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松 赵华琛

[摘 要]课题组以慕课时代为背景,运用SWOT分析法,深入分析了慕课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优势(Strengths)、劣势( Weaknesses)和面临的机遇(Opportunities)与挑战(Threats),提出了慕课时代高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慕课;师资队伍建设;SWOT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2-0195-04

教师是办好人民满意高等教育的关键所在,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作为一种依托于互联网进行课程发布、学习资源获取、学习活动管理、突破学习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大规模、开放性、互动性的在线课程模式,慕课的出现和发展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此进行分析,并探索出建设对策,对深化高校教学改革、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慕课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SWOT分析

为了解慕课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影响,就需要运用SWOT分析法,系统分析慕课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优势( Strengths)、劣势( Weaknesses)及带来的机遇( Opportunities)和挑战( Threats)。

(一)慕课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优势

第一,为高校师资队伍树立终身教育、以人为本、教育国际化与信息化等先进教育理念提供了新契机。慕课因其具有的大规模、开放性、在线教育的特点,使得学习者只要在网上注册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不受年龄、时间、地点的限制,促进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使终身学习、教育国际化成为现实;慕课的教学设计、微视频录制、PPT制作、运行规则等都从学习者的需求出发,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第二,为高校师资队伍培训提供了新平台。慕课为高校师资培训提供了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好大学在线”等慕课平台的课程涵盖了几十个学科,能满足师资培训内容的多样化要求。在慕课平台,高校教师能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利用智能手机、电脑等进行慕课学习,促进其对学科前沿知识的了解,使师资培训变得灵活、便捷、低成本,使高校师资培训有了新平台。

第三,为高校中青年优秀教师的脱颖而出提供了新机会。作为新的在线教育形式,慕课吸引了高校中青年教师的注意力,他们凭借对新事物的敏锐和接受,凭着敢闯敢做的冲劲,凭着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凭着对教学工作的热情,主动参与慕课建设并脱颖而出,发挥了高校教育教学主力军的作用。“研究数据显示,MOOCs授课者高达80%为教授级教师且年龄都集中在40~50岁之间”。[1]

第四,为高校创新教学团队的培育提供了新环境。协同合作是慕课重要的核心理念,它的开发和运行不是一人之力可为,而需要团队的通力合作,因此,慕课给高校教师的创新团队培育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新环境。在这样一个慕课新环境下,高校教师更注重团队力量的作用,倡导与人协同、共同合作、共同发展,慕课发展的过程就是高校培育创新教学团队的过程。

(二)慕课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劣势

第一,会给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带来一些矛盾。因对便捷、大规模的优秀教育资源的向往,尤其是有的慕课课程可以进行学分互认,获得的学位又能得到就业单位的认可,高校学生对名校名师的慕课课程就有趋之若鹜的趋势,而对本校课程就选得少了,本校教师由主讲教师变成了线下的辅导教师,这直接导致学校对教师需求的数量和结构的变化。如果学校和教师不能很好地做出应对,就会让教师对工作岗位的存在价值感到迷茫。这也是一些高校教师不愿意接受慕课的原因之一。即使在推出慕课的学校,在现行的高校教师评价管理体制下,也会因为主讲教师与辅导教师的工作任务评价、学生认可、社会影响的不同等而出现一些矛盾,不利于高校的稳定发展。

第二,会给高校师资队伍心理带来不良的影响。由于慕课是名校名师名课的天地,因此参与慕课学习的学生总是不自觉地将慕课教师与自己本校的教师相比较,这就使本校教师的压力大增,容易产生自我否定的消极心理。本校教师由课程的主讲者变成了只给学生答疑辅导的人,这种角色的转变也给教师带来了心理恐慌。同样是慕课教师,主讲教师站在镜头前容易被学生认可,而辅导教师则因在幕后不易被学生重视和认可而产生心理不平衡,为个人的未来发展焦虑。这种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不解决,就会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产生不利的影响。

第三,会影响高校教师育人任务的根本实现。慕课的微视频教学是师生之间的远程交流,是隔着网络、屏幕的无法互动的影像交流,教师感受不到学生听课的状态,在传统课堂中经常出现的师生的眼神交流、欢快的学习气氛、集体聆听相互感染的学习氛围、临时生成问题和精彩点评都无法体现,这大大影响了课堂教学对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在线测试的通关设计,只考虑学生的学分获得,而很少考虑价值观教育问题,思想引导作用无法体现。一人一机的个体学习行为,使学生缺少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情感依托,不能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和践行集体协作、友爱他人的优良品质。

(三)慕课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机遇

第一,为扩大高校师资队伍的知识储备提供机遇。具有扎实的知识功底是对高校教师的根本要求,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潭水”,要成为“一条流动的河”。而慕课的出现,则为扩大高校师资队伍的知识储备提供了机遇,它使教师的继续学习更加便捷、低成本、无限制,为教师提供了各学科的丰富优质的学习资源,完善了教师的知识结构,扩大了教师的知识储备。

