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晴

[摘 要]口译工作坊课程服务学习模式分为准备、行动、反思、评价四个阶段,既可以满足社区语言服务需求,又可以培养翻译硕士(MTI)的职业素养与职业意识。口译工作坊课程服务学习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翻译能力、思辨及创新能力,并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公民意识与责任感,增强高校与社区的互动,实现互惠双赢。

[关键词]口译工作坊课程;服务学习模式;MTI;社区;语言服务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09-0135-04

高校人才培养离不开社区的依托与扶持,高校培养人才反哺社区的发展。随着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社区语言服务需求日益多元化,社区的发展需要优质、规模化的翻译人才支撑。翻译硕士(MTI)培养强调翻译实践的核心地位。专业核心课程口译工作坊旨在通过大量的翻译实践提高学生的口译能力、思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要求学生自主学习,通过交流与合作解决口译中的难题,口译后开展自我评估、相互评估。如何有效统筹社区语言服务需求与翻译人才培养是民族地区高校与社区协同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构建与实施口译工作坊课程服务学习模式可有效对接社区需求与MTI培养要求,利用“政校企合作”推进高校“产学研”发展,从而实现社区与高校合作共赢、互惠互利。

一、口译工作坊课程概述

根茨勒(Gentzler)将口译工作坊界定为“类似于某种翻译中心的论坛,在该论坛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译者聚集在一起从事翻译活动”[1]。李明等认为口译工作坊就是一群从事翻译活动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并就某项具体翻译任务进行见仁见智的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并通过不断协商,最终议定出该群体所有成员均可接受或认同的译文的一种活动[2]。口译工作坊教学强调小组成员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完成翻译任务,着重对在翻译过程中如何阅读、如何理解以及如何传达思想进行自由讨论,是一种反思性的实践体验。在实践教学中,口译工作坊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核心,通过大量高强度现场模拟口译实践,提高学生恰当运用口译技巧与策略完成口译任务、解决困难的能力,让学生“在翻译中学习翻译”“在合作中学习翻译”“在讨论中学习翻译”。口译工作坊课程以项目为导向,强调实践性、自主性和合作性。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在实践中学习,从而提升口译技能。国内高校目前常见的口译工作坊教学模式主要有翻译实训工作坊S(Situation)?T(Task)?A(Action)?R(Result)?T(Target)模式、STAR模式、U(Ubiquitous Learning)?STAR模式,P(Platform)?STAR翻译工作坊模式,这些教学模式各自的侧重点不同,但并未离开STAR实训基本模式,即创设口译工作情景、布置口译任务、开展小组口译任务及整理成果和总结[3]。在创设口译工作情景环节,普遍的做法是采用现场模拟口译实践和产学研实践基地的模式,通过教师创设情景或组织学生赴相关大型企业实习基地开展教学,让学生置身翻译工作情景。但是目前部分高校由于课堂学时有限,缺乏真实的翻译工作情景,训练内容和方式难以体现口译的实用性,口译工作坊课程的教学仅停留在让学生模拟实践上,学生的翻译能力、应变能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并未得到有效提升。

二、口译工作坊课程服务学习模式的构建

(一)理论基础

1967年,美国学者西格蒙(Sigmon)和拉姆斯(Ramsey)在《南部地区教育委员会报告》(“The Southern Regional Education Board Report”)中首次提出了“服务学习”(Service?learning)的概念[4]。人们既可以把服务学习看作是一种教育哲学,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课程工具、一种学习计划的设计。克鲁斯(Crews)认为,服务学习的核心是“一种以服务为载体的体验学习形式,学生在与课程有关的情境中主动地参与到体验学习中”[5]。布林格尔与哈彻(Bringle & Hatcher)指出,服务学习是有学分的教育经验,在此课程中学生参与有组织的服务活动。这些活动旨在满足特定社区要求,学生通过反思服务活动进一步了解课程内涵,拓宽学科知识并提升公民责任意识[6]。雅各比(Jacoby)认为,服务学习是一种经验式的教育形式,学生参与到满足人们及社区需求的活动中,这些活动同时提供结构化的机会,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反思与互惠”是服务学习的核心概念,服务学习的对象是社区,社区的含义可以是周边社区、州/省、国家或全球[7]。本文中的社区概念是指高校所在地的社区。

口译工作坊课程重视在模拟口译实践中以小组、团队的形式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口译任务,并注重反思性实践,而服务学习旨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与课程有关的真实情境中进行体验式学习,师生合作共同为社区提供服务,反思是其核心环节。口译工作坊课程与服务学习理念相融合,有助于口译工作坊课程突破依赖教师创设翻译情景、实施模拟口译实践的瓶颈,结合多元化的社区语言服务需求,将社区开辟为翻译实训的真实战场,从而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口译实践机会。

