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秀媛

摘要: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职专业课是教育改革的新方向。在课程思政理念与高职“航道整治技术”课程的融合中,高职院校要在持续提升教师思政教育能力的基础上,确保课程目标与思政目标的一一对应,积极将价值观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中,并实现课程评价与思政评价的有效融合,以此构建专业课与思政课的协同育人体系,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专业素养的高素质技术人才,为学生的高质量就业和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知识、技能与道德基础。

关键词:高职;航道整治技术;课程思政;目标;价值观;评价;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1;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02-0137-04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高职教育承担着培养实践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在新时期,高职院校要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有机结合,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1]。其中,在高职“治河与航道工程技术”的专业课程———“航道整治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有效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积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技能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在面对思想、价值观和情感困惑时更加成熟和自信。目前,课程思政理念与专业课程的融合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和策略支持,以达到更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开展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事关民族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长治久安[2]。同时,思想政治工作应与教育教学、企业生产经营等相结合,以凝聚共识,促进思想统一。《纲要》指出,高校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并贯穿人才培养全体系,积极提高育人质量。可以说,课程思政是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旨在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各类专业课程相结合,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基于这一理念,高职院校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学科体系、专业体系、教材体系和管理体系之中,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内在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1.课程思政强调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相结合

课程思政强调教育要把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需求、国家的发展相互联系起来,使学生明确自身的使命和责任,以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为己任,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进步贡献力量。

2.课程思政可帮助学生解答思想、价值观和情感困惑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常会遇到各种思想、价值观和情感上的困惑,这就需要课程思政提供指导。在教学中,教师可将国家发展目标融入课程中,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进步而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使其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课程思政可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价值和社会定位

在教学中,教师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中,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社会角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航道整治技术”是高职“治河与航道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内河航道浅滩演变规律及分析方法,掌握常见的航道整治方法及基本的水力计算,逐步提升解决实际航道整治工程问题的能力。该课程涉及公共利益和社会发展的专业技术,通过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可引导学生关注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需求,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的发展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3]。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航道整治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术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整治断面的设计方法、各类浅滩的整治方法以及丁坝、顺坝、锁坝、护岸等整治建筑物的设计、航道疏浚等,并能将所学知识、技能应用于实践,开展航道整治的相关设计、施工以及监理工作。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其中,可借助典型工程案例研究、实践操作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专业技术的应用,提升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这些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地应对挑战,为航道整治事业的发展贡献专业技术力量。

3.塑造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航道整治技术需要工程技术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包括诚实守信、严守规章制度、保护公共利益等[4]。课程思政理念融入“航道整治技术”课程,可通过分析、讨论典型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并在实际操作中遵守相关规定和道德准则。这种正确职业道德观的塑造有助于提高整个行业的职业素质和公信力,推动航道整治事业的良性发展。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航道整治技术领域存在许多复杂问题和挑战,需要工程技术人员具备相应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其中,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典型工程案例分组讨论和团队合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提升其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在航道整治技术领域灵活应对各种复杂情况,实现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1.课程目标与思政目标不对应

在高职“航道整治技术”课程教学中,部分教师认为最重要的任务是满足学生的专业学习需求,达到既定的课程目标,而忽视思政教育,甚至未制定明确的思政目标,或出现课程目标与思政目标不对应的情况。若课程目标与思政目标不协调,会导致学生难以充分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将思政学习与技术课程学习割裂开来,如只追求技术能力的提升,忽视技术操作与社会影响、伦理、法律等因素的关联,缺乏对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问题的深入思考。另外,思政目标的缺失也会影响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形成,导致学生将课程中的思政内容视为附加学习项目,而非课程的核心部分,对其不重视。这会影响学生未来作为技术人员在社会中的角色定位,甚至难以真正履行技术人员应有的社会责任。

