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霭

书籍是人类知识、思想、文明的结晶,是走向进步的阶梯。温家宝在2009年的“世界读书日”指出:“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总量作了明确规定: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课文160篇(段)。这是从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语文能力的角度提出的具体要求。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深刻地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为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加强课内外联系,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长才干,学做人,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语文能力,提高阅读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好其他学科打下基础。

一、阅读点亮心灯,营造书香校园

氛围也是一种语言,是传递信息的独特形式。她充满了无穷的魅力,蕴涵着巨大的潜在的教育意义,起到“润物细无声”的独特作用。

一是校园环境创设浸润书香。走进我们的校园,就能看到教学楼东墙上镌刻着红色的 “书香校园精彩童年”八个大字和新建的“翰墨书香门廊”呼应:那一本书,一支笔的造型,显得那幺简洁、庄重;40米长的文化墙上,蓝白相衬的浮雕画抒写着孩子们幸福快乐的心声。学生教学楼楼道中央六根粗大的廊柱上悬挂着反映“自立自强”“勤奋、勤勉”“ 乐学、尚学、善学”教育理想的标语。“滋天性润童心”,引领着我们追求更高的教育理想。

校园东墙边的橱窗里收藏着光明人奋斗的足迹,描绘着学生未来美好的蓝图。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说话”,让“学校的每一处角落育人”,让“校园的每一处景致怡情”。让学生目之所及、心之所思,处处皆经典、句句是至理,整个校园流淌着清新的书香气息,渗透着睿智的诗意。让学生在静态的校园文化中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精神。让学生真正与文化结缘,时时刻刻呼吸文化的空气,得到审美的启迪。

二是教学楼道布置别具匠心。每层楼的走廊横梁上都是“历史穿梭长廊”;从夏商周的传说,到秦始皇的统一,从楚汉相争到鸦片战争,从抗日战争到当代的文明,以年代为顺序,将大的历史事件一一反映。几千年的文明就在俯仰之间得到传承。教室门前那一幅幅精美的“中华成语故事”引人深思,令人畅想……

简约、精致的班牌上铭刻着“用眼睛收藏世界,用大脑收藏书籍的”口号和“不求一日成功,但求每日一步!”的班训,充满着祝愿与希望的“教师寄语”,书写着师生们的美好愿望;漫步学生走廊,散发着书香的“亲子共读、朗读竞赛、书法国画”宣传牌配上漂亮图案,或古朴,或活泼,或精美,有的悬挂在走廊上方,有的贴在墙上。在学生们视线所及的地方,温馨而醒目的课堂常规小儿歌,激励着学生们超越自己,追寻梦想。

三是“书香”班级创建各具特色。每间教室都设立了读书专栏,张贴推荐书目、读书心得等,十几个班级图书角,就是十几个小型阅览室,学生们在这里沐浴着文明,传递着友情,爱读书,读好书,蔚然成风。充满书香的教室,是学生们的福地,他们在这里畅游书海,尽享读书的快乐,寻觅着远大的理想。

二、阅读点亮心灯,打造精品课堂,指导读书方法

一是挖掘课内资源指导阅读方法。每一节语文课,教师都将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方法、阅读习惯的培养作为重点训练项目,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创新学习方式,提高语文素养。

二是我们通过每周一节“自由阅读校本课”的开展,进行各种不同的课型探索,如名着推荐、阅读成果汇报、趣味阅读、竞赛闯关等模式,实现“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大面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三是分阶段调动课内外阅读兴趣。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

1.指定阅读之一——经典诗词诵读。一个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只有达到课本的4~5倍,才会形成语文能力。如果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至六年级毕业,学生积累了100多个寓言、200多条古今中外名言警句、300多首古今诗词、1000多条成语,那幺这个学生必然文笔流畅,出口成章。我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涵着数千年的文明和丰厚的文化积淀,为了让学生们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和传统美德的熏陶,我们推出经典诵读活动。