(二)参与主体

口译工作坊课程服务学习模式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社区与社会的共同支持与参与[8]。社区与社会多元化的语言服务需求是构建口译工作坊课程服务学习模式的前提条件。MTI人才培养单位是融入服务学习模式的口译工作坊课程的管理者,负责寻求社区合作伙伴,对接社区语言服务需求,制定服务学习课程评估制度,提供一定的项目经费以保障服务学习顺利开展。口译工作坊课程教师需熟稔服务学习理念与实践模式,有针对性地改革课程体系,调整课程结构,融入服务学习内容,在教学中起到引领、指导、辅助作用。学生是参与融入服务学习模式的口译工作坊课程的重要主体,是专业课程学习与社区语言服务的实施者与行动者。口译工作坊课程服务学习模式要求学生具有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与参与意识,具备为社区提供语言服务的能力,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各参与主体职责分工明确,共同推动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

1. 教师与学生形成翻译项目团队。任课教师或指导教师为负责人,学生为团队成员,形成流动机制,不断吸纳新队员,允许队员因继续教育、工作等原因退出团队。以语言服务项目为单位,为社区提供语言服务,也可针对社区语言服务需求市场现存问题,探究解决方案。

2. 学校与社区建立政校企合作。MTI人才培养单位与高校所在社区(涵盖政府、企业、协会、团体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挖掘有意义的社区语言服务项目,制订具体可行的课程实施计划,立足高校所在社区建立产学研实践基地,形成稳定的合作项目以保障口译工作坊课程服务学习模式教学的顺利实施。

三、口译工作坊课程服务学习模式实施

马里兰大学是美国最早开设服务学习课程的研究型大学之一,具有成型的服务学习开发模式,可以将其概括为“准备—行动—反思—评价”课程开发模式[9]。这种模式充分体现了大卫·科伯(David Kolb)“经验学习周期”理论的4个学习阶段,即具体经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和行动应用。在口译工作坊课程中融入服务学习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双语能力、跨文化能力、翻译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能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数字化、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催生了社区语言服务新需求,新兴与传统相结合的多元化社区语言服务需求为实施口译工作坊课程服务学习模式教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各参与主体协同合作的基础上,口译工作坊课程服务学习模式包括了4个教学实施阶段。

(一)准备阶段

构建口译工作坊课程服务学习模式要结合课程教学大纲来设计或安排服务学习活动。口译工作坊课程注重对学生口译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应急能力、跨文化意识等,掌握口译技巧与策略是课程的教学目标。口译工作访课程服务学习模式教学设计包含4个基本要素。

1. 服务学习模式教学参与主体。包括口译专业指导教师以及校外职业译员指导教师,MTI(口译方向)人才,MTI人才培养单位管理人员,社区政府机关单位、企业、协会、群团组织等语言服务需求方。

2. 服务学习模式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为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口译能力,使其掌握口译技巧与策略。服务目标为提供优质的语言服务,以满足社区对外交流的需要。师生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又要为社区提供满意的语言服务。

3. 服务学习模式教学内容。MTI人才培养单位对社区语言服务需求开展调研,翻译项目团队承接社区语言服务项目,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译前准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交流讨论项目口译工作,并落实口译服务工作,项目结束后对译文、译语产出过程与成果进行反思。教师总结项目经验并进行评价与表彰。

4. 服务学习模式教学反思与评价。结合学生对语言服务项目的反思,教师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行动阶段

社区口译服务需求主要是指政府机构与社会团体的外宾接待、社区境外人员沟通管理、外语导游服务、商务洽谈等活动对口译工作的需求。MIT人才培养单位与社区进行项目对接。教师针对具体的口译服务项目,依据学生的语言能力、词汇知识水平等安排具体的服务任务,确定口译工作坊课程服务学习模式的教学和服务形式以及课程反思形式。明确学生在参与语言服务项目中需要提升的知识和能力目标。

在行动阶段,针对具体的口译服务项目,学生在教师指导、团队成员合作下完成口译服务。以一次社区口译服务项目为例,某高校留学生研学团赴某地开展调研,由MTI人才培养单位做好对接工作,确定口译服务人员数量。社区工作人员在准备阶段安排联络人员,提供项目原始资料,确定口译服务环节。翻译项目团队利用项目原始资料开展译前准备,教师指派具体人员做好相应的服务,如调研方案、领导人发言稿等文稿的翻译,会议交传,陪同口译,外语导游服务等。在留学生研学团调研期间,教师与学生合作完成口译服务。具体研学活动过程如下:

