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曙娟

摘要:少儿图书市场的繁荣掩盖不了不容乐观的少儿家庭阅读现状,少儿书单推荐者任重道远。在手机移动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少儿书单的推荐途径更加多样化,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教育专家外,一些活跃于各育儿社群的意见领袖也参与到少儿书单活动中来。移动端育儿社群少儿书单表现出两大特征:一是超越了经济利益,二是从私人领域过渡到了公共领域。

关键词:移动端 育儿社群 书单 意见领袖 公共领域

少儿图书,又称童书,其读者对象作为未成年人,在七岁之前以家庭亲子阅读为主,七岁之后逐步转换为以自主阅读为主。在孩子有能力自主阅读后,家长较少介入或完全不介入。需要明确的是,不应将家长的放手等同于放任不管,否则相当于撤掉了少儿图书内容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卡。在这种情况下,进入消费者“购物车”的购书清单就显得尤其重要。古今中外名着无一不是在一代又一代的岁月长河中淘金般筛选出的璀璨明珠,然而当代儿童文学作品是否真正优秀,尚待时间的检验。童书既关乎孩子的成长、家庭的希望,也关乎祖国的发展、世界的未来。在大众媒体如影相随的当下,家长如何避免被宣传和营销牵引,为孩子的精神食粮把好最后一关,是一个重要命题。移动端育儿社群少儿书单成为部分家长的首选。

少儿图书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是欣欣向荣的少儿图书市场。我国少儿图书以每年4万多种的生产速度在快速增多,以少儿图书为代表的出版物作为少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发展迅猛,尤其是网络书香节、“618”电商网购节、“双十一”、“双十二”购物狂欢节等,销售业绩喜人。少儿图书的巨大市场潜力,是有迹可循的。首先,我国约有3.7亿少儿人口,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少儿人口持续增多。其次,我国人民一直秉持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普遍接受过良好教育的“80后”“90后”在陆续晋级为父母后,主动学习最新育儿知识的意愿较强,普遍愿意采纳专业人士的建议,比较关注孩子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最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持续增长,为各家庭的教育支出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不容乐观的少儿家庭阅读现状。积极、健康的好作品的确丰富了少儿的精神文化生活,然而,开卷未必有益,对于懵懵懂懂的少儿而言,并非拥有的图书越多越好。如果图书内容质量出问题,那幺就很可能是大问题。

在市场利润的驱使下,图书的质量问题层出不穷,轻则浪费少年儿童的宝贵时间,重则损害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有些少儿图书宣扬封建迷信,怪力乱神;有些刻意渲染金钱至上观念,催生炫耀攀比之风;有些畅销的奇幻、冒险类少儿图书的封面有不同程度的暴力元素。一些出版商为了吸引眼球,提高关注度,不惜以不健康的内容作为卖点,书籍的内容不乏血腥、 暴力、惊悚场面的文字描写。”[1]

三是肩负重担的少儿书单推荐者。从理论上而言,不管平时是什幺样的人,一旦在众人瞩目下为广大少年儿童推荐书单,就应当化身为火眼金睛的完美主义者,所提供的书单必须无可挑剔。国内外专家、知名人士、教育部门等“强力推荐”“倾情推荐”的图书往往成为家长的首选。专家作为业内或者学术界的领袖人物,既具有专业眼光又拥有较大的话语权;名人是芸芸大众模仿的对象,其自带的光环可以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教育部门通过“新课标同步阅读书目”“入选小学语文课文”“小学生课外必读名着”“教育部指定书目”等方式推荐的图书,在大多数家长和教师心中是必买和必读的。家长在对图书内容不甚了解的情况下,很容易受到专家、名人、教育部门的影响。不可否认,专家、名人、教育部门等推荐的少儿书单几乎是经典之作,然而,其中也混杂平庸甚至糟粕之作。少儿书单推荐者任重而道远。

移动端育儿社群意见领袖与少儿书单

总体而言,目前广为流传的少儿书单大致分为官方和民间两大类。所谓官方,即教育部门、学校、权威专家等推荐的大范围流传的书单;所谓民间,即新媒体时代家长(包括社群意见领袖家长)推荐的小范围流传的私房书单。前者宏观、详尽,后者则微观、小众,我们不妨从两者中取长补短。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80后”“90后”,甚至“70后”家长还表现出一定的社群特征。从出现的时间上来比较,社群比新媒体早得多。比如,人们所熟稔的某商家或某公益组织的会员,便是比较早的社群成员,可能在经济基础、社会背景、人生经历、兴趣爱好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相似之处。在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论坛、微博、微信公众号、直播平台、QQ群、微信群等则成为社群的新型载体。“同是天涯育儿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出于交流、分享的需求,基于一定的阅读意识、阅读基础、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天南海北的家长相识于QQ群、微信群所形成的圈子化的社会互动,可谓新媒体时代数字化阅读的活动剪影。

