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培业

教育在文化存续与传承的功能与价值,在理论上,对我们而言早已不再有什幺根本性的分歧了。然而,在教育实践中,人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传承与弘扬,一直都有不同的见解与主张。

厘清认识:“自己固有传统”

针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理解,至少需要我们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并由此建构我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观念:明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与核心价值取向,知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缘起、形成的历史轨迹与内在动因,懂得构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要素与呈现方式,清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下现代世界的基本诉求与未来走向。

我们需要深度检省自己对文化传统的态度和行为。不可讳言,我们对传统文化曾一度迷失,导致了在全球化、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某些领域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去中国化、去民族化的倾向,甚至已经影响了一些年轻人的文化心理、民族性格。长此以往,就会使我们的学生渐渐成为无“根”的一代。

对话过往,着名汉学家、德国波恩大学汉学系主任顾彬先生的观点,不能不为我们所重视。他说:“中国在其革命的进程中常常淡忘了对自己固有传统应有的重视,取而代之的却是对所有所谓新生事物的偏爱。”“对所有所谓新生事物的偏爱”不乏有其合理性,每一个人都应享有追求、喜好新生事物及拥抱变化、顺势而为的自主选择权。正如《易经》所言“与时消息”“与时偕行”“与时俱进”一样。然而,使我们能够合其“时”的前提又是什幺呢?顾彬先生也给出了他的见解,那就是“自己固有传统”。笔者认为,当我们言及“传统”之时,人们常常把它视为“保守”“落后”的代名词,随之而来的便是无情地批判、抛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种做法几乎成为我们应对传统的基本模式。

建立自信:源于传统文化

传统是一个民族高度浓缩了的记忆史,它以充溢着原创精神的爆发力塑造了一个民族的精神信仰、理想追求、价值判断、审美情趣、情怀境界、思维范式、行为习惯等。对中华民族而言,传统就是她的原创,传统也是中华民族所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理由。如孔子言,“温故而知新”,传统哺育一个民族的创造精神,孕育着一个民族的明天。否定、放弃传统,当下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的未来又将在何方?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华夏文明五千年历史的结晶,传承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源于对中国文化的自信。拥有对中国文化的自信,离不开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学习与研究。尤其是在学校教育生活中,应使学生走进中国文化,亲近中国文化,并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的灵魂深处扎“根”立“心”,从而建构学生的民族文化人格。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必然要成为全面研发、编制关乎传统文化课程的重要资源。

有鉴于此,我们在课程理念上,着眼于将反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构筑课程体系的不同维度,形成学生学习、研究的对象。在整个课程架构中,有以打造具有民族文化特质的“精神底子”为出发点,立足德行长养、心智启迪的传统蒙学经典系列课程;有立足文史哲一体化的中国文化经典阅读系列课程,以求深入典籍,利于促进学生洞察、感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精神、价值理念、审美情趣、心智模式;有利于学生强身健体的中国传统体育运动与游戏课程;有利于学生感受中国审美符号、提升审美情趣,包括反映中国传统工艺匠心的中国艺术教育系列课程;有利于学生走进历史文化现场,进而发现、体验、感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游学课程。

对中国传统蒙学经典,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学习与研究,我们要求超越传统的记诵之学,不以语言积累、疏通文意为终极目标,强调以文本材料为载体,深入典籍,探索文本蕴含的文化精神和历史意蕴,推动学生与元典对话交流,从中进一步感悟古圣先贤的智慧和情怀,体验古人的学养和德行,进而为自我的成长树立榜样、寻找标杆。

中西会通:教育新样态的探索

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的同时,不能忽视西方文化的精华与价值。因为,西方文化的精华与价值是我们认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参照系,是我们站在人类文明的长河里,领略域外文化、丰富精神营养的重要来源。

中西会通班是鹤立教育的中小学生教育实验项目,旨在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精华融会贯通的教育新生态、新模式。它通过打破传统学校模式,建构现代学校新样态,努力培养融会中西、贯通古今的新人。

在鹤立中西会通班,我们针对中国文化典籍,一方面开展基本的诵读与阅读理解,另一方面就是展开有主题、有目的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特别是在研究性学习阶段,我们提倡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研究对象,确定课题。

在会通班的教育生活里,学生自主建立、订立学习与生活管理规则;自行拟定阅读计划与假期生活计划,自主管理阅览室;自主创办流动图书馆为校外儿童阅读提供书籍;定期召开学生生活交流、评价与研讨会。在课程建制上,我们为学生开设逻辑学,使学生的独立思考、批判思维的建立与形成有其智力上、理论上的依据。在学习方式上,我们主要有自主汇报学习、研究讨论学习、合作分享学习、辩论生成学习等,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智慧的增长与独立人格的成长同步。在课程资源上,我们有意识选择美国《科学启蒙》和英国GCSE理科课程,以及目前国际社会主流的STEM课程,将之纳入学生的理科综合课程。

同是,我们立足于学生公民意识、责任意识、规则意识、服务意识,以及民主、平等价值理念的培植与建构,引导学生具有审视自我价值的理性,以及追求独立人格的勇气;培养学生大胆尝试、敢于探险、积极进取的探险精神,培养学生具有“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严谨与缜密,鼓励学生拒绝简单接受、敢于挑战权威,建构自己的问题意识和怀疑精神,提升自己的批判意识和思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