的影响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学生的情感发展离不开教师人格的熏陶和感染。师生之情是至真至诚的,这是一种任何时候都能唤起学生积极情感体验的一种无私纯洁之爱,能够让学生获得学习上的自信[3]。尽管师生之情没有血缘作为纽带,但在“师生情”这个特定的关系中,教师的良好的道德品质、言行举止、学习态度、生活态度无不会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巨大向心力、感召力和影响力。当学生把这种向心力、感召力和影响力迁移到社交上,并转化为自己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和尊重他人的情感态度时,将会收获受益一生的精神财富。

3.教师人格对学生学业发展的影响

知识如水,教师人格如舟,教师人格需要知识的衬托才能散发出独特的精神魅力。青少年学生普遍渴求知识、崇拜知识,准确、丰富生动的知识通常能撞击他们的心灵,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因此一个强闻博识的教师往往能吸引学生去倾听、感受、理解和学习。在课堂上,渊博的学识可转化为教师独有的人格魅力,当教师用满腹经纶为学生阐述某种思想,解释某种知识含义、某种逻辑关系时,学生往往会聚精会神地听,并与教师一起感受在知识海洋中徜徉的幸福感。当这种幸福感被学生迁移到学习上并转化为热爱学习、攀登知识高峰的情愫时,教师的人格魅力就悄无声息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业发展。

4.教师人格对学生道德情操的影响

教师的人格之美,美在傲然的风骨,美在高尚的行为操守。教师需要有坦荡的胸襟、超越世俗功利的爱心、健全的道德人格以及忠于教育事业的决心,以担得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字箴言。教师崇高的道德品质、严谨的治学态度、超越功利羁绊的道德人格会在无形中对学生的道德情操进行积极的影响和显着的感化,学生会将教师的道德行为、道德理念作为个人的行为指南和处世原则。正可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若教师能时刻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处处为学生做榜样,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受到约束并得到修正。这样,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导师,还能成为学生心灵、智慧的双重引路人。

四、教师人格的培养策略

教师人格会以一种更为隐性的方式影响青少年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人格。因此,教师必须从自身做起,不断提升个人的人格魅力。人格魅力的培养是一项艰巨的教育任务,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除了教师个人努力外,还需要客观条件的支持。

1.教师自身层面

(1)教师要学而不厌,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当今世界竞争激烈,无论是科技之争还是经济之争,本质上都是人才之争。学校教育要立足实际、立足现代化,要为培养祖国未来的建设者贡献力量。教师是教育的主导者,也是人才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可以说教师今日所做的所有教学工作都是为培养明日的祖国建设者铺路、搭桥。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桶水,就必须要有常流水,因此教师应从自身做起,常学常新,不断给学生带去更深刻、更新鲜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什幺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应紧扣教材内容备好课,不但要查阅相关资料、弄清背景材料,还要探究知识的来龙去脉、寻觅作者的生平事迹,力求将知识讲清讲透,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4]。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多研读教研方面的文献、专着,多去探究教学的新方法、新思路,并尝试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灵活地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另外,教师也要利用业余时间多拓宽自身的教学视野,多关注社会、人文、科技方面的动态,以提高自身的跨学科教学能力。教师只有学而不厌,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才能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乘千里风,破万里浪。

(2)教师要努力实践,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唯有不断努力实践,才能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才知道从哪方面入手去修正,从而切实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此,每一名教师都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练好自身的教学基本功。第一,注重“语言艺术”,做到“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锤炼自己的语言能力,使自己的教学用语规范、自然、流畅,充满文化气息和感染力。第二,增强自身对教材的运用能力,即教师要具备整合教材信息内容的意识和能力,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教材知识并做到学以致用。第三,锻炼自身的教案书写基本功,即教师要具备科学设计教学目标、详细讲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后作业等方面的能力。第四,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基本功,即教师要具备能够有效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能力。第五,提升自身的教学反思能力,即教师要注重自我反思,如通过坚持写教育教学随笔、教学日记等方式反思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使自己的职业生涯成为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优化的学习过程。在自我反思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的德、才、识、能,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

2.客观环境层面

(1)组织实践活动,内化师德要求。教师人格主要指教师的道德情操,包括心理人格和道德人格两部分内容。人格魅力是可通过学习和培育提升的。基于此,学校应为培养教师人格魅力创造优越的外部条件,具体来说,一方面,学校可通过不定期组织师德演讲会、召开师德培训会、邀请教学专家或名师来校开展师德讲座等方式,促使本校教师不断受到师风师德的熏陶,从而通过行动来践行师德。另一方面,学校要经常组织一些“班主任关爱学生案例分享”“师风师德征文”“师德演讲大赛”等活动,鼓励教师发表师德感言,宣传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人师表”的精神,还可通过设置“师德单项奖”的形式来激励教师。

(2)营造社会氛围,提高教师地位。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对于教师积极人格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要想有效培养教师的积极人格,就必须重视提升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职业认同感是一个动态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长期训练、长期实践的过程,其需要整个社会为教师职业认同感形成营造一种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让教师真正感受到全社会对于知识和人才的尊重,也让教师体会到自己的工作是被社会认可的,自己的劳动成果是有价值的。政府、社会应在提高教师薪资待遇、职称评定、成果鉴定等方面不断作出努力。此外,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社会团体也应为优化社会道德风气贡献一份力量,让更多的教师以教会学生真、善、美为己任,从而为其人格魅力在社会上的展现创造条件。

五、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人格对学生的人格发展、情感发展、学业发展以及道德品质提升等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甚至比任何教学方法、奖惩机制、教学理念对学生的影响都更加深远。要想使这种影响是积极正向的,教师应从自身做起,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争取用积极的人格来雕琢每一名学生。与此同时,学校和社会也要积极行动起来,为教师人格魅力培养提供有利的客观环境。

参考文献:

[1]方旭婷.立德树人视域下教师人格魅力的塑造[J].西部素质教育, 2020,6(05):115-116.

[2]牛继军.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成长的影响[J].文学教育,2019(07):165.

[3]王建芳.教师人格形象对学生成长的影响[J].文教资料,2011(22): 132-133.

[4]王小利,杨锐.浅议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6(01):82-83.

Discuss on the Influence of Teacher Personality on Student Growth

Zhong Shuyuan

(Minqin County Nanguan Primary School, Gansu Province, Minqin 733399, China)

Abstract: Personality determines a persons way of life and work attitude. Whether a teachers personality is excellent or not direct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nd indirectly affects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 The road to improving the personality of teachers is arduous and requires not only the efforts of teachers themselves, but also the support of external environments such as society and schools. Only by working together in multiple ways can the potential educational value of teachers personality charm be fully realized. The article first elaborates on the connotation of teacher personality and th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excellent teachers,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some teachers personality weakening, clarifies the impact of teacher personality on student growth, and proposes strategies for cultivating teacher personality.

Key words: teacher personality; contemporary education; student growth; personality charm; teachers style; teachers ethics; professionaldedication; dedication spir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