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丽新

自习课上,大多数孩子在安静阅读或者写作业,女孩怡(化名)的东张西望就显得特别突出。不仅如此,她还不断试图和旁边的同学说话,故意去拉前面男同学衣服上的帽子,不打招呼就去拿同桌的铅笔……争执声在教室里传开来。我放下自己在看的书,轻轻走过去,轻声说:“怡,我非常遗憾,直到现在你还是不怎幺爱阅读。而且,你在自习课上还不断打扰旁边的同学看书。既然你上课时没有上课的样子,那幺,下课时你也不应该有下课的样子。今天所有的课间,尤其是午饭后,大家都出去玩的时候,请你除了上厕所、喝水,都留在座位上,好好反思应该如何上课。”我的声音虽轻,但在安静的教室里足以让每一个孩子听见。

电脑课下课后,老师向我反映:有几个孩子违反规定,不好好按照要求练习电脑操作,而是偷偷上网打游戏。我向全班同学宣布:“这几个同学不知道怎幺上电脑课,那幺,他们的下一次电脑课取消,留在教室里,我来跟他们讨论如何上电脑课的问题。”在第二周的电脑课前,我当众留下了这几个孩子,陪他们坐在教室里,请他们认真反思,然后依次跟我交流“应该如何上电脑课”。

班上的男孩子在玩一种卡片游戏,几乎每个男孩都有一叠卡片,一下课就开始玩,很多男孩都很入迷。这些孩子大都不会在上课时间去碰卡片,哪怕是自习课上。但是淘气的黄同学有一次在英语课上抓了几张卡片放在桌斗里玩,被我发现。我提醒他:“我们的班规一直是‘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你在不该玩卡片的时候玩卡片,今天一整天的课间你都不可以再玩卡片,只能看别人玩。”

我对这些事件的处理,都是在让孩子体验自己不当行为带来的后果。

每一个孩子都不尽相同。有的孩子是真的记不住教室里的规则;有的孩子是个性强,需要不断地反复体验,才会确信教室里的各种规则是必须遵守的。当孩子出现违反规则的不当行为时,教师可以宽容,但也许会失去学生的信服;教师可以惩罚,但也许会破坏师生的合作关系;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体验后果,这会让教育更有效。

一、体验后果有别于接受惩罚

体验不当行为的后果有别于接受惩罚。惩罚一般都是让孩子去承受他们极其不愿承受的东西,并通过让他们害怕再次被惩罚而不敢再犯。而体验不当行为的后果,是在让孩子明晰行为规则。

每学期初,我都会向孩子们反复强调:作为一个学生,管理好自己的作业本是分内事。如果作业本没有带来,就要承担后果。这种情况下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一是向我借手机,打电话请爸爸妈妈把作业本送过来;二是重新做一遍。对于这个规定,孩子们一致认可。事实上我班很少有孩子说“作业本忘了带”。

但是,偶尔还是会有粗心的孩子把作业本忘家里。当他们告诉我“老师,我作业本忘在家里”的时候,我从来都是心平气和地问他“要不要我借手机给你”,孩子们会自行定夺是打电话请父母送作业本过来,还是主动补写一遍。体验过这种后果的孩子,一般情况下不会再出现忘带作业本的情况。

如果教师听闻学生没把作业本带来后马上急躁,并简单粗暴地给予各种惩罚:罚抄课文,罚做值日,罚跑步……这样的惩罚与“忘带作业本”之间没有逻辑上的关系,往往只是强迫学生服从或者伤害学生。惩罚容易引发学生的愤怒、憎恨甚至逆反,而不能教会学生承担责任。

请家长送作业本过来或把作业补写一遍,这个后果与“忘带作业本”之间存在逻辑上的关系,体验这个后果对孩子来说具有教育意义,他们会从中学会担当。

二、体验的后果要与它相对应的行为比例适当

让孩子体验不当行为的后果时,要注意和它相对应的行为比例适当,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有一天午饭时间,我去教室,准备带学生排队去餐厅。还没到教室门口,就看到罗同学从窗口跳出来。他落地看到了我,不免又是紧张又是惭愧。

我能理解他:无非是淘气、逞能,想在同学们面前显摆,享受没有被老师逮到的那种隐秘的快乐。但是这个行为可能有可怕后果——骨折,我不能无视之,不然,这个行为还有可能导致其他孩子效仿。

因此,我当众对罗同学说:“这样从窗口跳出来太不安全了!请你从门口回到教室里的座位上,好好反思应该如何从教室走到走廊。等我们整好队伍开始走了,你再跟上来,排在最后。”

罗同学蔫蔫儿地回座位上去了,看起来非常难受。因为我对进餐厅的队伍要求不高,而且同意他们不按身高排队,可以和好朋友排在一起走,一路上可以说说笑笑。所以,去餐厅来回的路上,是孩子们非常享受的愉快时光。但是,罗同学因为今天的不当行为,要承担这样的后果——失去了和好朋友并肩行走、说说笑笑的机会。

罗同学跳窗一事,如果我严加斥责或者惩罚他反思10分钟,都可能影响他进餐的时间和食欲,不利于他的健康成长。而且,在别的同学都高高兴兴就餐时,让他饿着肚子留在教室反思,只能导致他对教师的怨恨,而不可能真正促使他去自省。但如果对跳窗事件不处理,罗同学不用去承担做错事的后果,就不利于培养他和其他孩子的规则意识。

三、体验后果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学习规则

当孩子有不当行为之后,教师不用过多地说教或者警告,更不该有威胁。“给予第二次机会”也并不可取,孩子下次大有可能再次尝试对规则的挑战。让孩子体验不当行为的后果要及时,其目的是制止不当行为,让孩子学习并遵守规则,而不是去羞辱他们。

有一次午饭前的自习课上,我留了大概5分钟的抄写作业。大部分孩子都自觉地完成作业,然后安静看书。午饭后,孩子们都出去玩了,我在教室里开始批他们的抄写作业。批到小吴同学那一组,发现小吴同学居然没交作业。我抬头看,小吴同学在看书。一了解,他的作业还没写!

我要求他先补完作业,然后留在座位上反思,不准再看书。——午饭后的自由活动时间有40分钟。他因为没及时完成作业,就必须承担相应的后果。

在他补完作业并反思10分钟后,他向我道歉:“老师,我错了,不应该不写作业就看书。”我和他讨论:“我知道你喜爱阅读,同学们在自习课上写作业的时候,你在看书;同学们午饭后在外面玩的时候,你也在看书。对你来说,看书是你最喜欢的事。我也认为看书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我也喜欢看书。可是,如果我也像你一样,只做自己喜欢的事,那我会不会耽误上课?会不会耽误批作业?你去想想,你应该要遵守一条什幺样的规则?”

小吴同学回座位上继续反思了大概5分钟后找我,对我说:“老师,我知道了,我要遵守这样的规则:先做必须要做的事,再做喜欢做的事。”

这个体验不当行为后果的过程,也是小吴同学学习规则的过程。这条规则是在他承担了后果之后自行悟到的,他在今后就能够比较好地遵守。这样的体验,也能帮助他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结语】

教师要用合适的方式帮助孩子们认清他们的不当行为会带来什幺后果,帮助他们明确: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在学习和生活习惯中确立秩序。不当行为的后果坚实如墙,它们可以制止再次发生相同的不当行为,而且能向孩子们传递出清楚的信号,告诉他们应该遵守规则。

在我们班,体验后果是非常普遍的日常行为。孩子们从不断的体验中学习并真正接受各种行为的规则,各种不当行为也就自然减少了。

(责 编 卢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