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远

孩子不爱学习,是老师和家长最大的烦恼。

面对不爱学习的孩子,到底应该怎幺办?很多家长、老师做出的就是简单的反应性行为——限制他们玩耍,诱导、劝说或强制他们学习。这通常都会激起孩子的反抗。即便屈从,由于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他们也只能是装装样子应付差事,加上不会学习,根本就学不出效果和感觉来。学习对这些孩子来说简直就是活受罪!如果家长、老师的这些简单行为就能让孩子认真学习的话,那世人必定都是成功人士,不会有什幺学困生和厌学生了。

怎样帮助这些孩子呢?首先我们要知道,孩子的学习问题,无外乎就是不爱学习和不会学习两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为不会学,加上基础差,孩子听不懂老师的讲课,跟不上老师的进度,读不懂也不会读教科书和参考书,作业不会做,考试的感觉就像是拿脑袋撞墙。他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的都是麻木、挫折和痛苦,于是就越来越不爱学,越不爱学就越不用心,越是马虎应付就越是进入不了学习状态,体会不到学习的成就感和乐趣。因为不会学,不会把新的知识吸收进自己的知识体系,不会在学习中制造乐趣,不会通过改进方法来提高学习效率,就会陷入“不会学—不爱学—学不会”的泥潭里难以自拔,长期被学习困扰,成为学困生。

学困生的“困”,既是“困难”的“困”,也是“围困”的“困”。而他们一旦突围,往往不是突围到学习的高地,而是冲出学习的范围,沉溺于不良嗜好,堕入更深的深渊。老师、家长对此常常束手无策。

我们要看到,部分学生一进校就是学困生和厌学生,而很多学困生和厌学生则是现有教学体制的产物。现有教学体制不仅缺乏厌学防御机制,也缺乏帮助机制。教育,好像就是要通过无情的淘汰来选拔优秀学生。于是,学校就成了成绩好的学生的角逐场和学困生的看台。每个班级,就像马车用绳子拖着一群孩子在后面跑,学困生就是那些腿脚跟不上摔倒在地、却还被腰上的绳子继续向前拖的可怜孩子。他们自己爬不起来,即便偶尔挣扎起来,踉跄着跑几步又会摔倒。车夫因为要赶进度,也不会因为有孩子摔倒而减速,很少有人能把他们扶起来,因此马车还在继续拖动他们前进。有人说现在的教育没有把人当人,我深以为然。

怎样通过改革教学体制来避免大批量制造学困生和学习伤害?最根本的努力,还是应该打破应试教育的计划课程体制和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让孩子能在玩耍和思考中学习,在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的探究中学习。教师把教材讲解转变为激发兴趣、引导式和互动式教学,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学习的力与美。教改问题太大,我们在此不多讨论。

这里我们就戴着镣铐跳舞,探讨在现有体制内怎幺来解决学困生问题。我们再认真看看这些摔倒的学困生,一部分还在挣扎,一部分已经适应躺在地上被拖着向前,破罐子破摔,甚至拒绝尝试站立起来,因为他们不相信自己还有可能站起来。

点燃学习热情,学出成效和乐趣,是改变学困生的关键问题。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热情或者引导他们正确有效地学习,都会产生改变的契机。如果双管齐下,效果更佳。

本期的案例里,孙老师就别出心裁,通过允许学生考试时抄袭来点燃同学们复习和考试的激情,这不啻是神来之笔。这个案例的精彩,就在于老师发现并挖掘出了孩子们内心潜藏的学习热情,并把它巧妙释放到复习和答题上来。每个孩子都幻想有好的成绩。考试时最大的痛苦就是好多东西想不起来。其实老师考的东西他们基本都见过,只是因为没能充分理解和消化,没有足够的机会来重复和强化,考试时大脑中脆弱残破的记忆网络没有办法支撑他们进行清晰的回忆和思考,所以很多学生考试时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抄袭。

孙老师的巧妙之处,就在于明明是开卷考试却说是允许大家抄袭。这下可把大家做小抄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占这幺大的便宜还不好好准备小抄,简直就是傻瓜!于是考前大家都会思考哪些是考的内容,去查阅、比较,整理压缩成小抄。这一找、一读、一想、一总结、一抄写,到考试的时候再一看一写,就重复了七遍,肯定会产生显着的学习效果。这不就是在重复中精彩吗?坚持一段时间,孩子们自然学会了捕捉重点,理解、整理和总结这些知识,而且学会了积极主动地学习。

再接下来的“不许抄”但“允许讨论”,能帮助大家在考前复习记忆的基础上培养出相互讨论和交流的好习惯。加上适当的竞争和奖励措施的刺激,大家就会觉得复习和考试都很有奔头,充满了娱乐性、成就感和快感。

孙老师的整个引导过程分为循序渐进的三部曲:“抄考”“讨论考”“闭卷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学习热情都得以保持。他们已经养成了主动复习、积极应试的习惯,甚至因此对其他学习环节,比如预习、写作业等也开始产生热情。这样,回到常规的考试轨道上时,他们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都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生命,从此不同!

生命的精彩,就在于只要我们有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心,在任何逆境里都可以顺势而为。就像在帆船运动中,无论风从哪个方向吹来,运动员都可以调整风帆的角度,向既定目标前进。

如果你想抱怨,满眼都是问题;如果你想有成就,到处都是出路。

只要你有目标,全世界都会给你让道;只要你有心愿,全世界都会来把你成全。

(本栏责编 卢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