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柏靓 王飞

摘要: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医学生只有达到更高的水平,才能满足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医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医生的前提,多项调查研究表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文章在对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医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和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对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对策进行探究,旨在培养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医学专门人才。

关键词: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策;心理素质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27-0129-04

党和国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给予高度重视,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方向。《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1]医学生作为普通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决定了医学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更高更严的标准进行培养。近年来,我国医学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显着,但随着时代发展,加上新冠疫情的影响,当下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面临一些新的问题。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并加以干预和解决,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医学专门人才。

一、心理健康的内涵

心理健康,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人的心理在各方面都呈现出正常、良好的状态,它包含身体、心理和社会行为等各方面的健康[2]。不同年龄段的人有着不同的心理健康表现,大学生心理健康主要反映在智力、心理和社会行为三个方面,即智力正常、人格完整、人际关系良好。在成长过程中,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其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3]。

二、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显示,近年来,国民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有所改善,但在较快生活节奏和社会发展变化下,国民心理健康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大学生属于我国国民中的青年群体,在其日常生活中更为跳脱,思维活跃,极其敏感,面临就业、学习、人际交往等问题带来的挑战比普通群体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在高校学生群体中,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呈现出一定的特殊性,相关研究显示,与其他专业的大学生相比,医学专业的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精神疾病的患病率也更高[4]。特别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部分医学生的生活、课程、实验等方面都受到影响,心理发生了重大变化,产生了不良的心理反应。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医学院校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抑郁、过度焦虑、愤怒、社交障碍等。

三、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1.生活方面的问题

相较于单调、缺乏变化的中学生活,大学生活更加多姿多彩、充满变化。对于刚入大学的新生来讲,生活环境的突然变化与自身的适应能力产生矛盾,很容易引起内心的抑郁与孤寂,久而久之,会产生适应障碍等心理问题。同时,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面临学费和生活费会感到极大的心理压力,与同学日常相处处于劣势,容易产生一些自卑的心理,从而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近年来,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等各个方面都受到影响,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长期的封校封寝政策虽然保障了学生的生命安全,但也给他们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影响正常的生活和人际交往。久而久之,学生对大学生活失去兴趣,产生一种厌倦、抵制、抗拒的情绪,容易出现一些不适、抑郁、强迫等心理障碍。进入后疫情时代,大学生的心理调适出现了新的问题,面对突如其来的全面解封,部分大学生情绪会有较大的波动,极端的情绪会让他们产生“疫情后遗症”,出现畏惧、抵抗社会交往的行为,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2.学习方面的问题

相对普通院校来说,医学院校的本硕博学制更长,学业课程也更加繁重,除了日常的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外,还有众多的医学实验和临床操作。因此,医学生不是在背诵大量知识点的路上,就是在手拿医学器材解剖实习的路上。医学院校对毕业要求比较高,医学生为取得良好的成绩顺利毕业,长期处于一种高强度的运行状态,学习生活的过度繁忙会让他们产生焦虑、烦躁等不良心理。

近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医学生的课程学习、实验以及临床实习等都受到限制,长期以来的在线教学,使得实验及临床实习停滞,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让他们产生了懈怠心理。调查结果显示,近一半的医学生认为新冠疫情对其临床实习产生了负面影响,50%的医学生有过退学的想法。进入后疫情时代,医学生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从医的意愿更加强烈,对医生职业的自豪感也不断增加。但也有部分医学生对自身的临床能力和专业知识产生怀疑,出现了厌烦、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5]。

