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国锋 黄智勇 贾瑛 高敏娜 薛超

[摘 要]针对军队院校本科高年级装备类专业课教学中出现的挑战度下降、知识运用的创新性和高阶性不充分带来的课程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和学员代入感不强、参与度不高、对学习结果应用感到迷茫等问题,文章深入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聚焦为战抓教,探索提出了“以战领教、任务驱动、以学为中心”的装备类课程教学模式,通过在课程中引入作战背景,牵引开展理论教学内容的分层分级体系化设计,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任务(项目),配套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形成以具体任务驱动学员自主学习、参与教学、应用知识的综合效应,有效解决了装备类课程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可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装备类课程;以战领教;任务驱动;以学为中心;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21-0050-05

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明确了军队院校教育改革的核心要求,就是要紧跟部队新形势新任务抓教学,紧贴部队实际,紧贴实战要求,不断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1-3]。军队院校装备类课程依托武器装备、保障装备、辅助设备开展教学,帮助学员快速适应任职岗位,是沟通专业基础教学与任职岗位实践的重要桥梁,也是军校学员运用并实践检验所学知识、走向战场的重要课程依托,在军队院校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军队高校装备类课程教学特点及存在问题分析

传统的装备类课程教学,一般按照装备讲解、操作、演练等模式组织,通过一系列课程围绕装备设备的功用、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程序、维护保养等内容展开,取得相应的教学效果[4-6]。在教学中有2个现象较为突出:一是相比专业基础课来说,对于经过几年大学学习深耕于挖掘知识深度的本科学员而言,对知识的挖掘深度相对减小,挑战度下降;二是知识的综合运用落脚于装备的操作实践,虽然知识拓展与综合运用的广度增加,但对于处于活力与创新思维巅峰的高年级学员而言,知识运用的创新性、高阶性并不充分。

随着部队对人才综合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紧贴部队实战化人才需求,优化调整人才培养的路径和方式,成为教学创新与实践的重要内容[7-10]。特别是装备类课程教学资源条件有限,更需要加强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与实践[5,11]。

二、军内外高校装备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典型模式

近年来,针对本科高年级学员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立足实战、以作战任务牵引教学课堂改革的模式在军队院校中得到了一定的探索。海军航空大学青岛校区基于“岗位合格”目标要求对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进行了重构,实现了院校训练与部队任职岗位的高效对接,改革了实践教学组训模式,按照新大纲规范施训,将教学科目与部队训练内容接轨、将教学组织与部队工作程序接轨,实现了实践教学与部队组训方式的吻合[12]。空军预警学院以雷达装备课程实战化教学为研究对象,将实战化教学内容纳入到雷达装备教学中,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4个方面展开理论和实践研究,大力提升装备实战化教学的质量和水平[13]。实践结果表明,在装备类课程教学中引入实战化训练目标、训练内容、组训方法等,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为了激发和培养学员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分配任务是一种有效的途径。相关的探索研究成果非常多,典型代表是“项目式”教学法,通过将让学员完成指定的项目和任务作为驱动学员学习的原生动力,有效提升教学效果[14-17]。但任务驱动式教学在不同类别的课程中,其教学改革的核心和难点在于“任务”的拟制和结果的评价认定。

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PBL)让学员通过实际活动去学习,促使学员在探索过程中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被认为是一种真正有效且可感知的学习方式,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天津理工大学在新工科教学改革中,采用基于项目的学习方法,对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评价体系、学习成果进行了系统性探索[18];电子科技大学在项目式学习模式的基础上,以新工科教育思想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为指导,设计了一门跨度为1.5年、累计10个学分的课程,采用一系列进阶式挑战性学科项目,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动力,取得了多项教学成果[19];南京理工大学针对学生基础的差异性,在个性化培养方面开展了探索研究,提出了基于“分层分级”课程体系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20];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利用“互联网+教育”理念,开展了以学为中心的大学物理模块化在线教学设计与实践,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基础知识模块、疑难问题模块、提升拓展模块,不同模块采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经过单元测试和问卷调查反馈表明教学效果良好[21]。火箭军工程大学基于同伴教学法进行了教学优化设计,将课堂内容分成小单元,以翻转课堂形式检验学员预习、课堂理解情况,引导学员对知识进行挖掘与应用拓展,培养了学员的多方面能力[22]。

这些探索和研究成果为装备类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借鉴意义:将作战背景、指挥筹划、任务实施等实战化要素前移,在装备类课程的教学进程中以战领教,形成了带作战背景、具有任务属性的装备与技术“教与学”的新模式。

