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芳芳

[摘要] 近年来,通过团体辅导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观点受到了学者们的重视。然而,理论层次上的东西到了实际运用中总难免会有不如意的地方。结合理论与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提出关于通过团体辅导活动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实效性的思考。

[关键词]团体辅导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7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3-0017-02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心理教育工作者热衷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通过团体辅导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观点也受到了学者们的重视。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强调团体成员间的互动,注重真实生活情境的创设;它要求成员主动参与、积极体会和感悟。团体辅导自身具有的优势决定了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然而,理论层次上的东西到了实际运用中总难免会有不如意的地方。本文结合理论与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关于通过团体辅导活动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实效性的思考。

一、团体辅导活动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意义

总的来说,相对于个别辅导而言,团体辅导感染力强、影响广泛、效率高、省时省力、效果容易巩固。比起传统心理健康教育课,它又有着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促进课堂的互动性、体现课程目标实践性等特点。另外,团体辅导活动还有以下两大优势。

(一)消除成员疑虑,使个体能更加积极主动投入到探索问题中

心理辅导的有效性取决于受辅者的积极主动与领悟力。消除个体对心理辅导的偏见,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而言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由于普及力度不够,国内很多人对心理辅导仍然有着异样的理解,不少人不愿接受心理辅导很多时候是碍于面子,生怕别人认为自己有问题。而团体式的心理辅导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个体的疑虑——大家都来到这里,谁也别笑话谁。

(二)互动、助人氛围有利于成员问题的有效解决

在团体情境下个体可以受到来自不同成员的影响,从多个角度了解自己、洞察自己。当成员们聚集在一起谈论问题时,他们往往会发现自己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很多人有着跟他们相似的担忧、想法、情感和体验,这种“和别人一样”的体验有利于成员间的互动与相互支持。

二、当前开展高校团体辅导活动的不利因素

(一)硬件方面

场地的大小、活动场所的布置、空气、光线以及相关设备等,这些对团体辅导活动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般说来,团体辅导活动场地的基本要求为:避免成员分心,让成员有安全感,有足够的活动空间,环境舒适。

当前各高校团体辅导场地多为学校草坪和教室,没有专门的辅导室。学校的草坪,这样的活动场地虽然空气、光线、环境各方面都很好,但是周边人来人往,无法很好地保护成员隐私,让成员很没有安全感。草坪由于相对比较宽敞,它对声源的要求比较高,不论是领导者的声音还是分享成员的声音,控制不当就对活动效果的影响很大。这就需要一些专门的设备比如喇叭、扩音器等音响设备辅助控制。有些教师考虑到场地声源控制问题和隐私保护问题,会直接选择教室作为活动场地。教室作为学生日常学习的场所,往往难以让成员达到真正放松的目的,而且临近教室传来的各种讲课的嘈杂声等又使得成员无法专心投入活动。

(二)软件方面

1.领导者

领导者的人格特质、领导技术、专业能力、应对团体的经验等都会对团体活动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当前高校的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并非都是专业教师出身,有不少教师属半路出家。他们中的很多人,无论是在人格特质方面还是专业能力、经验方面都有所欠缺。他们常常按着既定步骤操作活动,然而团体辅导活动灵活性很大,这使得他们不能很好地应对团体辅导活动出现的种种状况,这必然会对团体活动的效果产生消极影响。

2.成员

除去性别、年龄、社会地位等因素,高校团体成员对团体活动效果的影响主要考虑团体成员的人格特质、动机以及对团体的期望程度、合作意愿水平、承诺水平等。教育厅《关于加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也成了高校学生的必修课。然而,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参加团体辅导很多时候会难以保证活动效果。作为专职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求学生按照要求参加活动。这使得教师总是很为难——让所有学生都参加活动,这样保证了教学任务,却难以保证活动效果;将不合适参加活动的学生剔除在外,这样保证了活动效果,却违背了教学要求。

3.中介因素

团体的人数、活动时间的长短/频率以及团体的主题设置是影响高校团体辅导活动效果不可忽视的因素。高校团体辅导活动常以班级为单位甚至以几个班合班为一个团体开展活动,人数超过了团体辅导的最佳人数要求。然而,既然是教学安排,教师就不能随意删减人数。由于人数多,领导者必然不能兼顾所有人。而且,在人数太多的情况下,成员容易分心形成小团体,各顾各地忙活,不利于团体活动的进行。至于活动的时间和频率,一般教学安排是两到三节课,每周一次,这样的安排相对而言还能满足活动要求。团体辅导的主题设置是高校团体辅导中比较让人犯难的问题。大多教师会根据理论上高校学生的特点,为他们制订活动主题。然而这种没经过调查就自行设计活动的举动又往往使得学生在参与活动时被动消极,极大影响了团体活动的效果。

三、有效团体辅导活动的构建

(一)专门的团体辅导场地

选择一间宽敞、清洁、空气流通、气温适当、有地毯(条件不允许的情况可考虑买小垫子或凳子替代)的房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满足隔音的要求),适当摆放一些盆栽,布置一些挂图摆设,配备一些小玩偶、抱枕之类的东西。团体辅导室的颜色应以清新的淡绿色为主,因为淡绿色有让人身心放松的作用,而且淡绿色的房间显得更整洁舒适,有利于团体成员的放松。

相关研究表明,背景音乐作为微观环境对于团体辅导活动起着促进、催化的作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配备播放器等设备,注意收集一些有放松、催化作用的音乐以供活动过程使用。

(二)优秀的领导者+协同领导者

加强专业教师培养,提升领导者的综合能力。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各种相关培训活动,支持教师与社会培训机构合作,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促进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升。作为领导者,专业教师要有永不停止学习的思想,注重自身修养,全方位提升个人能力。

培养一批协同领导者,辅助专业教师开展团体辅导活动。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一批辅导员、心理委等,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在开展活动时按照团体人数分好组后选择一定数量的协同领导者,每个协同领导者负责组织一个小组,配合专业教师开展团体辅导活动,这能大大提升活动效果。

(三)“因生施辅”

团体辅导的特点决定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参加辅导活动。为保证活动效果,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学生分为“参与者”和“旁观者”两队开展活动。对于那些自愿报名、愿意与人交流、能够全程坚持参加活动的学生,可归入“参与者”的行列;对于那些性格极端内向、害羞、孤僻、自我封闭的人以及有严重心理障碍的、不符合成为团体成员条件的学生可以归为“旁观者”的行列。在将学生分为两大类的基础上再依据辅导活动的理论开展活动。

(四)根据学生特点和实际需要制定活动主题

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受益。为此,活动的主题应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主。在活动前夕,可以小调查的方式适当了解大部分学生的需要,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意愿制定活动主题。此外,还可以从理论的角度出发研究设计一些比较大众化的主题活动,在活动之前做好宣传工作,接收自愿参加活动的学生开展活动。根据上述第三点操作,自愿加入团体的学生作为体验者,而对于不想参加活动却又想旁观的学生则可以把他们组成旁观者团体;然后根据上述第二点操作,给这些团体分别指派协同领导者开展活动。

团体辅导活动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学生普遍认为团体辅导式的教学形式生动、课堂氛围活跃,更能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然而活动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不仅是领导者个人的事情,还需要考虑种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构建有效的团体辅导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王明娟.高校辅导员团体辅导技能培训途径探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2).

[2]林嘉文.浅谈团体辅导在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实施[J].科技创业月刊,2012(4).

[3]冉育彭.创新教育背景下辅导员作为之探讨[J].大学教育,2012(9):29.

[责任编辑: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