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 李家科 王东琦 陈晓鹏

[摘 要]实践育人作为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新的要求与使命。文章紧跟生态水利、智慧水利、全球治水等水利变革,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新时代水利人才需求,以实践育人为核心,基于对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与访谈调研,针对目前实践育人存在的各类问题,提出了“乐水担使命、知水强技能、兴水勇创新”的育人理念,阐述了“水文化”特色实践育人体系的构建及实践,进一步整合多方资源,以培养敢担当、强能力、勇创新的新时代水利人才。

[关键词]实践育人;“水文化”;水利人才;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15-0118-04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也是实现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就实践育人作出重要论述。这既为我国高校开展实践育人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也对我国高校构建和完善实践育人体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 。

党的十九大以来,实践育人被赋予了新的发展要求。在实践育人的重要性方面,刘建军从十个维度对高校育人格局进行了说明,对实践育人在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和整体素质提升方面的作用进行了详细阐释[3]。陈步云认为,实践育人的内在原生动力是人的需要,核心动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使命与担当[4]。在实践育人的体系构建方面,赵淑明详细分析了创新创业类实践育人体系的现状,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参与主体为主线,以创业实践课程建设和创业实践平台搭建为基础,建立多元化、常态化、长效化的实践育人体系[5]。郝卿等基于对社会实践育人功能的分析,提出高校可在实践育人功能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以“实践+”课程育人、“实践+”文化育人、“实践+”科研育人为主要内容的实践育人体系[6]。徐丽玲等提出拓展实践平台和内容,整合实践资源,构建 “双合三层双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7]。

纵观针对实践育人的已有研究,在育人体系构建和育人机制方面大多停留在普适性的理论研究上,未能有效将实践育人的理论研究与生动具体的实践运用有机结合。高校实践育人体系建设重要的是整体性设计,需要构建实践育人组合发展机制,协调各方构建具有科学性、合理性、连续性,符合大学生发展规律的实践育人体系。

本文从实践育人的角度出发,深入挖掘新时代水利精神和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80多年积淀的“情系水利、追求卓越”的学院精神,将学院“水文化”作为实践育人的特色主题,将实践育人的体系构建研究落地、落实到“水文化”这一特色中,进一步丰富了研究内容,避免了实践育人相关研究范围过于宽泛的问题。

二、研究方法与对象

遵循思想政治工作、教书育人、学生成长三大规律,根据新时代学生特点和时代要求,笔者针对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目前实践育人现状进行问卷调研和现场访谈分析,针对性地构建适应新时代学生特点和时代特征,长效、动态、可持续的具有“水文化”特色的实践育人体系。

2021年9月,笔者对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在校生开展了实践育人的现状调研,共回收有效问卷518份。样本分布情况见表1。

三、问卷调查及访谈调研结果与分析

(一)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主动性不足

学生在校期间参与最多的活动为各类专家学者的讲座和报告,主动参加的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57.14%,其次为专业类的实践实习活动,主动参加的学生人数超过总人数的50%。主动选择去企业实习的学生只占8.49%,主动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的学生占13.13%,参与导师科研项目的学生占14.48%。

2.学生更加关注实践活动的设计和自身能力的提升

对学生参与学校实践活动的态度的调查结果显示,91.25%的学生能够认真参与各项活动,其中48.65%的学生对各项活动积极参与,仅有1.55%的学生不愿参与各类活动。35.14%的学生能够出于锻炼个人能力的目的参与各项实践活动,20.85%的学生出于个人兴趣爱好参加实践活动,其他学生在学校统一组织和要求下也能积极参与各项实践活动。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主要关注的有活动本身的趣味性、活动所包含的教育意义和活动的价值,而学生印象最深的活动也集中在各类专家学者的讲座和其他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上,学生对参与活动是否能够提升自身素质比较看重。

(二)访谈调研结果分析

结合目前实践育人工作实际开展情况,笔者有针对性地对在校学生开展一对一访谈调研。根据访谈调研情况,现将目前实践育人存在的主要问题整理如下:

1.育人过程中思政教育深度、感染力不足

实践育人多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思政教育欠缺。实践育人模式未能很好地将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与实践过程相统一,即未能达到在实践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国情、社情,进一步在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的目标。

2.实践育人各环节缺乏整体规划与统筹协调

目前在实践育人各环节设计中缺乏整体规划与统筹协调,学生志愿服务类的实践、教学实践与社会实践独立组织,缺乏统筹安排,实践过程缺乏递进性,对学生的教育呈现碎片化,难以系统体现实践育人的作用。

3.部分模块缺乏吸引力,学生积极性不高

实践活动部分环节的设计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导致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活动设计者未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活动内容枯燥乏味,部分活动是为应付上级要求而组织,实际的活动开展敷衍了事,导致学生对实践活动失去兴趣。