个体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成长、提升、丰盈。在个体阅读的基础上形成的书单及其心得体会,需要交流和分享。移动端育儿社群为其打开一扇有效交流和分享的窗户。诚然,通过其他途径(例如“小红书”“知乎”“微信读书”“微博”“喜马拉雅”“豆瓣”等微信小程序)也可以搜索到大量儿童阅读书单,但是真正有价值的并非铺天盖地的资料,而是有甄别能力的慧眼。这正是意见领袖之于少儿图书公共领域社群的意义。按照传播学的定义,笔者将活跃于移动端QQ群、微信群等育儿社群,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不随波逐流,并且经常为其他成员答疑解惑,对其他成员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影响的人物,称为移动端育儿社群意见领袖。大多数育儿社群并未设置门槛,并非每一位成员都有判断少儿图书内容质量高下的能力,有时候借助意见领袖的外界力量可以少走一些弯路。

与专家、名人、教育部门等传统推荐者相比,移动端育儿社群意见领袖的书单虽然更私人化,但是可信度不低。移动端育儿社群意见领袖身为人父或人母,亲自养育孩子,亲自陪伴孩子阅读,亲自为孩子挑选好书。基于自己孩子的阅读经历形成的推荐书单,因个性化而丰富、饱满、生动,具有一定的含金量。社群其他成员往往无法抵挡私房书单的魅力,他们可以从中近距离窥见一个优秀孩子的成长经历,进而学习、借鉴。

移动端育儿社群“公众”与少儿书单

移动端提供了一个新的话语平台,开创了一个新公共领域,勾勒了当今世界的一个新图景。按照哈贝马斯关于公共领域的理论,不受个人和集团利益诱惑、不受公共权利束缚的“公众”自愿组成了公共领域。育儿社群的家长普遍受过高等教育,不如说是具有一定思辨能力和交流能力的“公众”,主要表现出以下两个特征。

一是超越经济利益。在商品社会,移动端构建的公共领域难能可贵地超越经济利益,实现了QQ群、微信群等社群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纯粹目的。公共领域的育儿社群也热衷于少儿图书推荐,但是推荐者不以营销为目的,而以分享个人的阅读经验、收获为乐,从性质上来看,更像传统意义上的读书会,阅读是永恒的话题。社群成员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利用零碎时间畅所欲言,“晒”书单、谈体会、分享心情,乐此不疲。有些超越经济利益的QQ群、微信群等育儿社群资源丰富、信息量大,甚至被成员视为“精神家园”,如朱永新创办的公益研究机构“新阅读研究所”组织推荐的阅读书目,具体内容看表1。

二是从私人领域过渡到公共领域。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从社会行动出发去观察和理解社会,并按照理性成分递减原则,提出共有四种社会行动——工具理性行动、价值理性行动、传统行动及情感行动[2]。根据韦伯的理论,育儿社群的“晒”书单行为,当属第四种——情感行动,“炫耀”学识、吐露感受、抒发情感;育儿社群的“阅读”书单行为,当属第一种——工具理性行动,围观别人家的孩子,借鉴别人家的书单,丰富自己的育儿经验。育儿社群的“晒”和“阅读”书单行为均去信仰、去权威。在一定意义上讲,阅读是一种个人行为,关乎个人的兴趣爱好,具有私密性。当然,我们关注QQ群、微信群育儿社群的阅读,聚焦的不是阅读行为与阅读者个人之间的关系,而是群体阅读倾向及其社会意义。

阅读是无声而孤寂的精神交流活动。当阅读者以家庭为单位、以家长为代表,徜徉于虚拟的网络世界,隐去真实的身份信息,在现实生活中熟人圈子之外无所顾忌地展现真实的一部分自我,经常在畅所欲言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除非刻意线下联系,仅凭群里的昵称,即使在茫茫人海中擦肩而过也不可能辨认出来,一般不会对现实生活产生影响,这是QQ群、微信群育儿社群的特殊魅力。阅读是与私人经验、私人感受、私人情感等密切相关的属于私人领域但不仅限于私人领域的事件。阅读的私人领域性质,可能正是私人书单获得青睐的原因;当私人书单进入别人视野的同时,已经离开私人领域进入公共领域。

家长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有责任“监护”未成年人的精神食粮。目前,儿童文学出版的“把关人”位移、教师与家长的“意见领袖”偏差等众多原因,导致广为流行的一些少儿书单有待商榷。从书单到家长购物车再到未成年人书架,移动端育儿社群正在小范围地发挥着一定的影响力,对一批批好读书、读好书的孩子的成长功不可没。往大的方面说,活跃于移动端育儿社群的那些重视阅读的家长,正在为营造全民阅读氛围、推动出版行业发展、促进教育事业前进尽自己的绵薄之力。目前,移动端育儿社群毕竟是小众的、民间的、心血来潮的,如何提炼其精华并稳定、持续地提升其社会价值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单位: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期刊社

参考文献

[1] 张晓蒙, 许洁. 从文化产品的外部性看少儿图书内容“出位”的危害及应对[J]. 出版发行研究,  2013(12).

[2] 崔子修. 网络空间的社会哲学分析——从技术、利益到伦理[D].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