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素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要把科学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目标和内容。因此,教师应该把幼儿感兴趣的科学问题纳入日常教育范围,并变成能让幼儿充分动手、动脑的探索活动。

一、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师应抓住幼儿好奇心重的特点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在进行“空气的压力”的教学时,我把矿泉水瓶子下端扎了许多小孔,问学生:“我把水倒进扎有小孔的瓶子里,盖上瓶盖水会怎幺样?打开瓶盖水又会怎幺样?”孩子们非常好奇,马上开始讨论,经过试验和讲解也初步知道了什幺是压力。这小小的探索就成为他们心中科学精神的萌芽。

二、科学教育要贴近幼儿的生活

生活中存在着无数有趣的自然现象,它们都能吸引幼儿最初的注意力。如在“风的形成”的活动中,我给幼儿提供了扇子、打气筒、气球、吸管等多种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去发现风是怎样形成的。孩子们开心地边玩儿边学,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由此可知,科学教育内容要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才能使他们体验到科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保持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科学教育的方法应灵活多样

《纲要》指出,要保证每个幼儿都有充分与材料相互作用的机会。在“认识磁铁”的教学活动中,我为幼儿准备了磁铁和各种材料,并带领他们动手操作和观察,而后让每个人都说出自己的观点和发现。通过学习,孩子们明白了磁铁的特点和用处,还创造了几个有趣的小玩具。我认为,为了幼儿的个体发展,教师应该勇于尝试多种教学模式。

四、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流和合作意识

交流与合作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科学素质的增强和健全人格的形成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如在“有趣的静电现象”活动中,我让幼儿用吹足气的气球在毛衣上摩擦后放在小伙伴的头发上,让大家观察会发生什幺现象。在活动中,幼儿充分与同伴分享了自己的发现,享受着探索与协作带来的成就感,大家的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了。

总之,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儿童是知识的主要建构者。教师要支持和引导幼儿的探究活动,让幼儿真正地体验到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