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人们掌握的技术也大幅度提高,思辨能力在人类文明推进中显示着无法估量的巨大能量。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非常重要,然而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却相当薄弱。本文分析了学生思辨能力薄弱的原因,并尝试提出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教学对策。

关键词:英语专业;思辨能力;教学对策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8.057

一、英语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在这个加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人们掌握的技术也大幅度提高,这一切变化对人类的思辨能力和应变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思辨能力在人类文明推进中显示着无法估量的巨大能量。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非常重要,并要求外语教学要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之一,教学实践中必须处理好语言技能训练和思辨能力培养的关系。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就是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因此以培养思辨能力为导向的英语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在提高英语专业人才国际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现状及成因

在“英语专业知识课程教学与思辨能力培养论坛”开幕式上,北京外国语大学孙有中教授指出,英语专业教学往往专注于语言技能的打磨,不重视学科训练和人文教育,因此大量的教学活动都是在机械模仿和思维层面展开。英语专业的教学往往注重加强语言功底的训练,而忽略了思辨能力的重要性,和其他文科专业学生相比,英语专业的学生比较容易患上“思辨缺席症”。英语学习方法单纯强调记忆,而不是有意识地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如写作中,即使语言通顺,语法错误较少,但文章内容普遍较为空洞,没有思想深度,缺乏逻辑推理。思辨能力薄弱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1.教师教学过程中注重语言的交际功能,忽略思维功能

在近几年的专业英语教学中,教师们思想上已经明确教学应突出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同时也不断做出许多教学改革与尝试,但由于教学时间不足,学生的水平不高,教材内容难度偏高等种种因素,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仍只能停留在表面。教师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重点只是语言知识传授和语言技能的训练,大多采用模仿、记忆、背诵、复述等机械训练,教师很少采用思辨式提问、启发,因此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反而受到抑制。

2.学生知识面不宽广,缺乏质疑精神

近年来许多外语专家纷纷指出外语专业学生分析、综合、判断、推理能力能力薄弱,显现出令人担忧的“思辨缺席症”,这与学生自身的认识水平有一定的关系。究其原因是因为英语专业学生所涉猎的知识领域太狭窄,缺乏一定量的知识储备,学生缺乏勤于思考的意识,被动学习,并一味接受教师的传授,对所学的知识不会反思、不会交流。学生缺乏质疑精神,在学习中不能做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等级考试导向性的反拨作用

英语专业四级、八级考试开考至今已经二十多年,英语专业四级、八级考试在学生、教师、社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权威性。它们是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中的重要指标。等级考试导向性使学生更加注重分数,教师、学校都过分强调了四八级考试通过率,教学内容往往受到评价反拨作用的影响。

三、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的教学对策

思辨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必须经过系统训练学习的。鉴于目前的现状,把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融入学科教学或专业课程教学是理想的方法。

1.听说中培养思辨能力

听说是英语专业学习的基础,“听”是输入,“说”是输出。针对听到的内容,教师可以设置科学的问题理解听力材料,引导学生获取信息,并针对听力材料提出一些可供探讨的话题,通过演讲、辩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反思。从表达的内容深度、例证材料组织,语言的逻辑性、思维的连贯性进行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2.阅读中培养思辨能力

思辨性阅读是指“对文本的高层次理解,它包括释义和评价的技能,把事实与观点区分开,通过推理推导出言外之意,填补信息上的空白部分,得出符合逻辑的结论”。 【1】把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贯穿于精读和泛读中。目前高校的精读教材都采用了非常优秀的文学原着,精彩的作品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更是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载体。依托“翻转课堂”,注意力从词汇、语法讲解转移到语篇思辨理解上。或者在泛读教学中,启发学生读懂材料的弦外之音,多角度的思考相关问题,鼓励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思辨综合能力。另外还应该利用网络资源,扩充阅读材料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思辨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日常的阅读学习中。

3.写作中培养思辨能力

首先,对于写作技巧的传授可以通过制作微课的方式,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教师准备的写作话题一定要有科学性、开放性、争议性。设计的话题有科学性,学生才能有话可说,开放性话题才能让学生有足够的自由发挥空间,争议性话题才能让学生用批判的眼光展开讨论。另外,对于学生写好了的成品,评价者不应单单是教师,也应该是学生自己和同伴。评价的方式可以是自评、互评、小组评价等等。从审题、布局、选材到措辞都融入思辨能力培养过程中。

4.翻译中培养思辨能力

提升思辨能力能够改善学生因机械性学习而形成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学会学习,真正拥有终身学习能力。不仅要懂得翻译技巧,而且有深入性的思考,这样依赖一定量的知识底蕴,在翻译中才会有批判性思维意识,不会单纯停留在字词的表面意思上,而会真正做到 “信、达、雅”。比如对一句话或一小段材料用不同风格进行翻译,让学生体会不同的翻译意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审视问题。

总之,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思辨能力是一项重要的素质,这种能力可以在各种环境下解决实际问题,达到自我创新。思辨能力或者批判性思维能力由两个维度组成,在情感态度层面包括勤学好问、相信理性、尊重事实、谨慎判断、公正评价、敏与探究、持之以恒地准求真理等一系列思维品质或心理倾向;在认知层面包括对证据、概念、方法、标准、背景等因素进行阐述、分析、评价、推理与解释的一系列技能。【2】即无论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课程结构经历怎样的改革,目标都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然而重中之重是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思辨综合能力,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田保.从阅读角度谈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J].外语翻译,2013(11)

[2]保罗,埃尔德.如何进行思辨性阅读[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4

作者简介:

石颖(1979-)女,陕西西安人,汉族,西安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英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