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利霞 李鲜玲

要想与幼儿和谐相处,就要先了解并尊重他们的兴趣、需要、想法、感情。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在日常行为中找到读懂幼儿思维的细节,找到解读幼儿心灵的密码,找到因人施教的方向,找到指导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依据。

一、观察,要能读懂儿童的思维

专业的幼儿教师应像儿童心理学家一样观察幼儿,通过幼儿的行为、作品和日常活动中的情境(或事件)去研究儿童,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教学决策。

要成为一个好的儿童研究者,幼儿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掌握分析、解释幼儿行为表现的方法。

二、观察,要能解读幼儿的行为

教师要研究幼儿的发展水平。一是将幼儿与同年龄段幼儿认知发展的一般特征相比较,以确定幼儿的发展水平是否正常;二是将幼儿与所在班级中其他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横向比较,确定幼儿在班级中的相对位置。

在对幼儿的学习活动进行解读时,教师不仅要关注幼儿静态的操作结果,还应重点关注幼儿动态的操作过程,仔细观察他们在完成任务时所用的方法、策略,从而更好地了解幼儿的行为。

三、观察,要善于发现“哇”时刻

幼儿的行为很多时候看起来“杂乱无章”,甚至“毫无意义”。但我们如果能持续观察,关注到一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也许就会看到幼儿远超预期的表现,收获惊喜,发现“哇”时刻。

如幼儿洋洋在用积木搭一座高塔,边搭边问同学:“我搭的东方明珠高吗?”尽管没有同学理会,但他仍左边一块、右边一块地任意搭着,反复摆放。这看似简单的情境,其实如果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就会发现惊喜:洋洋把高塔叫“东方明珠”,表明他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有较强的抽象能力;问同学“高吗”,说明他在搭积木中体验到了成就感;左边一块、右边一块地摆放,表明他有了初步的对称意识。这些难道不令人惊喜吗?

四、观察,要把握师幼互动的最佳时机

幼儿教育的过程,是教师和幼儿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应把握最佳时机,在适当的时间采取适宜的方法去介入幼儿的游戏。

如有的幼儿在活动中缺乏自信、畏难退缩,我们就应多关注、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有的幼儿会因其他事物而忘记自己的任务,我们应想方设法引导幼儿回到任务上,并为他们提供支持。

五、观察,要探究支持幼儿发展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新的教学方式,要求以学言教,以学定教,要求教师支持和扩展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的主动学习。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多观察幼儿,用心倾听,同时去思考、分析,想出下一步的策略。

如在玩娃娃家时,琪琪一直独自给娃娃穿脱衣服,不看也不与其他幼儿交往。教师发现了,就主动与琪琪玩起给娃娃做饭的游戏。当有其他幼儿加入游戏后,教师就悄悄退出了。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通过观察发现了幼儿的问题,又及时给幼儿提供支持,扩展和丰富了游戏内容,又尊重了幼儿自己玩的愿望。

(责 编 再 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