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信翔

摘 要:在高考复习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选择题的做题方法与技巧。文综三大科的做题方法和要求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属外在形式。做题方法的关键在于历史学科本身的专业性问题,属内在形式。文章根据教学实践经验,介绍高考全国卷历史学科选择题填涂的处理技巧,并从抓、联、审、选、验(读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和核心内容、联系所学知识、审题目、选择正确选项、验证可能选项是否正确)五个方面,对高考全国卷历史学科选择题的做题技巧进行探讨。

关键词:历史教学;高考;选择题;做题;方法;技巧

中图分类号:G421;G63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9)22-0040-02

2018年是福建省高考使用全国卷的第二年,笔者有幸跟随此届高三考生经历一年紧张的复习过程,这对笔者来说既是一段教学经历,更是一次学习与总结的机会。福建省自2004年开始自主命题,历经12年,为福建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由于客观现实的需要,福建省自主命题总体难度略低于全国卷,就文综历史科选择题而言,出题形式与全国卷大致无异,主要在选项设计上难度略低,具体表现在选择题干扰性不太强,学生在掌握一定基础知识和具备一定理解能力的基础上相对容易选出正确选项,从而使福建省在自主命题时期历史学科的平均分相对较高。随着2017年福建省开始使用全国卷,福建省历史学科平均分略低于全国平均分,这引起全省考生与家长的关注。2016—2017学年笔者刚好承担高二文科班的历史教学任务,面对2017年福建省回归全国卷的形势,笔者在2016年开始就积极关注全国卷的命题方向,并积极与高三教师探讨相关问题,适时在高二的历史教学中加以渗透。进入高三之后,复习、考试、改卷、讲评几乎成了一种常态,周而复始。在这一年的紧张复习中,做题、讲题无数,不断积累经验,使笔者的教学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本文结合这一年在选择题训练中的实践经验,介绍高考全国卷历史学科选择题填涂的处理技巧,并从抓、联、审、选、验五个方面对高考全国卷历史学科选择题的做题技巧进行探讨。

一、高考全国卷历史学科选择题填涂的处理技巧

就外在形式而言,选择题宜在完成之后即时填涂。高考历史选择题从难度上讲确实不易,很费脑细胞。大部分选择题可以相对容易排除两项,剩下两项是考生最为纠结的。虽然只有12道选择题,但学生在每道小题剩下的两个选项中纠结所耗脑细胞实在不少。做完12道选择题,耗氧量较大,大部分考生都会有一定的疲惫感。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做完选择题以后及时填涂答题卡,一方面可以防止忘记填涂,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大脑暂时休息,为后面做材料解析题准备更充足的精力。虽然这是极为细微的外在形式,但对考生而言不失为一种提高做题效率的重要途径,因为任何细节都可能影响考生的成绩。

二、高考全国卷历史学科选择题的具体做题技巧

做题过程是整个考试最为核心的过程,提高成绩的关键是掌握做题的方法与技巧。对于刚刚经历文理分科的高二文科生来说,接触高考或类似高考试题时常常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毕竟高一还是以基础型题目为主。作为文科班的历史教师,要认识到引导学生正确做题是高中历史教学特别是高中历史复习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提高高考分数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证明自己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体现出来。笔者根据多年的历史教学经验,在做题方法上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总结,就选择题而言,建议学生依照抓、联、审、选、验五个步骤做题。抓,即抓住关键词,抓住材料核心内容;联,即在阅读材料过程中根据关键词、核心内容联系所学知识;审,即审题目;选,即在上述过程已经清楚的前提下排除错误选项、选择正确选项;验,即对已选择的自认为正确的选项根据逻辑推理方法进一步验证,特别是利用排除法做题时,必须对排除后的所剩选项进行验证,做到万无一失。现以2017年全国Ⅰ卷第25题为例加以说明。

下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本题在学生训练过程中错误率较高,问题关键在于学生做题时信息、方向不明,知识转换不灵活。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笔者利用抓、联、审、选、验五个步骤,就本题进行如下引导。

第一步,读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和核心内容。材料以表格形式呈现,宏观展现出的内容是从公元前195年到公元前106年近百年时间西汉王朝郡级政区数量不断增加。对此内容,学生应进一步理解为郡级政区数量不断增多,郡级政区面积则不断缩小,地方力量不断受到削弱,进而得出本材料的核心内容是西汉不断加强中央集权。

第二步,联系所学知识。材料中涉及汉武帝,与教材知识相联系可知,汉武帝在位期间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不断强化大一统,特别是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领地,王国数量不断增加,王国面积不断缩小,实力下降,从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可见,材料与教材所学知识吻合。材料中“郡级政区变化”这一表述提示地方行政体制的变化与中央集权有关,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古代中央政府不断强化对地方的管理、控制是一大趋势,从而明确本题材料的核心主旨在于考查西汉加强中央集权。

第三步,审题目。近几年高考的一个趋势就是题目简短。“据此可知”四个字虽然简短,但其所涵盖的信息量却非常大。针对这种设问模式,学生既可以从原因角度思考,也可以从影响角度找答案。同时,在审题过程中还应注意题目中心意思的转换。“据此可知”仅有四字,但转换过来就是回答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或影响。至于是原因还是影响,需要对应选项加以斟酌。

第四步,选择正确选项。材料、题目解读明朗意味着做题方向明确,接下来就是选择正确的选项,这是选择题做题过程中最费时费力、也最费神的环节。但只要前面环节做得扎实,方向明确,学生积极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合乎常理的推理应该问题不会太大。要看是不是合乎常理,通则正确,不通则错误。本题中A选项应是结果性的表述内容,梳理起来即西汉加强中央集权导致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这不符合古代中央集权强化的规律。B选项所体现的中央行政体制主旨与材料中地方管理体制主旨明显不吻合。C选项是很多考生很纠结的,因为教材中并没有汉代解决边患的历史内容,学生很容易放弃。D选项与常理不吻合。材料反映郡级政区数量大量增加,但西汉国土面积并未大量增加,所以单个郡级政区面积应当缩小,所以D选项明显不符合常理。四个选项分析下来,A、B、D很明显是错误的,唯有C选项造成学生徘徊不定。一部分大胆的学生发现A、B、D明显错误之后很自然选C,但很大部分学生在C选项不敢确定的情况下乱选,造成本题正确率非常低。

第五步,验证可能选项是否正确。在本题明显A、B、D三个选项错误C选项可能正确的情况下,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相关知识进行推理。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思维推理,要推导中央集权不断强化会带来什幺影响,学生通过与题中选项对应进行验证,明显可以得出中央集权带来国家的稳定,从而有利于国家集中精力处理对外事务,即本题C选项中的解决边患问题。通过这样严密的推理,C选项应该就不会成为学生举棋不定的障碍,这样学生就可以提高答案的正确率。

总之,高中历史作为高考科目,其选拔性功能方面体现国家的意志。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课内基础知识和相对广博的课外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逻辑分析能力。这两方面对于一个文科生来说必须同时具备,加上比较高效的做题方法,成绩提高应该问题不大。笔者经历了几轮高三历史教学,在选择题做题方法上一般以上述抓、联、审、选、验五个步骤来指导学生,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党思伟.新高考下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华夏教师,2018(23).

[2]杨飞杰.高中历史选择题讲评探讨[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05).

[3]张剑楠.浅谈高中历史“历史解释”素养的考查与培养[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5).

[4]苏继红,邵兰琴.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的特点分析及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建议[J].教育探索,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