2.指定阅读之二——优秀儿童文学、经典名着。学校在学生们的推荐、老师的精选、领导的把关下,为各年级选择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阅读品位的必读书。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较低,识字较少,就以童话书、绘本书为主;中年级学生识字有所增加,社会性心理水平有所提高,因此,增加儿童小说以及较适合儿童阅读的经典小说、科幻类作品、浅显的历史读物、科普读物;高年级学生由于独立阅读能力已经形成,认知水平与社会性心理水平相对较高,所以,增加现代、当代文学作品以及适合学生阅读的历史、地理、天文书籍和较有品位的科幻作品。

为了调动学生诵读兴趣,我们还设计了多种诵读形式,如配乐读、拍手读、分组读、男女生对读、师生合作读等,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出声、形、情、味和神采。每天的诵读,使学生提高了记忆力并增加了积累,还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阅读点亮心灯,组织实践,搭建展示平台

我们通过各种形式新颖的活动为学生营造一种读书氛围,让这种氛围感染学生。

一是组织实践活动展风采。每个班开展小小故事会、童话剧表演、学生读书作品展、儿童文学研讨课观摩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还有全校性的大型活动,例如“祖国在我心中”诗朗诵比赛和手抄报大赛及“经典诵读大赛”,从低年级的《祖国像妈妈一样》到高年级的《祖国,我深深爱恋的祖国》《少年中国》,一首首饱含着爱国热情的诗歌,一张张色彩鲜艳、内容丰富的手抄报,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学生们心中激荡着的爱国热情。

二是指导诵读习字天天练。我们提出了“我锻炼,我诵读,我成长”和“我习字,我快乐”的口号,每天早晨,学生们排着整齐的队伍,锻炼完之后,要高声诵读一首诗歌。每节课间,要求学生们轮流,参照字帖,在水写板上练习毛笔字。

三是鼓励语文课前三分钟,各班级举办“课前三分钟,天天跟我读”活动,低段以“我推荐,你诵读”的形式,中高段以“名人名言”、“书海拾贝”、“好书推荐”等小板块,向同学们介绍看过的新书、好书,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四、阅读点亮心灯,营造书香家庭

家庭也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阵地。为此我们和家长进行了多次沟通,获得家长的认同与支持。

家庭教育是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父母与孩子一起阅读一本书,带给孩子的是一生受用不尽的亲情与感动。试想,在电脑、电视充斥家庭闲暇时光的今天,在一盏台灯下,父母与孩子紧紧相拥……我们理想的家庭教育,不需要大篇幅的说教,更不需要疾言厉色、面红耳赤,以自然的生活影响人,以平和的心态感动人就够了。

基于这样的设想,我们号召家长们营造书香家庭,每天抽出半小时的时间,跟孩子一起读读书,看看报,聊聊心情;帮助孩子们每周完成一篇“书虫成长记录”,鼓励孩子们将阅读中的感受记录下来。至于孩子写的多少、质量好坏,需要逐步提高要求,经常鼓励孩子,哪怕他有一点心得,只要他愿意动笔写下来,就是一个好的开端,就会离成功更近一步,因此,家庭阅读要求完全可以随性,随意,没有压力的阅读将是孩子爱上阅读的第一步。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每天太阳落下之后,一个叫小利的孩子就会扛着梯子,把街灯都点亮。愿我们都来做这样的点灯人,把一本本有趣而耐人寻味的书带给孩子们,点燃他们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欢乐,在阅读中收获希望,在阅读中幸福成长!

我们行走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道路上,书香弥漫,书声琅琅;阅读将会撑起一片湛蓝的天空,吹来一股清新的春风,撩起一溪明净的活水,点亮一盏美丽的心灯。徜徉在阅读的幸福和温馨里,每一个孩子都享受着成长的快乐,每一个生命都绽放出最美的色彩,每一颗心灵都充盈着温暖与感动。于是,一个嘹亮的声音在我们心中唱响:让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