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玮

我曾经是一名很厉害的初中数学教师。“厉害”到什幺程度呢?学生无论问我什幺题目,我看一眼就知道怎幺做。有一段时间,我甚至要求自己直接能把答案报出来。在我“功力”最强的时候,学生对我的景仰如同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最景仰我的当然是那些学霸,因为他们是高手,才真正知道我的厉害。那些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有点“不明觉厉”,也就是不怎幺明白,但觉得我看起来像是很厉害的样子。既然好学生都认为我厉害,那我一定厉害。

曾经的好学生长大之后不一定就是好老师。对于那些数学不够好的孩子来说,我相当长的时间里都不能算是一个好老师。在我看来一眼就能看出答案的题目还有什幺好讲的?于是,我便时常在板书“由此很容易得出”时,收获不少迷惘的目光。

所幸我具备反思精神,很快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教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不能只顾自己讲得痛快,而忽略学生学的能力的提升。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识到,教师能够教给学生的东西分三个层面:事实、方法和思维。有标准答案的知识通常属于事实层面,靠死记硬背与机械训练就可以解决;然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学会了方法就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到了思维层面,学生就具备了批判精神,开始独立思考,质疑书本质疑权威,他们便可能发现教材的问题,找到教师的漏洞。

明白了这些道理之后,我便调整了教学策略。我开始尝试混合使用三种教学方法。

第一种教学方法是常规的老师教学生。总有一些东西需要直接传授,而不必让学生自己探究,为提高效率,教师适当的讲解与点拨不可或缺。

第二种教学方法是让学生教学生。既然为学而教、以学定教,那幺学生能够自己学会,就不一定要教;有些内容学生可以讲,便让学生讲。学生的讲解方式与教师有差别,有些讲解甚至比教师更清晰,更容易让其他学生理解。

第三种教学方法是让学生教老师。有些学生在自己感兴趣领域方面的知识远远超过老师,遇到这样的学生,我一定虚心请教。

多年之后,我读一位家庭教育专家的文章,感觉于心有戚戚焉。这位父亲说,当孩子自己读了一个故事来问父母的时候,即便父母早就知道答案,也要表现出很好奇的样子,鼓励孩子讲给自己听。这样孩子会有巨大的成就感,于是产生更大的动力去阅读更多的故事来考父母。

掌握这一技巧的人往往获得成功。媒体报道过一位把三个孩子培养成博士的农民父亲的教育方法。农民父亲自己没什幺文化,他教育孩子的方式很简单,就是每天放学后让孩子把自己在学校里学的东西讲给他听,如果他能听懂,就说明孩子真的理解了。这位农民父亲没知识、没文化,但他是朴素的教育家,因为他明白一个道理:教是最好的学。

我们希望孩子未来成为什幺样的人?是唯唯诺诺还是独立自主?是僵化保守还是机智灵活?未来有很多新事物在等着人们去认知,孩子只有跨过我们,超越我们,才能拥有更加广阔的未来。

(本栏责编 晓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