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 任冬梅 马艳波

[摘 要]随着高校英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专门用途英语在全国各大高校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开课教学,其教学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涌现了许多问题。该研究在介绍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在国内的发展现状的同时,简要归纳了专门用途英语对师资的要求,并对其师资培养途径做了探索。

[关键词]专门用途英语;师资;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10-0174-03

一、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理论研究概述

目前,专门用途英语教学(ESP,即English for Spe?鄄cial Purposes,也称为专业英语)受到了高校英语教师的广泛认可,在高校英语教学中也得到了不断实践。ESP教学模式是一种专业的并且可以应用于实践的教学模式,它的理论对于教师根据专业特点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是有利的,符合专业英语教学总体规划中的专业型应用人才的要求和目标。ESP教学模式对于英语教学来说是一次积极的创新,它以教材为依据,把语言教学和相关专业课程内容相结合,其核心是学生在未来的专业领域中需要什幺样的英语技能教师就教授相关的语言技能,它是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快,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具有实际英语运用能力的人才。在全球经济跨地域合作日益密切的形势下,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生存的需要,掌握专业英语技能对于大学生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ESP相关概念及其兴起背景

专门用途英语“是为了实现学习者在某一学术领域或职业上的成功而设置的课程”。[1]顾名思义,专门用途英语是指和某种特定专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如电子政务英语、国际贸易英语、国际金融英语、新闻英语、医学英语、法律英语、旅游英语、营销英语、行政管理英语、科技英语、英文文献阅读、英文论文写作等,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一定工作学习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沟通协调的能力。

一般认为,ESP的兴起基于以下三个因素:第一,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英美等欧美国家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迅速发展,英语逐渐成为全球通用性语言。第二,语言学研究由描述、解释语言体系特点向追求语言应用能力转变。第三,语言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得到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的支持。[2]因此,专门用途英语学习开始慢慢同相关专业课程和就业发展等多种因素联系起来,成为了一种英语教学应用模式。ESP是一门英语教学理论,突出强调以应用语言学为基础,与语域、修辞、语篇、目标和语言技能分析等相结合。可以看出,ESP教学理论核心在于英语实用性、服务性和针对性,这种市场拉动型英语学习的特点有利于满足社会和学习者的需求。语言学家Strevens认为ESP的课程和目标是以学习者对英语学习的现实需求为基础,它具有几个区别性特征:一是必须具有与通用英语相对比的特征。二是教学课程必须与某一专业、职业及其应用活动紧密相连。三是教学目标必须能够达到学习者的特殊要求。四是教学核心要落实在与特定课程或行业相关的单词、句法和篇章。[3]

(二)国内 ESP教学开展状况概述

到20世纪80年代,研究 ESP的人越来越多,出现了一大批研究成果。与此同时,我国各大高校也竞相在非英语专业的大三、大四年级开设专业英语课。但由于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的基础英语功底较浅,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不浓,加上大多数毕业生在工作中很少甚至用不上英语,或用不到相对高深的英语,导致非英语专业的专业英语课程几乎形同虚设,收效甚微。20世纪80 年代后期,各大外语院校和理工科大学也纷纷开办科技外语系。但由于大多数英语专业教师原本为语言专业类教师,缺乏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科技英语系没有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所上的课程也大都是语言文化类课程,而很少涉及所谓的“科技英语” 。[4]在ESP教学调研活动过程中笔者发现,担任ESP的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众所周知,教师是教学的主体,ESP教学成败与否,与师资的培养质量息息相关。由此可见,培养一批能胜任ESP教学工作的教师成为紧要任务。

二、目前我国ESP师资现状

(一)担任ESP教学工作的三类师资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目前在我国的一些大学中主要由三类教师担任ESP教学工作。一类是在大学主攻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或翻译专业,毕业后在英语系从事公共英语教学的大学英语教师。由于教学安排的特别需要,他们开始教授含有相关专业内容的英语,如商务英语、行政英语等。虽然这一类教师具有扎实的英语知识基础和丰富的语言教学经验,但是他们在转向ESP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发现自己对学生的专业领域缺乏足够的了解,对其语言体裁和专业术语不熟悉,对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一类教师由专业教师组成。这一类教师大都是该专业中英语水平较高者,有的甚至有在国外学习的经历。他们熟悉本专业的语体特点,是该专业的行家,这一点刚好可以弥补大学英语教师担任 ESP教师时的不足。但是这些专业教师同第一类教师相比,往往缺乏语言教学的方法与技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他们侧重于教授专业术语和专业内容,容易忽视ESP教学的部分重点即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的特征和规律。还有一类教师由一些跨专业的专业教师组成。这一类教师的本专业英语水平较高,但其跨专业英语教学的能力有所欠缺。

(二)担任ESP教学的三类师资来源渠道多样化

目前我国大学ESP教师的来源主要有三类。一类是从学校现有的人才队伍中进行选拔,这些教师或多或少都会有相关的英语或专业教学经验,但也不是专业英语教学的专业教师,属于通过后期培训后上岗的教师。一类是通过高校人才引进。近几年高校专业英语课程的普遍开展,对ESP教师需求增多,部分高校制定相关教师人才引进计划,引进专业英语教师人才。但根据实际情况来看,高校人才引进教师或者教师招聘,应聘者多为年轻硕博毕业生,他们往往缺乏专业英语教学经验。还有一类专业英语教师属于合作共享类,相关院校同其他院校达成协议,各自分享相关优质专业英语教师资源。他们大都是专业英语教学兴办初期就开始从事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英语语法知识都有一定的积累,教学效果良好。

