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梅

近年来,场馆中的非正式学习越来越被关注,博物馆、科技馆、植物园等,成为学校教育的新领域。场馆教学和学校教育在空间、内容、方式上的不同,必然导致在场馆学习中教师的教学目标、内容、方式、学习评价的变化。根据课程设计,我校学生走进河南中医药大学,在“学、问、思、辩、行”的课程理念下,在项目式学习中体悟中医药文化的神奇。

一、在学习场域的变换中开展高品质学习

河南中医药大学校内,百草园、标本馆、中药馆、医史馆……有太多新奇的场馆空间等待学生去探索。学习场域的变化,让学生从“校园”来到可以自主选择的“学园”。每次的场馆学习,都以“物—器—道”进阶设计,学生围绕一项核心任务,进行项目式学习。突破单一、有限、平面化的校园学习空间,打通走向生活世界的立体学习场景。同时,多年级的学生在同一大学场馆学习,关注目标不同,学习重点不同,力求让学习深度展开。每年认识一个中医历史名人,进行相关阅读;每年体验一套中医健身技能(金鸡独立、五禽戏、八段锦等),了解其中涵盖的中医奥秘;每年选取一个“物象”进行探究并动手操作(药茶、标本、香囊、艾条、推拿、抓药)。

二、学习目标的多元满足学生不同兴趣

场馆研究性课程学习是一种跨学科的探究性学习。由于学习内容多元,学生起点不同,要让不同程度、不同特长的学生都能在同一次场馆学习中找到学习兴趣点,并在相互合作中实现齐头并进,存在着一定难度。我校根据学习目标的不同,分年级从众多中医药材料中各选“一物”进行探究,在探究“一物”的同时,又将相关人、物联系起来,收到“识一物,通万物”的学习效果,为小学生建立初步的“认知方法论”。对于中医药场馆的学习目标,我们不能仅仅按照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分类来确立,还需要细化中医药与劳动实践、中医药与阅读、中医药与美育、中医药与体育、中医药与信息技术多维度的研学目标。

三、教师在角色转换中激活课堂

学校教育,基本都是在一个固定的教室,由一位学科教师进行独立教学。而在场馆的研究性学习中,教的主体在不断变化,学校教师、大学教授、大学生志愿者都可以成为课程的开发者、教学的参与者。在具体实施中,大学教授是课程框架的构建者。因为中医药知识过于专业,内容渊深庞杂,需要他们从专业的角度去选择适合不同学段学生学习的内容。同时,在与学校教师的对话中,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以便调整学习内容和方式。

场馆中的讲解者是受过专业训练的大学生,但他们的讲解比较专业,很难被小学生完全理解。这时就需要学校教师对讲解内容进行“二次释疑”,通过讲故事和互动演绎,让学生了解中医药专业知识。场馆学习中,要让学生即时产生思考,并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带队教师要协助大学生志愿者进行知识的习得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并对学生的参与态度、合作能力等进行记录和评价。

以四年级中医药场馆学习探究为例。敏锐的音乐教师在带领学生现场学习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中医药的“五行”“五味”产生浓厚兴趣,尤其对“药”与“乐”两个繁体字的相似产生了疑问。音乐教师通过查阅资料,以“五”为线索,和学生一起探寻音乐与中医药文化的巧妙联系。《吾知道,五之道》一课,展示中医着作《黄帝内经》中的相关选段,让学生了解中医文化中的“五脏”与五音“宫商角徴羽”的对应关系,模唱乐曲《阳春白雪》,感受其疗愈身心的作用。

四、学习方式的重构改变学生学习状态

在场馆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不是简简单单的参观。丰富的场馆资源,让学生的学习由校园内的固定“套餐”变为可自主选择的“自助餐”,学生可以选择有共同志趣的伙伴一起进行探究。由大学教授、大学生志愿者和学科教师共同创建的“三师”课堂,不再是学科教师不停地讲,学生配合地听,而是让他们完成“学、问、思、辩、行”这一探究过程,并通过相互激发、相互合作完成一项项多学科知识融合的探究任务。以三年级“香囊”物象学习为例,由于每个人的体质有异,需要的香囊保健作用不同,加上每个人的艺术审美各异,想要制作的香囊外形特点不同。所以,这样的探究任务,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学生间的自由组合,能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在实际操作中对伙伴有新的认知,建立更融洽、更深厚的伙伴关系。

五、多元的评价方式让学习过程更有价值

研学过程是学生在前期阅读和提出问题的基础上,离开熟悉的班级环境,到一个陌生、开放式的环境中,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我校在场馆学习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协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且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能力的不同,区别设置场馆课程主题和教学目标。在课程中通过动态、多维度的过程性评价手法及时评定学生的研学效果;课程后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以PBL(项目制学习)成果展示、调查报告呈现等方式,可视化地展现研学成果,并对学生参加该项研学后的探究兴趣进行动态跟踪,以促进场馆研学方案的完善和提升,这让学习过程更有价值。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场馆学习将成为中小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阵地。场馆学习因其变换的学习场域,加上科普专家的参与,必将给中小学生呈现出妙趣横生、充满挑战的精彩课堂。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整合高校场馆资源,开发小学馆校课程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立项编号:2020YB0712)

(责 编 行 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