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头平

[摘 要]文章基于当前统计学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结合江西财经大学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提出统计学专业实践能力培育的“深路链”实践教学思路,构建“三联三进三支撑”的“深路链”实践教学体系,以期为相应高校解决实践教学的理念与思路、实践教学的内容与方法、实践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实践教学长效机制等方面的问题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深路链;统计学;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09-0145-04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群众不仅期望接受高等教育,更期待享有高质量的高等教育。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此,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是“双一流”建设的核心任务,是人民享有高质量教育的重要基础,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

统计学作为方法类、工具类学科,其显着特点是应用性强。相比其他学科专业,统计人才培养更突出实践应用能力。因此,“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如何提高统计学专业人才的实践与应用能力是其培养的关键问题。本文基于当前统计学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结合江西财经大学统计学专业相关教学实践,提出“三联三进三支撑”的“深路链”实践教学体系。

一、统计学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统计人才培养各涉及方目标协调一致性问题尚未解决

统计学专业是培养具有统计分析技能人才的专业,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一方面使统计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增加,另一方面也对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需要适应时代和市场需求,其满足人才需求从“有数量”转到“有质量”。要解决该问题,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各有关方面在培养目标上达成共识至关重要。具体来说,一是作为统计学专业人才需求方是否能够明确需要何种类型的统计人才,同时,在人才需求方的不同发展时期需要什幺样的统计人才;二是当需求方明确统计人才需求后,有关管理部门是否能够根据不同时期的人才需求状况制定合理的相关政策,引导和规范人才的培养和实施;三是在相关政策引导下,学校如何制定合理的教学培养目标,如何动态引导人才的就业,明确建立有效的统计人才培养平台的目标;四是统计学专业学生是否明确自己需要什幺样的专业教育,是否明确自己的就业前景、目标等。当人才培养的各主要涉及方针对培养问题达成统一目标之后,便可以构建一个和谐的统计人才培育体系,使得培育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均能得到较为顺利地解决。

基于上述分析,从总体上看,充分整合人才培养过程中各涉及方的资源和需求,搭建合理有效、多方共赢的实践教学体系是解决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目标协调一致性问题的桥梁和最有效的手段。事实上,目前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协调一致性问题并未得到很好解决,导致其人才培养各涉及方资源未充分有效整合、共赢机制未有效形成等问题,结果是其实践教学体系缺乏完整性,进而使得其实践教学的效果与长效机制受到影响。

(二)实践教学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

统计学专业的显着特点是应用性较强,其人才培养始于知识,重在实践,贵在应用,实践教学是连接知识与应用的桥梁。高校在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会明确要求实践教学的学分、课时目标,但对实践教学的质量要求较模糊。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实践教学目的单一,实践环境相对封闭,实践教学资源整合不深,结果是学生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三)实践教学模式缺乏多样化

在高校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在实践教学中,传统的课堂中心、讲授中心仍占主导地位,学生中心、持续改进、教学结果导向等新的实践教学理念尚未得到落实。这种情况不符合统计学专业实践性、应用性的学科性质。新时代下统计学和其他专业相互融合、相互支持的前景更加广阔,这就要求在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需要多样化、层次化的实践教学模式相适应,真正把统计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具体问题的工具和手段。

二、“深路链”实践教学体系的形成

立足“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人才培养要求,结合当前统计学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江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创新实践教学理念,提出统计学专业实践能力培育的“深路链”思路。即通过多种途径打造“实践方法链深”和“实践内容链深”,最终达到“学生能力促进深”的目的;同时,在实践教学运行过程中,充分考虑资源整合和校企共赢因素,实现“资源整合链深”和“校企共赢机制深”,进一步促进“实践方法链深”和“实践内容链深”,形成良性循环,使学生能力在原来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达到“学生能力促进深”。

我们在课堂、校园、社会“三个课堂”联动实践教学模式基础上,凝练出“三联三进三支撑”的实践教学模式,即课堂、校园、社会联动,学会方法、运用方法、创新方法递进,基础平台、演练平台、创新平台支撑。通过“三联三进三支撑”模式搭建,实现“深路链”的实践教学思路,进而创建“三联三进三支撑”的“深路链”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这样开展实践教学使我们培养的学生社会认可度高、实践能力强,从而使我们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得以跻身全国A-的行列。

三、“深路链”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探索

(一)构建“深路链”实践教学体系的三级递进平台支撑

突破以往实践环境相对封闭的局限,通过资源整合,建成统计数据处理与研究中心1个、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CATI)实验室1个、实体公司(“华和时创”教育咨询公司)1个,建有江西省统计局、中国农业银行江西省分行等十多个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形成了课堂、校园、社会联动大实践平台。基于大实践平台构建,以专业实验室为基础平台,以专业实验室和校内实践基地为演练平台,以校内外实践基地为创新平台,构建“深路链”实践教学体系的三级递进平台支撑。

(二)改变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现象,依托三级递进平台,使课堂教学实践化、实践教学课程化

依托资源层的“学校-政府-企业”大实践平台,以“课堂-校园-社会”大联动方式,在课程层、工具层、研训层开展具体的实践教学活动,实施“课堂教学实践化,实践教学课程化”,使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一是纵向上,课程层依托基础平台、工具层依托演练平台、研训层依托创新平台打造学会方法(“学会走路”)、运用方法(“自主走路”)、创新方法(“自己找路”)的实践方法链,实践方法层层递进,实现课堂教学实践化。课程层上遵循“宽口径、厚基础、显特色”原则,设置了校级、经管大类和专业类三个层次递进实践课程,再依托专业实验室的基础平台开展验证性实验教学,并形成实验报告,学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学会走路”;工具层上以演练平台为载体,让学生将学会的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其实现路径是教师给出问题→学生自行设计方案→学生运用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学生形成大作业、调查报告等,从而让学生“自主走路”; 研训层上依托创新平台,以社会调查、实习、实践创新项目为载体,构建学生自主选择和教师引领的实践训练与实践创新体系,其实现路径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提出假设→探究推理→形成研究报告,如此通过创新方法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自己找路”。