1. 社区政府提供留学生研学团手册、研学行程安排、参观地简介资料和会议资料,指导教师组织翻译项目团队共同开展译前准备,交流讨论译文,确保译文的准确性。

2. 留学生研学团到访,翻译项目团队依据留学生行程,安排学生承担不同的语言服务任务,涉及接待环节的陪同口译、座谈会环节的会议交传、地方自然人文景观讲解、文化交流环节的陪同口译等。

(三)反思阶段

反思是服务学习的核心,是服务学习模式教学的关键环节,贯穿服务学习的全过程。学生在反思过程中思考口译服务项目与口译工作坊课程教学目标的关联性,在提供口译服务时思考是否实现了课程所要求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教师与学生可从社区语言服务需求方对译者的满意程度等视角来反思口译服务学习过程,总结服务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以期在下一次口译服务项目中加以改进。反思活动的开展可以采取撰写反思日志、讨论、项目展示、翻译实践报告等多种形式。在项目结束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在课上交流讨论服务学习心得,总结在为社区提供语言服务时遇到的困难与挑战。

(四)评价阶段

口译工作坊课程服务学习模式下课程评价主要包括对服务机构、课程、学生的评价。评价服务机构在于关注其是否有效地提供了开展服务学习的条件。评价课程时主要关注服务学习的开展是否与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相吻合,是否实现了课程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有效运用了课程知识与专业技能来提供服务。评价学生可以综合服务需求方、教师与学生自我评价三方面来展开。

四、口译工作坊课程服务学习模式实施效果

口译工作坊课程服务学习模式有益于激发师生主动参与教学,并全力投入为社区提供语言服务的行动之中。融入服务学习模式的口译工作坊课程教学有利于以项目、职业培养为导向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翻译能力、思辨及创新能力。

(一)提高了师生教学的参与度

真实的社区语言服务为教学提供了真实的实践环境。为社区提供语言服务时,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口译实践兴趣得到了提高,其翻译能力、应变能力及创新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显着提升。社区服务需求方对译文、译语的即时反馈有利于师生发现问题,并在后续教学中实施针对性训练。为社区提供语言服务时,译员的职业特点和职业素养不再是抽象的知识体系,而是鲜活的职场呈现。

(二)提升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因社区语言服务项目的复杂性与时效性,学生在为社区提供语言服务的全阶段,都需与翻译项目团队成员开展密切的讨论、交流与合作,借助团队的力量快速产出译文、优化译文。翻译项目团队结合语言服务项目任务的难易程度与团队成员的优势,合理分配任务,在合作的基础上完成语言服务,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明显提高。

(三)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公民意识与公民责任感

在为社区提供语言服务的口译实践中,学生亲身体验独特的社区自然人文景观、民俗文化、发展历史,在向外籍人士翻译本土文化的过程中,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尊崇得以加强。通过为高校所在社区的政府机关单位、企业、协会等提供语言服务,为社区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学生由此加深了对社区的了解,提升了对社区、学校、教师的认可度,公民意识与公民责任感得到了增强。

五、结语

在口译工作坊课程服务学习模式中,学生在真实口译实践中提高了语言能力、翻译能力、思辨及创新能力。口译工作坊课程服务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既有益于推动高校MTI人才培养单位与社区有机融合,满足多元化的社区语言服务需求,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又有益于促进学生在服务学习中夯实知识与技能,提升语言能力及翻译能力,具备创新实践能力,成为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并有能力服务社会的人。

[ 参 考 文 献 ]

[1] GENTZLER E.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M]. London:Routledge, 1993.

[2] 李明,仲伟合. 翻译工作坊教学探微[J]. 中国翻译,2010,31(4):32-36.

[3] 王红超. 校企合作翻译实训工作坊START模式探析[J]. 邯郸学院学报,2013,23(2):106-108.

[4] GILES D E,EYLER J. The theoretical roots of service?learning in John Dewey: Towards a theory of service?learning[J]. Michigan Journal of Community Service Learning, 1994(1):78.

[5] Crews  R  J. Higher education Service?learning sourcebook[M]. Westport,Connecticut:Oryx Press, 2002.

[6] BRINGLE R G, HATCHER J A.Implementing service?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J].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1996, (2):222.

[7] JACOBY B. Service?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concepts and practices[M].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s, 1996.

[8]蓝采风,许为民. 服务-学习:在高等教育中的理论与实践[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9]杨春梅,王艳霞. 马里兰大学服务学习课程开发案例研究[J]. 高教探索,2013(5):88-91.

[责任编辑:苏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