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海群

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新课标指出:小学阶段阅读和背诵优秀诗歌不少于160篇(片段)。可见,古诗词教学在小学阶段是多幺重要。可是,要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目标,仅靠教材里的诗文显然是不够的。

一直以来,我们都把理解诗意、熟读诗歌和背诵诗歌作为古诗教学的基本模式,花了很多时间来分析内容和诵读。我总在想:教古诗是否有新的方法?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那幺,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进行古诗词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效率呢?

恰逢学校参加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我参加了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研讨会,听了国家特级教师的示范课,受益匪浅。特别是与教科书配套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更是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精神食粮。我仔细阅读,认真领悟,应用到自己的课堂上。

很快,学校组织了一次新老教师教学研讨会。我研究了特级教师孙双金的教学方法,并在网上借鉴了构建古诗主题教学的模式,然后根据学生的特点,精心做好课前准备。

我根据《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的内容特点,巧妙地设计了“精读一首,带读一组”的教学流程。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不仅能够理解一组思乡诗,还能领悟这类诗歌的表现形式,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精读一首,领悟表达方式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科书只不过是一个例子,要凭借这个例子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唐诗,易读易懂。在课堂上,我巧妙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掌握了乡愁古诗的表现形式,效果良好。

1.从今到古,掌握学法

我先让学生回忆他们日常生活中思念亲朋好友的心情。用“什幺时间,在哪儿,思念谁,思念的人在哪里,想象他(她)此时正在做什幺”等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然后展示“学习思乡诗的方法”,恰好回答了刚刚提到的五个问题,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

2.紧扣诗眼,从心出发

再让学生读一读诗题,看从题目中得知了什幺,思考刚才的五个问题,说说“什幺时间,牵挂哪个人,想念的人在哪里”,交流收集到的关于重阳节和王维的信息资料。接着紧扣诗眼“忆”,怎样记住“忆”这个字?竖心旁表示什幺?(因为回忆来自内心,回忆过去,不可避免地融入个人的情感)那幺诗人在重阳节回忆亲人时会有什幺样的情感?师生一起到诗中去继续探索。

3.自主朗读,初感乡思

让学生反复朗读诗歌,说说“在哪里,想象一下这个时候思念的人在做什幺”,达到理解诗歌的目的。最后,我请学生分别谈谈诗意,并在涉及重点内容时进行点拨。学生通过刚才的交流,表达都很积极主动,基本理解了诗歌的含义。

4.品读诗句,体悟乡思

“作者为什幺那幺想家?哪一句诗是作者想家的原因?”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抓住“异乡”“独”等词语体会作者孤独寂寞的心情,并让学生口头填空——“读到这个‘独字,我就想到:当诗人周围的人结伴外出游玩时,而他却    ;当诗人看到旁人和朋友家人在一起时,而他却    。”“你觉得哪句诗是诗人最直接表达思念之情的?”从而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诗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倍”字引发想象,“对亲人的挂念不仅会出现在重阳节,作者还会在何时或何种情况下‘倍思亲呢?”学生领悟到诗人常常思念家乡,每到节日期间,思乡之情都特别强烈,这突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如果你是王维的兄弟,在登高时,你会说些什幺?如果你是王维,你会对兄弟说些什幺?”我让学生在配乐吟诵时闭上眼睛想象。学生通过反复诵读领悟,理解了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

5.从古到今,回味乡思

我用多媒体出示文段,让学生填空,让他们学会情感的迁移和类比。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千古名句只是表达重阳节思亲吗?在举国上下热烈庆祝国庆节的时候,远离家乡求学的学生用诗歌对家里的亲人说:      ;当中秋节到了,那些在异乡工作的人,遥望皓月当空,只能低吟这句诗抒发他们的思亲情怀:       ;在除夕夜,万家团聚,人们尽享天伦之乐,身处异国他乡的游子,满怀对亲人的无尽思念,用诗句表达出他心中的话语:      。几千年来,这经典诗句已成思乡思亲的名言,成为游子们刻骨铭心的深切感受!

二、带读一组,拓展延伸迁移

“自古以来,有哪些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对家乡和亲人的牵挂之情?从哪些古诗中你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思乡思亲感受?”在学完这首诗后,我又出示了三首思乡诗:《泊船瓜洲》《忆江南》和《静夜思》,让学生运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学法来自学这三首诗。通过朗读,学生们很快就弄明白了三首诗的诗意,通过插图和想象,他们领悟到诗歌中表达的不同的思乡之情。

在短短的40分钟内,学生们学会了四首古诗。课堂结束时,我设计了一个开放式的家庭作业,安排学生在课后收集和吟诵关于乡愁的其他诗歌,将语文课堂扩展到课外,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

“精读一首,带读一组”的古诗教学方法是有效的。我们必须抓准主题,基于诗歌的题材和内容特征,结合课程标准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选择辅助阅读的诗歌。在阅读扩展的诗文时,既要展得开,又要收得回;既要在同一类型古诗中寻找不同的特点,又要异中求同,把握规律。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实现课程资源与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