3.人际交往的问题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们的心理需要,也是医学生成为一名优秀医师的前提条件。相关调查显示,医学专业的学生与普通院校的学生更容易产生人际交往障碍,这主要跟医学专业的特殊性有关。医学生不仅要跟学校的同学和老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临床实习时还要跟医院的医生、患者以及家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多种资料显示,很多医学生因为课程繁重,学业压力大,养成了自闭的个性,越来越不善于与人沟通交流,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无法获得心灵上的支持和安慰,时常会感到孤独和无助。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部分医学生对疫情产生过度恐慌与畏惧,产生了抵制社会交往的心理。特别是进入医院实习后,医学生要面对患者和家属,尽管医生都会尽最大努力去拯救患者,但少数病人以及家属不了解具体情况,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把责任推给医生。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每年都会有医疗损害方面的责任纠纷,辱骂、击打、刺杀医生的案件也曾出现。长此以往,医学生的心理会受到影响,从而出现害怕、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

4.就业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各高等院校招生数量逐年增加。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毕业生人数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导致医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与普通院校相比,医学院校的学生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容易引发他们的毕业恐慌和就业恐慌。现在的医院对医学生的学历、专业能力、实践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不是硕士就是博士,大多数本科医学生一毕业就会失业。这除了医学生毕业数量和就业岗位不对等外,医学生自身的职业理想和社会现实的矛盾也会导致他们产生焦虑、厌倦的心理。大部分医学生都想找到一份能发挥特长、收入丰厚、社会地位高、有发展前景的职业,但往往缺乏经验,适应能力不强,自我认知不够,又容易好高骛远,从而错失一些就业机会。在求职过程中,部分医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对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临床水平不自信,导致就业焦虑与恐慌,常常出现一些烦躁、不安、紧张的负面情绪,严重的会产生精神错乱等心理疾病,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四、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医学院校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有效性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医学院校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必要条件,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促进其成为具有高尚医德医风、渊博医学知识和过硬实践技能的优秀医学人才。医学院校应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大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为祖国的医学事业发展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6]。

(1)因材施教,注重全面性和针对性。首先,学校应由点到面全方位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此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展开,如心理委员应该多关注班级同学的动态,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上报,以此来保证事件的有效解决。学校也可以选用一些能力强、心理素质好的学生组成一支心理帮扶志愿者队伍,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及时进行安抚与疏导,协助老师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学校应多方面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采取多种方式和方法,有效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其次,学校可以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采取不一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对大一新生,可以组织一系列适应新环境的“学前教育”活动,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良好习惯;对毕业生,可以开展岗前技能培训、简历制作辅导、就业面试模拟等活动,缓解他们的就业压力;在平时的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学校可以经常组织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正视心理问题,做好有效预防。

(2)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有效性和实效性。学校要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师队伍建设,采取多种方式、通过多种渠道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保障。比如,配备专业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更加系统地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做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辅导员要与学生构建起和谐的关系,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密切关注他们的日常活动和精神状态,与他们进行更多的交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同时,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一些技能培训和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打造一支过硬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学校还可以组建一支心理健康教育团队,从各个学院招募一批学生志愿者,协助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共同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活动,如心理辅导、播放相关的电影、开展心理沙龙等,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心理辅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提高信心,减轻学习压力。

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缓解学生学习压力

医学院校承担着为人民生命健康和安全培养“守护神”的责任,相对普通院校来说,医学专业的学制偏长,课程繁重复杂,实验繁多,使其比普通院校的学生承担更大的学习压力。为此,医学院校可以结合学校特色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开展一些校园活动,以此从各个方面缓解学生学习压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1)开展校园活动,寓教于乐。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体育、文艺等活动,如运动会、文艺会演、歌唱比赛、才艺展示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体育项目、文艺表演上可以发挥自己的潜能,既能锻炼筋骨、增强体质,又能放松心情、释放压力。同时,医学院校可以利用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举办一些与医学相关的文化活动,如科研比赛、医学知识竞答、医学绘画大赛、医学文化小剧场等,以此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所学专业的文化与历史,提高技能水平,减轻学习压力。