四、“水文化”特色实践育人体系构建

新时代治水方针和水利行业的改革发展,对水利人才培养提出了多样化需求。本文结合新时代水利精神,紧跟生态水利、智慧水利、全球治水等水利变革和进步,以“乐水担使命、知水强技能、兴水勇创新”为核心育人理念,阐述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水文化”特色实践育人体系(见图1),为高校水利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一)以文化建设坚定理想信念

实践育人除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更应发挥坚定学生理想信念的重要作用。整个实践育人体系的构建将文化建设作为核心,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水文化”特色实践育人体系。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传承和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强化学生对学院精神的理解与认同,让学生在实践中树立“治水为志、研水兴邦”的人生目标。

举办卓越大讲坛,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本科生开展科技、文化和职业生涯规划讲座;举办“乐水”系列志愿服务活动,以节能护水为主题,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举办“大禹”系列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传承大禹精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身体素质;举办“水韵”系列文艺活动,通过舞蹈大赛、歌手大赛等陶冶学生情操,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对学院精神的理解与认同。

设计制作小水滴卡通形象,将小水滴卡通形象融入学院学生的日常生活,制作水滴志愿者胸章、书袋、脸贴、卡贴、玩偶等10余项文创作品,让学院文化以卡通的形象活起来,以小水滴形象增强学生向心力。通过设计小水滴卡通形象等文化标识,在新生入学、毕业生离校、日常校园文化活动等时机集中展示,增强学生对学院文化的认同。

(二)以实习实践丰富理论认知

在学生实习实践环节,将教学实践、实习和社会实践三者结合,统筹规划,以科技发展为引领,以社会需求为驱动,完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拓展学科基础知识,强化自主创新,增加方法类课程比重,形成“厚理工基础、强水利实践、重科技创新、融学科交叉、勇时代担当”的课程体系。

广泛调研水利水电行业单位的发展战略和产业、行业需求及用人需求,依托学院以“水”为核心的特色学科群方向,结合水利产业结构及其变化趋势,打破实践资源壁垒,实现广义资源共享,将教学、生产、服务、应用有机融合,建成“政—校”“校—企”“校—校”多方协同实践创新生态体系。以新时代实践教师队伍为引领,推进信息化新技术条件下实验教学规律研究,革新教学方式,开展虚实结合实践教学,以智能化管理系统为手段,构建开放共享的实践创新环境。

基于学院学科方向以及西部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开展教学科研一体化课程群建设,组建了15个特色鲜明的课程群,统筹开展将家国情怀、前沿成果、工程案例融入一线实践教学的工作。在社会实践中借助校内外各类创新实践平台,将专业实践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专业课教师更多地参与社会实践,精心组织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开展包括新思想宣讲、爱心支教、精准扶贫、垃圾分类、节能减排、主题调研等的多种实践活动。

(三)以创新创业提升育人实效

在创新创业方面,深入发掘师生力量,以学生为主体创办“优秀学长领航工程”“梦想训练营”“教授科创团”和“学生科创团”创新团队,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促进本科生对大学科技创新的认识和了解。

设立“教授接待日”,促进本科生与学院教授的交流互动,帮助学生了解学院发展、专业前景,就学生面临的科技创新困境进行沟通和指导帮助,帮助学生建立专业自信、坚定创新实践信念;举办“优秀学长领航工程”经验交流会,树立典型榜样,促进新生对大学科技创新的认识和了解;举办科技节、水利创新设计大赛、节能减排大赛等科技活动,以赛励学,促进大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开展科技风采展演、作品成果展等活动,搭建起丰富多彩的展示和分享交流平台,有效提升科技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总结

党的二十大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育人作为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新的要求与使命。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以“水文化”为核心,以新时代水利精神为引领,深入挖掘学院办学特色,构建了“水文化”特色实践育人体系:以“水文化”建设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水利情怀,增强学生的担当意识、忧患意识和创新意识;统筹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衔接与统一,将“产教、科教、学科、国际”融合嵌入培养目标、理论及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育人各环节整体规划与统筹协调;构建系统化、体系化的校园文化活动,着力打造“水文化”特色,设计小水滴卡通形象,增强实践活动吸引力,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深度整合实践资源,政校企多方协同联合制定实践创新方案,加强教授对学生科技创新的指导,进一步加强学生个性培养,有效提升学生双创能力。这一实践育人体系能为相关专业实践育人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 参 考 文 献 ]

[1]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2] 张居永.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践育人重要论述的现实路径:基于高等医药院校实践育人工作体系整体构建的视角[J].毛泽东思想研究,2021,38(1):35-41.

[3] 刘建军.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格局[J].思想理论教育,2017(3):15-20.

[4] 陈步云.论高校实践育人动力机制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1):15-18.

[5] 赵淑明.构建实践育人共同体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体系[J].长春大学学报,2020,30(12):56-59.

[6] 郝卿,陈振兴,薛建航.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及实现路径研究[J].高教学刊,2021(4):6-10.

[7] 徐丽玲,司言武,童玉玲.“双合三层双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浙江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为例[J].山东高等教育,2021,9(1):64-70.

[责任编辑: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