2.思政内容与课程教学内容结合不紧密

思政内容与课程教学内容只有密切结合,才能达到理想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实现学生专业技能与道德素养的共同提升。但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关注专业技术内容,未将思政内容与技术知识教学融合起来,导致学生对思政内容的感知降低,将视其为课程的附带部分,也不主动参与和思考。思政内容与课程教学结合不紧密还会使学生仅关注技术的表面应用,忽略技术决策对社会、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而降低其在技术发展中的决策水平和社会责任感,反而难以达成课程教学目标,导致整体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3.课程评价与思政评价缺乏融合性

在高职“航道整治技术”课程中,课程评价是为了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为教师提供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部分教师能够很好地设计课程评价内容,却容易忽视思政评价的重要性,即使在课程教学中渗透思政内容,也不会制定评价机制。如果教师只关注学生的技术能力培养而忽略其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就会使学生产生思政教育与自身专业发展无关的错误观念,也不重视思政学习,严重制约其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发展。

4.教师思政教育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如果教师不具备相应的教学能力,将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航道整治技术”教学中,部分教师具有很强的专业教学能力,但不具备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内容融合的能力,无法将思政内容准确地传达给学生,也不会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讨论和思考,如思考或讨论伦理问题、社会问题等。这样,不仅会让学生对思政内容的重要性产生误解,即认为思政内容与自身的专业学习无关,还会导致学生无法充分认识到技术操作与社会影响之间的关联,也就无法全面考虑技术决策的合理性和社会效益,或即使学到了技术性知识,也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到学习技术知识的意义,进而影响到其在专业课上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1.持续提升教师的思政教育能力

要想将课程思政理念贯穿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作用,采取科学有效的实践措施,在达到专业教学目标的同时实现课程思政目标。

这就要求教师持续提升思政教育能力,从而更好地在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第一,高职院校要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培训和研讨会,让其与相关领域专家进行交流,以了解思政教育的最新理念,探索适合高职“航道整治技术”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和策略。例如,可采用案例教学法、问题导向学习法、讨论和辩论等互动性较强的教学方法,或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如多媒体演示、在线资源、互动平台以及虚拟仿真技术等,以提升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有效性。同时,高职院校还要引导教师加强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的设计,使之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专业特点,进一步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5]。第二,教师要持续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拓展自身的知识视野,积极阅读相关学术着作、教材和案例,逐步丰富自身的思政知识储备,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关注时事热点和社会问题,并结合课程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思政敏感性和分析问题能力。同时,教师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亲身体验和实践思政教育的核心价值,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提升自身的思政教育能力。同时,教师要加强与同行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校内外的教研活动和团队项目,与其他教师分享经验和教学资源,共同探讨思政教育的创新和发展策略,或利用专业社群、在线论坛和社交媒体等平台,与其他思政教育者进行互动和交流,分享教学心得和思考,以持续提升自身的思政教育能力,为课程思政高效开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素养基础。

2.课程目标与思政目标对应

在设计“航道整治技术”课程内容时,教师应明确课程目标与思政目标之间的关系,以确保它们相互促进、相互支持,使学生具备相应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实现全面发展[6]。课程目标是指通过学习“航道整治技术”课程,学生应达到的预期结果和能力要求,包括掌握航道整治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力,熟悉相关参数设计原理、行业规范、大型疏浚设备的选取原则以及施工技术,掌握解决实际航道整治工程问题的能力。而思政目标则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包括培养学生对航道整治事业的责任意识,引导学生关注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需求,使他们明确自身的使命感,即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进步贡献力量。教学内容设计应围绕课程目标和思政目标展开,既满足学生技术能力的培养要求,又关注道德教育和价值观的培养。教师可通过引入案例分析、讨论、实践操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将技术知识学习与社会责任意识、职业道德提升相结合。