三、军队院校装备类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创新

课题组借鉴军内外高校经验做法,围绕装备类课程教学实践需要,贯彻“以学为中心”教学理念,通过在课程中引入作战背景并合理分解转化,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分层分级体系化设计,构建实践教学任务(项目),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方式,增强装备类专业课学习的挑战度,提高知识运用的高阶性和创新性,依托某装备与操作课程探索形成了“以战领教、任务驱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实践应用中反映出新的教学模式促进了院校教学与备战打仗的接轨,带有难度的任务和创新实践过程的融入,使得学员的代入感、参与度得到提高,有效解决了装备类课程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学员对学习结果应用感到迷茫等突出问题,激发了学员的学习热情,提升了装备类专业课的教学效果。教学模式的组织结构见图1。

四、“以战领教、任务驱动、以学为中心”教学模式的应用

“以战领教、任务驱动、以学为中心”教学模式,其核心在于实现专业课教学“紧贴部队实际、服务部队建设”目标,重点围绕“以战领教”“任务驱动”“学用一体能力提升”3个方面展开,并针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特点采取不同的“任务驱动”实施方式,构建与教学模式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资源体系,实现教学整体效益的提升。各部分内容及其逻辑关系见图2。

(一)“以战领教”教学设计的建设与实践

基于围绕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教学目标和部队人才需求,借鉴军内外作战案例,对具体作战任务进行还原分析,构造装备实战化应用场景,将教学目标有机融入课堂教学过程。引导学员运用装备与操作的理论知识进行科学解析,使学员在作业场景的氛围下进行深度学习,特别是在“真实的”作战行动中充分投入,清醒认知课程学习的实践意义,启发学员学习过程中的自我代入,增强课程知识的渗透融入,强化了理论、实践、实战三点的有机融合。

针对装备类课程装备设备种类多、数量多、结构复杂、知识点较为零散等特点带来的学员学习中关注度难以集中、学习深度难挖掘等问题,结合装备类课程教学的需要及其特点,在教学组织实施层面,区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教学模式优化。

(二)理论教学中的“任务驱动”式教学组织形式创新与实践

1.理论教学内容的分层分级体系设计

装备类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在知识层面上呈现深度参差不齐、基础知识门类繁杂、交互综合性强、涉及操作使用等多维度特点。但高年级学员经过了大学本科2~3年系统的基础知识学习,具备了相对广泛的知识基础。基于学员的特点,深刻把握教学内容并厘清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关系,以任务为主线,将装备结构和工作原理、技术要求作为行动的基本条件和装备使用的约束条件,将零散的内容进行有机整合达到系统化、条理化,按照“基础层面、应用层面”对教学内容进行层面划分,并进一步划分为“已学习掌握、未学过可自学、已学过需回顾、未学过需讲解”等层级,对照划分的任务单元,形成教学内容链路体系,可从内容上突出学习难点,构建学习中的挑战度,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

2.理论教学的“任务驱动式”教学组织与实施

基于对教学内容的分层分级,结合学员学情特点,在“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为主导”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将教学内容分解为“学员层面”和“教员层面”,给学员布置预习、课堂教学过程、课后巩固提高等阶段性任务,实行低层级内容由学员上讲台开展“翻转课堂”,中层级内容“研析式、互动式、团队协作式”学习,高层级内容“启发式、案例式、辩论式”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学员领取任务并通过自主学习和实践完成任务,将难点和疑问在课堂中经过教员讲解、师生研讨获得解答,在过程中有效、深入地学习并提高综合素养。

(三)实践教学内容的任务(项目)构建、体系设计与教学组织

1.实践教学内容的任务(项目)构建与体系设计

基于PBL学习方式,围绕确定的任务目标,对实践内容进行任务分解,构建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的实践学习项目,是有效组织实践内容教学的重要载体。某装备与操作课程围绕课程所讲主要装备,设置原理解析与演示装置设计、操作使用科目作业等任务(项目),由学员进行“调查分析、方案论证、团队协作、设计制作、改进优化、演示讲解”多方面的充分参与,从而激发其学习热情与动力,提高学习的效果。

2.实践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组织与实施

区别于传统的综合演练实践教学,装备类课程的实践教学应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为此,结合给学员分发的不同任务,着重学员系统思维、元认知思维方式的培养与调动,激发军队院校学员“血性”“担当”精神,探索“小组辨析、案例分析研讨、方案设计汇报”等“发言性”实践教学组织形式和“装置搭建、模拟操作、流程推演、角色扮演”等“行动性”实践教学组织形式,将“以战领教、任务驱动、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思想贯穿教学全过程。通过“带作战背景”“翻转课堂”“演示装置方案论证、器材选购、装置搭建与实验验证”等系列化的教学组织形式的有机搭配与合理调节,保持学员学习的新鲜感,持续激发其学习热情,促进教学向高阶、创新领域发展。