第二,为提高高校师资队伍教学水平提供机遇。慕课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视频制作、线上线下讨论交流等都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赋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性;10~15分钟的微视频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慕课促使高校教师不断通过翻转课堂等混合式教学模式来保持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使教师从过去只关注自己怎幺讲得流利生动而变成现在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思考讲什幺怎幺讲才能让学生接受,教师从一名教书匠变成了教学的设计者和导演者;慕课不仅让学生可以对教师评足品头,也使教师可以通过观看视频而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这都为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提供了条件和机遇。

第三,为增强高校师资队伍的创新能力提供机遇。面对慕课来临,高校教师需从创新的角度出发,将慕课与课堂教学相结合,集二者之精华,创新出一种既汲取慕课优势又抛弃传统课堂教学劣势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它要求高校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具人性化、个性化、情境化,体现教与学的合作性、交互性;要求高校教师不断创新引导学生学习的有效机制,与时俱进地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反馈、干预;要求高校教师创新大数据在教学中的应用,利用慕课平台产生的海量数据对学生的视频点击、在线讨论、测试、作业等网上学习情况进行分析,用于不断优化学生的在线学习及其支持环境的技术条件;要求高校教师不断创新和优化在线交流互动的教学形式和内容,加强在线虚拟学习社区的构建,不断创新学习资源推送机制。

第四,为提升高校师资队伍信息素养提供机遇。高校教师信息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2]慕课是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融合发展的新成果,它的推广对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慕课要求高校教师要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主动把现代信息技术融于教学之中;要有较深厚的信息知识功底,熟练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知识及多媒体技术;要有较强的信息分析、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生成的信息能力;要有较高的信息道德水平,依法合理选择和有效利用各种网络信息。

(四)慕课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挑战

第一,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理念的挑战。慕课倡导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要求高校把维护高校教师的根本利益、满足高校教师发展需要、发挥高校教师的主体地位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慕课倡导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要求高校挖掘师资队伍建设的动力源泉,协调好新教师培训与老教师培训、理论培训与实践技能培训、专业培训与综合素质培训的关系,营造队伍建设的良好环境,引用各方力量拓宽师资队伍建设途径,建立学校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位老师的公平机制。慕课倡导终身教育理念,要求高校教师“活到老,学到老”,使师资队伍可持续发展。

第二,对高校师资队伍权威地位的挑战。在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掌握着知识讲授权,权威地位不可撼动,学生则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但是,在慕课教学中,学生成了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来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学生具有学习的自主性,拥有自主选择学习的权利,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减弱,大量的知识不再来源于真实的课堂教学,而是来源于在线课堂、虚拟网络,真实的课堂成了辅导答疑的场所,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而成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成为线下给学生答疑辅导的人,其权威地位受到了挑战。

第三,对高校师资队伍教学能力的挑战。面对慕课,高校教师不仅要能够进行线上教学,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也要能进行线下辅导,应对学生五花八门的疑问。因此,它要求高校教师必须有综合的知识结构,做到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潭水”;要求高校教师“会教”,对课程教学有巧妙的设计和方法;要求高校教师能够对学生出其不意的问题随机应变,有临时生成式的教学设计能力;要求高校教师有营造良好创新知识氛围的能力,要有团队协作的精神和能力。这都对高校师资队伍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四,对高校师资队伍考评体系的挑战。慕课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参与对教师的评价和考核,以学生对教师的满意为满意;要把对学生产生长远影响的育人工作、敬业奉献精神等也作为考核内容;对慕课的主讲教师和辅导教师的考核需平等对待,不能厚此薄彼;可将慕课平台学生选课、师生互动讨论情况等作为教师教学效果评价依据。这都对高校现有的师资队伍考评体系提出了挑战。

二、慕课时代高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面对慕课的深刻影响,为“到2020年,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3],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明确“四有”标准的师资队伍建设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教师节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4]好老师的“四有”标准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首先,“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5],高校教师要有仁爱之心,要爱学生,爱岗位,爱一切美好事物,他们不应是上课拿书去下课拿书走的教书匠,而应是走进学生心灵的灵魂工程师,他们应倾心讲授、宽容待生、诲人不倦,尽心帮助学生成长。其次,高校要重视对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使之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带头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并将之传递给学生,承担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再次,高校要把师德教育摆在师资队伍建设的首位,并贯穿其整个职业生涯中,严格师德考评,使之与教师个人发展紧密结合,逐渐实现师德建设制度化,使其以良好师德帮助大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最后,高校教师要不断增强“学高为师”的责任感,用扎实学识,用自己的“一潭水”去满足学生“一碗水”的需求。

