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根 牛小娟 周昊飞 张霖 张睿

[摘 要]高等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如何融入课程思政并符合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培养新时代合格的专业人才,是目前高校亟须解决的课题。文章以质量工程学课程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对基于课程思政和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经验进行了介绍,并在实践反思的基础上,总结了改革中需要注意的经验,可为其他专业课程特别是工业工程类专业课程基于课程思政和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教学改革提供样本参考和经验借鉴。

[关键词]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课程思政;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04-0037-03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课程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不仅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开拓了新思路,而且为专业类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2]。课程思政作为在此背景下进一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实现专业知识传授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重要手段和载体[3]。因此,对专业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而且有切实的必要性[4]。

2018年,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这是我国发布的第一个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标准[5]。其中,工业工程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将质量管理导论、可靠性工程、统计质量控制、标准化、质量认证等内容确定为独立的专业课程知识点[6]。这意味着,要将上述原属于质量工程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可靠性工程、统计过程控制等内容抽离出来单独设课教学。此外,《标准》还特别强调,各高校要结合自身定位和特点办出特色。因此,原有的质量工程学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已不再适应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要求,必须进行相应改革,以实现办学特色和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下相关课程内容的有效衔接,防止内容的冗余或应用内容的缺失。

质量工程学是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以下简称“我校”)质量管理工程、工业工程、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等专业的核心课程,鉴于课程思政和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带来的教学要求新变化,课程组于2018年底启动了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工作,并取得显着成效:在已取得省级精品课程、省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立项等基础上,2020年质量工程学被认定为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并推荐申报国家一流课程,同时被评为河南省本科教育线上教学优秀课程二等奖。下文将主要围绕课程思政和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介绍我校近两年来质量工程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和探索经验,以期为新形势下其他专业课程的改革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教学改革设计

结合我校质量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状况,下面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几方面对基于课程思政和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设计进行简单介绍。

(一)教学目标设置

在已取得的省级一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等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思政改革背景和工业工程类教学国家质量标准的专业培养要求,结合我校“航空为本,管工结合”的办学特色,我校质量工程学课程组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进行了全方位思考与设计,在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强化课程思政的融入和应用能力尤其是航空应用能力的培养,努力实现“以课程内涵促进教学效果,以课程改革服务于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课程建设目标。

(二)教学内容安排

在课程内容方面,课程组以波动理论为基础,按照“基础理论—质量设计—质量控制—质量改进”这一主线展开教学,系统介绍产品设计和生产制造阶段的质量工程理论与方法,具体包括统计技术基础、质量功能展开、田口方法、经典试验设计、变异源分析、测量系统分析、质量检验及抽样技术和六西格玛改进等内容,全面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成本、QC工具、可靠性工程等内容则不再重复安排,从而有效实现与质量管理导论、统计质量控制和可靠性工程等专业课程核心内容的区分和有效衔接。教学环节设置方面,课程组结合课程理论内容,每章都设置导入案例、即学即用、学而思之、链接小知识、案例分析、本章测试等辅助教学栏目,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践应用性。各教学栏目的功能作用和教学安排详见表1。

(三)教学模式选择

工业工程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各专业培养方案的总学分要求为140~160学分,相较于《标准》颁布前有一定幅度的压缩。因此,虽然质量工程学是我校质量管理工程、工业工程、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等专业的核心课程,但在总学分被压缩的背景下,其学时也只能保证不压缩而不可能增长。为了确保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同时也是为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我们选择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

其中,除了教学大纲规定的课程内容、导入案例等教学栏目要求全部通过线下课堂完成外,其他学习内容基本以线上教学为主:即学即用栏目的教学遵循教师课堂线上发布学习任务—学生课堂完成并线上提交—教师课后线上批阅的流程;学而思之栏目的教学遵循教师课后线上发布学习任务—学生课后完成并线上提交—教师课后线上批阅的流程;链接小知识栏目的教学遵循教师课前线上发布学习任务—课前学生自我学习并线上提交学习报告—课后教师线上批阅的流程;案例分析栏目的教学遵循教师课后线上发布学习任务—学生自主分析并线上提交分析报告—教师线上批阅并课堂进行总体点评的流程;每章测试栏目的教学遵循教师课后线上发布任务—学生课余自主完成并线上提交—教师课后线上批阅的流程。除上述教学内容外,课程组教师还会在线上平台上传PPT、视频等相关教学资源,方便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外进行线上预习和复习;同时,也会上传一些与课程相关的学术论文和着作供学生自学,让学生对课程相关前沿知识有一定接触,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