二是横向上,基于方法链打造,依托创新平台延伸实践内容链。具体来说,就实践项目完成的完备性,向前延伸精准获取完成实践项目信息,向后延伸提升项目完成的深度与质量,这样做符合课程教学规律,有助于实现实践教学课程化。

(三)创新机制设计实践项目,并以实践项目为依托,以赛促教促学

实践教学体系运行,最终要落实到实践教学项目。我们精心设计实验、实习和实践创新教学项目,并以此为切入点来深化校企合作共赢机制,推进实践基地(平台)建设。这个建设包括基于合作企业背景与实际需求开发试验项目、组织实验竞赛、设立创新基金项目;依托校内实践基地即“华和时创”教育咨询公司与统计局等相关政府部门合作,开展脱贫核查、社情民意调查工作;组织统计学科竞赛,学科竞赛的案例以企业的实际问题为背景,并进行冠名;企业家通过课堂实践教学了解学生能力并结合自身需求有针对性地发布专业实习岗位;与就业联动并结合学位论文撰写工作开展毕业实习活动;等等。如此,一方面,基于多方共赢机制设计实践项目;另一方面,基于实践项目驱动,依托“华创杯”大赛、全国统计建模大赛等平台,要求学生在竞赛过程中完成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分析、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以提升其自主创新与团队合作能力,进而以赛促教促学。

(四)形成了“任务驱动+协同”式实践教学模式

“三联三进三支撑”的“深路链”实践教学体系运行,需要以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为纽带来整合实践资源,提升教学效果。为此,我们基于统计学专业相对其他经管类专业更强调实践应用性的学科特点,形成了“任务驱动+协同”式实践教学模式(见图2),并融入课程实践、实验课程、实习、科研训练、学科竞赛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各个实践教学环节,提升教学效果。

从总体上看,该实践教学模式既体现了围绕任务的多面协同教学,又体现了教学角色协同互动。同时,协同的过程中还体现了实践教学资源的整合,任务呈现体现了教师、企业和学生间资源的协同整合,任务完成体现了学生间资源的协同整合,围绕任务完成的高质量教学需要教师间和课程间资源的协同整合,通过任务完成进行总结升华提高需要师生间资源的协同整合。

(五)形成实践教学的长效机制,提高“深路链”实践教学体系运行效率

我们构建了教学资源多方整合和教学参与主体多方共赢的实践教学运行过程。一是多方共赢机制设计实践项目,进而使教学参与主体间资源相互利用与整合;二是“任务驱动+协同”式实践教学模式协同融合实践资源;三是“课堂-校园-社会”大联动,充分整合课堂、校园和社会三方面的实践资源。如此,一方面,创新校企合作共赢机制,极大提高企业、政府参与实践教学能动性;另一方面,在原有多方资源整合基础上,使其参与能动性提高,进一步促进实践资源的协调整合。其结果是实现“校企共赢机制深”和“资源整合链深”,进而深入促进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方法链深”和“实践内容链深”,极大提高“深路链”实践教学体系运行效率,形成良性循环,使学生能力在原来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升。

(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管理保障体系

“深路链”实践教学体系要实现实践方法链深、实践内容链深,最终达到“学生能力促进深”的目的,需要教学管理制度提供保障。因此,我们一是完善过程评价,构建了涵盖教学过程管理、教学平台建设、教学考核管理、师生职责管理等系列管理制度的“三课堂联动”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体系。二是完善结果评价,根据统计学专业人才实践应用能力要求,构建不同层次(学习学术型、专业技术型、社会活动型)“统计学专业人才能力评价矩阵法”,依托能力评价矩阵对知识、技能和素养的综合,实现质量开展面向执业能力提升的全面考评。

四、结束语

从“深路链”实践教学体系的运行实践看,我们构建的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一方面,立足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各涉及方目标协调一致性,充分整合人才培养过程中各涉及方的资源和需求,形成多方共赢机制的“三联三进三支撑”培养模式;另一方面,“三联三进三支撑”培养模式体现了实践教学的多样性、层级性。同时,“深路链”的实践教学理念立足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创新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实践教学组织与管理、实践教学长效机制等,达到“学生能力促进深”的目的。如此可以真正把统计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和手段,同时可进一步有效促进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各涉及方目标一致性问题的解决。

综上所述,该实践教学体系体现了实践教学的理念与思路、实践教学的内容与方法、实践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实践教学长效机制等方面内容的解决,同时也反映了我们把实践教学贯穿于本科教育全过程,突出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的全程培养,又强调个性化,开展多样化实践活动形式来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发展的需要。

本文结合江西财经大学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提出统计学专业实践能力培育的“深路链”实践教学思路,以期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同类高校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提供一定参考,进而推动同类高校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设与改革。

[ 参 考 文 献 ]

[1] 黄建军.以内涵式发展推动“双一流”建设[J].区域治理,2019(21):9-15.

[2] 何剑. 统计学专业“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2):121-123+154.

[3] 吴晶,胡浩.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J].人民教育,2018(18):6-9.

[4] 曾五一,肖红叶,庞皓,等. 经济管理类统计学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J]. 统计研究,2010(2):3-6.

[5] 钟秉林. 一流本科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核心任务和重要基础[J].中国高等教育,2017(19):16-17.

[责任编辑: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