(二)借鉴慕课特点,提高教师的素质与能力

首先,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以适应慕课发展需求。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产物,慕课对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仅要有收集信息、分析信息、传播信息的能力,还要有创造信息的能力和在教学上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所以,高校教师要自觉加强信息技术的学习,同时学校也要定期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把教师的信息素养作为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来考核。其次,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使之以健康心态面对慕课的挑战。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育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慕课的发展,不仅使本校教师因教学角色的改变而容易形成自我否定的消极心理,也使慕课教师存在着来自专业素养、教学方法、信息素养、团队的人际交流等方面高要求的心理压力。所以,高校教师要积极主动进行自我心理调适,从各方面提升自我,增强自信心,消除焦虑情绪;同时高校也要对心理压力较大、有心理焦虑倾向的教师进行心理帮扶,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教师逐渐实现心理健康。再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高校教师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进行课堂教学的精心设计;要创建翻转课堂教学形式,以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回答学生多样问题的应变能力、较强的语言表达和课堂组织能力实现由“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的转变;要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依托慕课平台,拓宽高校师资培训的内容和途径

师资培训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慕课的出现对高校师资培训提出了新要求。所以,高校必须依托慕课平台,拓宽高校师资培训的内容和途径。首先,在新教师的岗前培训中,要增加实践教学培训内容,通过教学观摩和模拟课堂教学等实践,掌握教学基本功,提高新教师的教学技能。其次,在继续进行远程培训、国内访学、挂职锻炼、社会实践、校内培训、会议交流等培训途径的前提下,要充分利用慕课平台这一新的途径进行师资培训,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以解决培训经费不足、培训规模不大、培训时间不长等问题。

(四)发挥高校教师发展中心作用,推动师资队伍整体发展

从2011年开始,教育部多次提出了各高校要建立教师发展中心的要求,并遴选建立了国家级教师发展示范中心,以实现服务教师职业发展的根本任务。但是,目前教师发展中心在各高校还得不到足够重视,其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为此,各高校必须加强教师发展中心建设,使之成为一个教务、人事、高教研究中心等多部门联动的促进教师发展的机构,它要具有协调教师的教学、科研、职称评聘考核等一切问题的职责和能力,为教师的全面发展提供多方面的服务。首先,要把建立教师发展中心作为高校的一项基本制度确立起来,明确其在学校的定位,明确其职责权利和任务,使之与教师关心的职称评聘等切身利益问题结合起来,并占有一定的权重比例。其次,拓宽教师发展中心的服务内容,将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的提升及师德教育等一切影响教师发展的因素都纳入教师发展中心的工作视野。再次,实现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开放性发展,面向高校、面向社会、面向国际进行开放,借鉴多方力量促进高校发展。最后,转变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工作理念,以教师为本,强化对教师的服务意识。

(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高校师资队伍考评方法

虽然经过多年的改革和探索,我国已基本形成了比较规范的高校教师考评体系,但是仍然存在师德考核操作性不强、重科研考评轻教学考评、考评结果不能共享等问题。所以,我们要以《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为指导,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高校师资队伍考评方法,充分发挥教师考评制度的作用。首先,教师考评信息的采集要信息化,尽可能实现教师考评的公正性。学生、同行、专家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都要实行网上匿名评价,要将教师的辅导答疑、就业指导等无法量化而且必不可少的育人工作纳入网络管理之中,建立师生在线交流系统,对教师的育人工作给予合理评价。其次,教师考评结果的应用要信息化,实现考评结果的共享和动态管理。在高校管理信息化的条件下,对教师的教学、教研、科研、奖惩、师德考核等一切考核信息实行信息化、一体化的管理和使用,实现各职能部门对考核结果的共享,学校会随时根据共享的信息数据了解师资队伍发展状况。再次,科学制订网上评价的量化标准。评价标准的制订要以人为本,一切考评要以激励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导向,而不能以完成上级部门对学校的考核任务为导向;要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最大限度地采集定量信息,以此为定性分析提供依据;评价标准既要实现教师教学、科研、服务社会一切工作的全覆盖,也要分门别类,不同类别标准不同,对教师的评价要以学生评价为主,兼顾同行、专家与社会评价。

三、结语

慕课不仅是一种新的在线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变革,虽然它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深刻影响,但教师依然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其素质高低决定了教育的成败。因此,高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顺应慕课时代潮流,坚持“四有”师资队伍建设方向,转变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能力,完善师资考评方法,促进信息化与高校教育工作的深度融合,实现教育现代化。

[ 参 考 文 献 ]

[1] 吴玮.我国慕课的内容特征及反思——基于国内慕课三大平台的内容分析[J].高教学刊,2017(9):18.

[2] 员立亭,李亚青.慕课环境下提升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策略[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5(2):11.

[3] 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DB/OL].网址: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8/201209/141772.html.

[4][5]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J].人民日报,2014-9-10(2).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