三、目前我国ESP师资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ESP师资培养缺乏科学到位的认知

长久以来,ESP教学任务在各大高校基本由各非专业教师兼任,除了因为专业师资缺乏,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各大高校对其重视不够。高校对ESP师资培养缺乏科学到位的认知,看不到其对ESP教学质量的深远影响。其一,对于我国部分师范院校来讲,在师资培养的源头上,未能重视落实ESP师资培养的计划与目标。其二,自主培养ESP师资的院校轻视ESP师资培养的课程规划、目标考核等规范性师资培养流程的建设,忽略其对ESP教学的重要影响,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到ESP师资培养质量。

(二)缺乏切实有效的ESP师资培养模式

传统的ESP师资培养模式即课程培训,无法切实有效地保证师资培养的效果和质量。课程培训的单一化,后期的课程培训为节省时间,大都仅仅针对教师明显短板进行培训,而忽略对教师英语教学能力与专业知识相结合能力的培养。绝大多数ESP师资培训时间都较短,无法保证培训课时,因此也无法保证课程效果; ESP师资培训课程仅仅集中进行一次,无法保证培训后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缺乏合理有效的ESP师资培养考核机制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开设了专业英语课程的院校,都缺乏一套合理有效的ESP师资培养考核机制。无论是高校自主培养、人才引进,还是高校联合培养,都缺乏一套合理有效的ESP师资培养考核标准。在师资培养的初期,往往缺乏刚性的最终的ESP教师资格任用标准,无法判断师资培养的最终效果。在ESP师资培养的过程中,缺乏与之相配套的阶段性培养考核标准,无法实时监督师资培养进程,不利于随时纠正在师资培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缺乏量化硬性指标衡量ESP教师任用资格,无法具体直观地了解师资培养的培训状况。

(四)ESP师资培养渠道单一

开设专业英语课程的高校目前大都采取的是自主培养渠道。这里所说的ESP师资培养渠道指的是教师培养的来源,资源的投入与人才培养的产出成正比,无论从人才资源还是课程资源来讲,高校自身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受资源所限,高校培养ESP师资的渠道有限,这不仅导致ESP师资在数量上的不足,更导致高校难以培养出高素质的ESP师资。

四、ESP教学对师资的要求及师资培养途径

(一)ESP教学对师资的要求

其一,ESP教学的双重专业性,即同时教授英语知识以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这就要求ESP师资培养既要注重教师的英语教学能力培养又要重视其专业知识水平的提升,这无疑对ESP师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二,师资培养要在重视教师知识积累的同时,也要重视教学能力的培养,以保证课堂质量。其三,要重视教师将英语知识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以及知识转化能力的培养。

(二)ESP师资培养途径

1.深化对ESP师资培养重要性的认识

ESP教学作为我国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应该得到国内高校的重视,那幺,作为重中之重的ESP师资培养也应该得到高度重视。高校应认识到师资培养对专业英语课程开展以及相关课题研究的重要作用和影响。作为师资输出的重要部门,各大师范院校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ESP师资培养的计划与目标,在前期的师资培养上打好基础,减少师资培养与输出的脱节现象;同时重视ESP师资培养的过程性、规范性建设,重视师资培养课程计划与目标考核,提高对ESP师资培养工作的科学认知。

2.构建切实有效的ESP师资培养模式

改革传统课程培训模式。首先,ESP师资培训不仅仅要弥补教师在英语语言能力与专业知识上的短板,更要重视其语言与专业相结合能力的培养。其次,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增加师资培训课时,以保证师资培训的质量。再次,采取非持续性的师资培养模式,分阶段培训,这样能够不断强化师资培训的质量与效果。最后,引入全新ESP教学师资培养模式,即培训加实习的师资培养模式,由高校组织参加培训的教师到与专业外语相关的企业部门挂职锻炼,以提高教师的实际沟通和知识运用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为ESP教学服务。

3.建立合理有效的ESP师资培养考核机制

合理有效的ESP师资培养考核机制是师资培养效率与质量的保证。建立合理有效的ESP师资培养考核机制就是要做到:其一,建立最终考核机制,保证最后上岗的从事ESP教学的教师都是合格的。其二,建立阶段性的ESP师资培养评审考核机制,定期考核师资培训效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培训质量。其三,设立量化指标,师资培训任务量化不仅有利于考核统计,而且有利于更直观地考察培训效果。

4.拓宽ESP师资培养渠道

各大高校在原有的自主培养渠道下,增加人才引进投入与力度,适当增加引进优秀留学人员任教ESP课程,减少培训环节;采取人才交换培养策略,院校联合,交换培养各自优势专业的ESP专业教学人才,提高教学效率;委托培养,对有高质量ESP师资需求的院校可与相关重点高校签订师资培养协议,委托其培养高质量的专业英语教师。通过多方面拓宽ESP师资的培养渠道,提高ESP师资培养的数量和质量。

五、结语

专门用途英语是英语语言学领域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大学英语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英语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为专门用途英语的实施提供保障,是推动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源泉。专门用途英语的发展与繁荣有赖于师资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师资建设是学科发展的重中之重。为适应当今社会人才的个性化需求,高校要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提升教师教学技能,建设专门用途英语与普通英语技能教学相结合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 参 考 文 献 ]

[1] 李萍凤.ESP理论视角下的高等中医院校医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11):1816-1818.

[2] 汪洋.ESP教学改革初探[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报,2015(1):87-89.

[3] 李言实,杨洁.英语专业的ESP教学及师资培养[J].山西科技,2006(3):36-37.

[4] 高宏,张志红.高校ESP教学现状及对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启示[J] .科技视野,2012(20):179-180.

[责任编辑: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