3.价值观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中

价值观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中,能够促进学生道德素养和职业道德的提升,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道德素养基础[7]。在教学内容设计方面,教师可选择与航道整治技术相关的典型工程案例、常见问题和施工场景,并将其纳入教学中,引导学生对道德和伦理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在课堂教学活动方面,教师可采用多种互动式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案例分析等,与学生共同思考和探讨技术应用对社会、环境和个人等不同利益相关方的影响,并鼓励学生分享个人的道德困惑和疑问,通过互动讨论和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8]。同时,教师还要安排相应的实践环节,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实践项目,让他们在实际场景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如果没有实地考察的条件,也可以利用虚拟仿真技术进行教学。例如,在航道整治实训中,可以构建航道整治技术的仿真教学平台,利用BIM建模技术等构建三维虚拟场景,以沉浸式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行业实践和职业道德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4.课程评价与思政评价融合

课程评价与思政评价相结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及他们在航道整治技术学习中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表现[9]。对此,在制定评估指标时,教师应综合考虑学生的技术水平、实践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等方面内容,合理设置考核权重。评估指标包括技术操作能力考核、项目实践成果评估,同时也可设置对学生的社会责任表现、团队合作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评估标准等。教师还可针对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情,制定分层评估指标,合理设置考核权重,对学生的道德、伦理和价值观进行分层评估。评估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书面作业、项目报告和口头演讲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成长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进一步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对实践项目的评估,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表现及其技术应用能力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这样的实践项目评估既能考查学生的专业能力,又能评估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实际项目、参与岗位实习或与行业合作等,让他们亲身体验航道整治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并对其社会责任表现进行评估,以考查学生在实践中体现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以及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进行个人反思和自我评估,让其思考自己在学习、实践和职业发展过程中的道德和价值观表现,并通过书面反思、口头陈述或小组讨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认识,以了解他们的思想认识和道德成长情况[10]。

总之,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职“航道整治技术”课程,可以实现知识教育与道德教育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成长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技术人才。这种协同育人体系可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教育,帮助他们在专业领域和社会中实现更好发展,并对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因此,在未来,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引导教师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和需求,不断创新课程思政理念与专业课程的融合策略,逐步提高二者的融合效力,发挥协同育人优势,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 OL].(2020-05-28)[2023-08-10]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 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EB/OL].(2021-07-12)[2023-08-10]https://www.gov.cn/zheng ce/2021-07/12/content_5624392.htm.

[3]孙毅,盛冬发,陈顺超.“课程思政”在工程力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4(S2):164-167.

[4]罗优,秦景洪,蒋陈娟,张月尹.航道整治课教学内在要求的思考和改革实践[J].高教学刊,2021,7(30):117-120.

[5]肖进丽,刘明俊,甘浪雄.海事管理专业“港口与航道工程”课程教学质量提升途径[J].航海教育研究,2016,33(03):62-64.

[6]付小莉,蔡奕,杨杨,沈超,蒋余芸.疫情防控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在线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22,31(05): 169-176.

[7]彭云,王文渊,郭子坚.面向新型人才培养的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专创融合课程教学模式探究[J].高教学刊,2023,9(19):71-75.

[8]付小莉,张静雯,操金鑫,沈超.虚拟仿真技术在港航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实验室科学,2022,25(04):130-134.

[9]付小莉,丁晓玲,蔡奕,沈超.“一带一路”倡议指导下的航道工程课程链思政建设探索[J].大学教育,2021,(12):14-16.

[10]刘新社,刘怡然,张慧.课程思政在高职高专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5(05):43-45+112.

Exploration of the Method of Integrating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cepts into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urses

———Taking the Course of "Navigation Regulation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Wen Xiuyuan

(Guangdong Polytechnic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Engineering, Guangzhou 510100, China)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cepts into vocational courses is a new direction of educational reform. In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cepts into the course of "navigation regulation technology" in vocational colleges, on the basis of continuously improv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bility of teachers,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ensure the one-to-on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course objectiv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objectives, actively integrate value education into course teaching, and achiev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course evalu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valuation, in order to build a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system between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cultivate high-quality technical talents with good moral qualities and professional qualities, laying a solid knowledge, skills, and moral foundation for the high-quality employment and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navigation regul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oal;values;evaluation;a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