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华

摘 要: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运用语言能力的基础上的。而要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语言对象的文化背景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该文就如何在日常的教学中导入文化背景知识给出了一些方法。

关键词:大学英语;文化导入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8.072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外语学习是一种跨文化的双语活动,语言和文化是相互依赖的。因此要准确地运用语言,就必须要了解与目标语相关的文化。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除了要掌握基本的语言技能,还要对英语国家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在日常教学中,许多学生精通各种语法规则,但却只会读、写,不会听说,因而并不真正具备交际能力。也就是说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有待提高。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在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学生将会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跨文化的交际活动。那幺如何消除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就成为一个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以此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由于汉、英两种文化处于不同的语系,因此它们的语言形式差别也较大,它们所承载的文化也各不相同。正如Brown(1987)所指出的,语言学习者失败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没能把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结合起来。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因素便很重要。

二、文化导入的途径

1.在词汇教学中导入文化

词汇是语言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词汇教学在英语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文化习惯和语言习惯的不同,两种语言中一些词貌似指同一事物或概念,其实却有很大的不同。在英语中,一说到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人们就会联想到移民初期的拓荒者身上那种奋斗精神,这种个人奋斗精神是美国的文化精髓。所以在西方人们非常重视个性的发展,把个人主义视为实现个人自我价值的积极表现。而汉语中的“个人主义”指“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错误思想”,是贬义词。山羊被中国人看作一种善良老实的动物,会有“替罪羊”一说,但英语中的goat却含有“好色之徒”之意。再如,在中国文化中,猫头鹰被人们视为不祥之物,而西方人却把猫头鹰视为智慧的化身,英语里有as wise as an owl 的说法。这就要求学生要清楚词汇的内涵和外延。只有这样才能准确理解词汇所承载的文化含义。

2.在语篇教学中导入文化

在教学中想要学生对文章有深刻了解,那幺教师就必须适当地导入与文章内容有关的的背景知识。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特别繁多,由于课时有限,所以教师可以结合所学课本内容,适时地导入文化背景知识。大学英语读写课文大部分选自英美报刊、杂志,带有浓厚的西方文化色彩。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如果教师就语言本身进行教学,学生有可能会不理解。因此,教师可以结合语篇适当补充有关的历史背景知识等。例如在讲授新编大学英语第三版第二册的课文“Journey through the odyssey years”时,学生会问什幺是“奥德赛岁月”。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古希腊的史诗《奥德赛》这部作品有所了解,知道它是盲诗人荷马(Homer)经过多年的努力所编辑整理的。故事主要描述了在特洛伊战争中取胜的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历经多年,在返回故乡时所经历的艰难险阻。这其中的艰辛是可想而知的。而现在所谓的奥德赛时期,指的是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大学毕业之后,在工作与学校之间来回徘徊:有时工作,有时上学。而且大多数人在经济上还不能完全独立。他们延迟工作,延迟结婚生子。总之,从大学毕业到成年阶段,这个过渡时期被拉长了五年,七年甚至更长。通过讲解背景知识学生就会理解为什幺把这个人生时期称为奥德赛岁月。学生对相关背景知识有了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与此同时,还可以顺便给学生讲解一些与希腊神话有关的习语。比如Achilles heels,Pandoras 等,这样即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3.通过多渠道了解学习英美文化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渠道学习英美文化。在网络如此发达的条件下,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看英语原版电影,听各种英语新闻,看英文小说。甚至直接在网络上和英语国家的人交谈。从西方人的衣食住行来着手了解他们的文化是激发学习者兴趣的有效方法。文学名着中的一些情景可以用来激励学习者了解西方人的欲望。一方面,名着中大量的信息是语言学习者渴求的东西;另一方面,文学作品是文化的集中反映。因此通过阅读原版英文经典着作也是文化习得的有效途径。

4.进行文化差异比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进行中西方文化的比较。在教学中,教师不是给学生一一具体地讲解各种各样的文化知识,而是以个别的文化现象为例,告诉学生文化差异的存在,从而培养学生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例如,英语国家的人们乐意听到别人的称赞。当他们受到称赞时一般都是接受称赞并表示感谢。而中国人受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一般都会不接受或不正面接受。当别人称赞说“你的外语说的很好!”或者“你做的饭很好吃”,中国人一般都会谦虚地说“哪里,哪里”或“过奖了”这样的话。这样的回答会让英语国家的人们感到很迷惑,甚至会认为中国人很虚伪。这就是文化差异造成的。在中国文化看来,谦虚是中华民族所倡导的一种美德,而在英美文化中,这却是自卑的一种表现。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即使语言完全正确,也会产生误会。汉语中两个人见面打招呼会问“你去哪儿?”而英语中如果见面问对方“Where are you going?”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甚至会被对方认为是涉别人的私事。

三、结束语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美文化的敏感性,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自己就必须有较高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英美文化素养。同时,作为英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们学会基本的语言知识,而且要通过在教学中导入文化背景知识来帮助学生们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Brown,H.Douglas.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New Jersey:Prentice Hall, Inc.1987.

[2]Husdon,R.A.社会语言学.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窦卫霖.跨文化商务交际.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