关于线上平台,我们选择的是超星学习通网上教学平台。该平台具有功能齐全、操作简单、服务完善等特点,支持电脑和手机等多种终端登录,不仅具备本课程线上教学所需全部功能,而且能满足本课程线上线下即时切换的教学需求。

(四)教学评价体系

由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与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等方面存在显着差异,原有的基于传统线下教学模式建立的教学效果评价方式已不再适用[7]。因此,相关教学评价体系也需要进一步改革。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具有过程数据较齐全、信息搜集便利等特点,为此质量工程学课程组探索建立了基于过程数据的教学评价体系。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建立的线上线下相混合教学模式评价标准体系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假设某学生各项指标的得分分别为出勤率100分、课堂互动80分、作业完成85分、章节测验90分、在线自学100分、期末成绩80分、实验成绩86分,则其最终成绩为:(100×10%+80×15%+85×30%+90×30%+100×15%)×30%+(80×85%+86×15%)×70%=83.48分。

二、教学实践反思

我校质量工程学课程基于课程思政和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改革探索与实践,由于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有效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此外,课程组借助网络教学平台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高效、智能地统计和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为教师进行教学评价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参考,有利于教师更有针对性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课程组对该模式在质量工程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总结出三个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一)统筹规划线上线下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的基础和核心。新时代的课程教学改革应根据课程思政和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整个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重新制订,并依据本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确定教学内容,删减过时的、与其他课程重复的知识点,增加具有创新性、前沿性、实用性的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结合学时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特性差异统筹规划线上线下教学内容,以实现课程之间、线上线下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和融合。

(二)重构教学评价体系

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的支持下,线上教学不仅可以有效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课前和课后时间,这为在课程思政和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背景下既要压缩课时又要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任务的完成提供了可能。因此,由仅依靠线下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向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转变是基于课程思政和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涉及课前完成预习任务、课中参与课堂互动、课后完成作业等过程,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已不再适用,须重构贯穿课前、课中、课后整个过程的教学评价体系,为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方式提供制度和信息支持。

(三)及时反馈线上任务完成情况

线上教学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还取决于教师的及时反馈。这是因为,学生提交的作业、报告等学习成果,如果没有教师的及时反馈,他们很难衡量自己任务完成的效果,也没有办法改进和提高,学习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因此,教师的及时反馈,是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获取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之一。对于教师而言,由于课时的限制,不可能在课堂上对所有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反馈,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好教学平台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反馈。比如,针对共性问题,可以通过线上会议进行统一解答或者制成视频、音频文件上传到平台让学生自学;针对个性化问题,可以通过平台的讨论功能或者微信、邮件等方式单独进行解答。

三、结束语

课程思政可以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是高等教育专业素质培养的基础参考体系,将课程思政和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融入教学过程,是当前专业课程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文章以我校质量工程学课程为例,对基于课程思政和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几方面对其教学改革创新探索实践过程进行了介绍,并基于实践反思总结了改革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本研究可为其他专业课程尤其是工业工程类专业课程基于课程思政和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教学改革提供样本参考和经验借鉴。

[ 参 考 文 献 ]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 于冠华,李敬强.课程思政的价值与实现路径探析:北京物资学院实践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21):46-47.

[3] 郭丽,周志强,陈立钢,等.化工安全与环保“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9(4):31-34,89.

[4] 马然.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对分课堂的“全方位育人”教学模式改革探究: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20(2):105-110,120.

[5] 杜学领.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背景下的课程体系建设:以采矿工程为例[J].大学教育,2020(5):10-15.

[6]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7] 赵群,张雪松.基于混合课平台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研究[A].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年会2017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论文集[C].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7:738-743.

[责任编辑:李香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