(2)寓教于行,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医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感受到自身的社会价值。在学习之余,医学生应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实现自身价值。比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义诊、送药、宣讲、志愿活动,让他们深入社会现实,实现人生价值,树立崇高理想。学校应鼓励学生在学习之余走出校门,适当旅游,学会放松自己,放松心情,让自己的情绪变得轻松,进而缓解心理压力。

3.建立和完善学校心理健康管理机构,时刻监测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为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展开,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机构全方位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保驾护航[7]。

(1)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机构,夯实心理健康教育基础。学校要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机构,构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招聘专职教师担任重要职位,为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服务,建立一个全面的心理健康宣传和教育体系,以便能够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传达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心理问题,树立健康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心理健康习惯,让心理健康理念深入人心。

(2)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职能,提供多样化服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应完善其职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服务,可以不定期地举办心理健康测评,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测评及早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帮扶,以便及时解决问题。同时,学校还可以设立心理援助热线、心理帮扶小组,让学生产生心理问题时有更多渠道寻求帮助。

4.引导学生完善自我认知,做好就业规划

随着医疗健康领域的不断发展,医学毕业生的人数不断增加,相对于其他专业,医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医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提早做好职业规划,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医药行业发展的需要,以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1)自上而下,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从学校层面来讲,首先,学校可以开设一些自我探索性的课程,组织一些“自我发展”“自我反思”“自我发现”活动,引导学生了解自身优势和弱点,增强学生间的沟通交流,提高学生自我认知能力。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现状,学习社会知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实现更好的自我认知,为未来就业规划打好基础。其次,学校可以开展专业职业指导课程,开展一些“职业体验”“毕业规划”“职业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各行业的职业要求、职业内容和职业发展前景,掌握职业发展动态和职场技巧,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

(2)自下而上,不断完善自身。从学生层面来讲,首先,医学生应学会自我调节、自我提高,平衡好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探索、劳逸结合,完善自我认知,减轻自身压力,挖掘兴趣爱好,正确面对自身优缺点。出现问题自己不能解决时,要及时寻求帮助,以平和、积极的心态去迎接困难和挑战。其次,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医学生要了解自己的目标,选择正确的学习方向,可以通过参加学术研讨、科研竞赛、专业实习等活动来丰富自己的学习经历,扩大社会资源,同时要多关注行业动态,了解发展前景,制订适当的职业规划,运用自己的知识、能力、经验,为医学科研和护理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五、结语

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社会热门话题。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理念、内容、方法等方面都取得了显着成效。但部分大学生仍然存在心理问题,学校与社会要给予高度重视,及时进行疏导,予以解决。学生要采取有效的自我调节技巧和心理干预措施,及时寻求帮助,面对不同的社会压力,要学会排解和放松自己,改善自己的心理状态,让自己成为人民生命健康和安全的“守护神”。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EB/OL].2018-07-06.

[2][3]李龙,李晨光,陈恒英,张俊华,秦琴,王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8:08.

[4]鲁晓川,王栋.新时代医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策略探析[J].大学教育,2020(08):77-80.

[5]孙爱花,王小兰,刘思佳,李倩玉,车洪莹.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2(24):181-184.

[6]李一男,张鹏,刘宇杰.浅谈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2021,19(02):74-76+81.

[7]王姝,郝宁,陈宁宁,王瑞,孙新勇,杨洁梅.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2(20):148-152.

Exploration of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Wang Bailiang, Wang Fei*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enyang 110847,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medical and health industry, societys requirements for the quality of medical care are increasing. Only by reaching a higher level can medical students meet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edical and health industry and provide high-quality services to patients. Having good psychological qualities is a prerequisite for medical students to grow into qualified doctors. Multiple surveys and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status of medical students is not optimistic due to various factors. On the basis of a survey and research on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status of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the article conducts a deep analysis of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faced by medical students, and explores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The aim is to cultivate good psychological qualities of medical students and provide high-quality medical professionals for society.

Key words: medicalcolleges;collegestudents;psychologicalhealth status;countermeasures; psychologicalqu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