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庆

随着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物质和文化原生态的追求日益迫切。鸡鸭要吃自然放养的,蔬菜要吃无公害的,饮料要喝纯天然的,看碟要看原装版的,度假选择生态游……我想,课堂教学的追求也是如此。社会大课堂,课堂小社会。我们理应引领学生追求真实、自然、有效和充满生命活力的绿色课堂,还课堂教学以本色。

真实。课堂教学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种学与导的尝试。课堂上难免会出现教与学的矛盾,也会发生教学设计意料之外的事情。这些都是原生态的东西,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真实本质。反之,就课堂表征而言,如果学生回答得近乎完美,甚至是“标准答案”;教师的教学过程流畅得天衣无缝,几乎是教案的复制,就难以让人信任,难免给人留下虚假的感觉。这说明,执教者要敢于展现课堂教学活动的“缺点”,寻找化解“教”与“学”矛盾的艺术,使教学活动围绕教学目标正常开展下去的教学技巧。我们宁要有缺陷的真实,也不要虚假的完美。

自然。课堂教学如同一本由学生、教师和教材甚至是教学技巧一起协同完成的“书”。既然是书,就要讲究开篇和结尾,讲究起承转接。课堂教学的“起承转接”是什幺呢?就是教学环节的过渡。为了保证教学环节过渡的自然,应该注意增强板块意识,力求简明扼要。因为简则明了,简则灵动,简则大气。所谓板块,就是将若干个小环节整合成相对独立的小整体。板块之间有很强的内在联系,但在教学的“序”上并不一定要完全按照教师课前所预定的那样,而是因学而变,顺学而教,灵活呈现。这样才不会受到教学设计的束缚,产生环节生硬、教学呆板之感。

有效。当前课堂教学的一个特点是师生交流多,课堂气氛活跃,特别是在汇报课、观摩课、示范课、研讨课等公开课教学中更是经常可以看到:执教者不断提问,学生对答如流,师生间的交流似乎非常顺畅。可是,如果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一切都是安排好的,师生间并没有进行真正的、有效的交流。当然,课堂教学的有效,除了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与文本交流的有效,还应包括复习导入、课堂提问、小组合作、情境创设等其他教学活动的有效。

活力。一位家长看到他的儿子不爱吃饭,就把一个椰壳锯开,用它盛饭,结果儿子胃口大开,吃得津津有味。这种现象称为“椰壳效应”。“椰壳效应”给予我们的启示是:把教学活动巧妙地包装一下,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时代的教师,就应该像一位资深的向导,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从而使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一句话,绿色、低碳,是课堂教学的应然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