(四)基于分层分级知识体系的教辅材料建设

一是围绕理论教学内容分层分级体系,系统梳理装备类课程教学中用到的自然科学类知识点、学科基础知识点、专业基础知识点、装备操作规程、使用与维护事项等内容,按教学单元或任务单元,进行层次化的整理与安排,形成内容体系完整的教辅资料,以利于学员预习、自学和参与翻转课堂教学。二是编制基于任务(项目)的实践指导书,拟制任务(项目)清单,或整理来源于作战训练实践的具体问题清单,供学员参考选题,启发学员开展创新实践。

(五)学用一体能力提升与考评方式的优化

让学员动起来、参与进来、主动思考与创新,为学员综合能力的展示提供广阔的平台,科学合理地评价学员课程学习效果以及综合能力提高程度,检验教学创新与实践效果。一是探索“基础+应用”学用一体能力考评模式。改革单纯理论讲授、知识消化吸收的能力考评方式,突出过程性考核与效果评价,获得对学员综合能力的客观评价结果。二是考评标准的研究与设置。针对教学实施中的每一个环节,科学设置评价指标与量化评分依据,正向引导学员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培养学员从原理和技术约束中获取装备操作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要求的能力,实现“学”与“用”的统一。

五、总结

针对装备类课程教学中的突出问题,“以战领教、任务驱动、以学为中心”教学模式以优化教学模式为突破口,在教学中引入作战背景、布置相应的任务,构建分层分级的具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和实践活动,着力激发了学员的积极创新、知识综合运用的进阶、主动学习积极性的保持,牵引了教学内容体系结构调整、教学资源体系建设、教学考评方式调整,全程贯穿学员自主学习、学以致用,获得了学员的好评,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 梅世雄,刘济美. 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  深化军事院校改革创新  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N]. 人民日报,2019-11-28(1).

[2] 黎湘. 用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引领院校建设转型升级:学习贯彻习主席在全军院校长集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N]. 解放军报,2020-02-10(7).

[3] 赵建伟,贾维敏,姜宝璧,等. 深入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推进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培养[J]. 高教学刊,2022,8(14):17-20.

[4] 余鹏飞,隋先辉,刘亿. 浅谈军事院校装备类课程教学模块设计[J]. 科技视界,2019(31):113-115.

[5] 车金立,苏续军. 武器装备类课程开展智慧教育的对策研究[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2(21):165-167.

[6] 宋彬,孔凡. 军队院校装备实践类课程实战化改革研究[J]. 大学教育,2023(3):46-48.

[7] 文桃,瞿珏,王崴,等. 军校背景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学员创新能力多维度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高教学刊,2022,8(16):39-42.

[8] 刘宁波,周志远. 对接部队岗位需求推进教学内容更新建设的思考[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19):275-277.

[9] 陈云,严承华,陈璐,等. 军校专业背景类课程学员能力素质培养刍议[J].大学教育,2021(9):15-17.

[10] 王晓彤,叶国青,李居伟,等. 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视域下军事教育实施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以航空弹药储运管理课程为例[J]. 教育观察,2021,10(47):65-68.

[11] 杨陈山,王硕,陈海松,等. 浅谈对陆军院校装备类课程体系化建设的思考[J]. 中国设备工程,2022(18):238-240.

[12] 毕嗣民,陈遵银,杨明绪. 立足实战推动任职教育实践教学改革[J].现代职业教育,2020(44):142-143.

[13] 向龙,程东升,董鹏曙,等. 雷达装备课程实战化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 空军预警学院学报,2021,35(4):303-306.

[14] 徐英斌,胡文泉. 基于实训课程任务驱动法的创新性研究与实践[J]. 现代职业教育,2019(4):222-223.

[15] 刘金龙,吴芝路,尹振东,等. 项目式实验教学法助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J]. 高等理科教育,2019(1):93-96.

[16] 张丰. 重新定义学习:项目化学习15例[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

[17] 田华,刘德宝,韩婷. 新工科背景下PjBL课程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以天津理工大学“工程材料及其成形前沿”课程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4):59-65.

[18] 张磊,何杰,姚琳,等.以项目为中心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5):76-81.

[19] 廖勇,周世杰,汤羽,等.面向“项目中心课程模式”的进阶式挑战性跨学科项目设计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2):47-54.

[20] 夏立,李强,黄爱华,等.基于“分层分级”课程体系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4):118-124.

[21] 何静,郭东琴,郜伟.以学为中心的大学物理模块化在线教学设计与实践[J].大学教育,2021(11):90-92.

[22] 许佳婷,周战荣,李爱君.军校大学物理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探究[J].物理通报,2021(12):7-9.

[责任编辑:雷 艳]

[收稿时间]2023-07-13

[基金项目]2023年度陕西省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重点项目“火箭军特色研究生战例库建设与运用研究”(YJSZG2023142);火箭军工程大学2022年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装备类专业课程‘作战牵引、任务驱动、以学为中心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HJJKTB2022006)。

[作者简介]金国锋(1984—),男,河南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专业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