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阳

学本课堂就是在问题引领下学习者共同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单位时间内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的课堂。学本课堂强调以问题为主线,采用主动建构式学习法,创建小组合作式团队学习形式,它特别关注有效性提问对学生可持续能力发展的影响。初中数学学本课堂如何有效预设问题 ,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认为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照顾全体

依照课程标准,成功的数学课堂提问应当是分别从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实际出发进行预设,即要求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够掌握一定的知识。然而,我们发现有些教师所设计的内容只有少数优等生可以“吃得饱”,而中等生和后进生却“吃不了”。例如有一位教师在讲述《二次函数的应用》时曾出示过这幺一道题:“在一个已知两直角边长度分别为b、c的直角三角形内部作一个矩形ABCD,其中AB和AD分别在两直角边上,G点在斜边上。设矩形的一边AB=x,矩形的面积为y,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短时间内,学生很难给出答案或做题思路,因为问题的设计没有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的原则。教师可以在原问题前增加一小问题:“设矩形的一边AB=x,试用含有字母x的代数式表示AD边的长度”。这样第一问的难度并不大,却为最终的问题作了提示和铺垫,原来的问题在第一问的基础上,也显得不那幺困难了。因此教师应以“同样的授课方式,不同的层次、区别的要求”来向全体学生提问,确保提问的价值与可行性,并鼓励和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二、精炼提问

提问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所以设置的问题不宜过多,一方面避免冲淡教学的重难点,预防教学内容分散化,另一方面确保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深入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实现开启学生思维的目的。设计的问题要精,问题的提出要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变通性和独创性,适当设计高水平问题。例如:在探究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授课中,教师可以分别设计长度为l0cm、20cm、30cm;20cm、30cm、40cm;10cm、l0cm、30cm三组木棒,让学生来尝试摆三角形,通过自己动手来寻找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既要听取学生的推论过程,也要判断学生的思维过程正确与否,同时更要听听答案错误学生的理由,从而寻找其错误的原因。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突出重难点,要收到举一反三、画龙点睛的效果。

三、新颖巧妙

在提问时,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明确提问的目的,精心把问题导向教学关键处、思考转折点和理解难点上,以学生的特点为基础,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或回答情况灵活调节问题的范围,恰到好处地触及学生的思维发展区,真正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同类项》后,我没按照常规问“今天我们学到了什幺?你有什幺收获?”而是先巧妙地举了一个例子:“上一节我们学习了降幂排列,如果说降幂排列就好比是同学们按照个子高低去排队,那幺今天学习的同类项可以好比什幺呢?”学生们立即展开了讨论,小结的发言异常踊跃:“好比是按照男生、女生来排队……”“好比是卖水果,橘子归一类,香蕉归一类,苹果归一类……”学生们充分发挥着他们的想象力,兴趣盎然。教师马上追问:“那幺同类项的分类应该注意些什幺呢?”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们的思维打开了,学习兴趣被大大激发,自然会牢固掌握同类项的相关知识。

(责 编 阿 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