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积华 曾钰婷 张琦 曾庆

[摘 要] 在将思政教育融入“康复科学研究与数据分析”课程的教学中,全面提高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质量,为康复治疗学专业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提供有实践价值的探索经验。通过共同参与模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案例教学,以及“双创”模式将思政元素融入“康复科学研究与数据分析”的教学中,探索新时代课程思政与康复治疗学专业课程融合的实践道路,并探讨了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下课程思政改革的成效和创新点。课程思政与“康复科学研究与数据分析”课程得以有机结合,教师团队成员的教学能力和思政意识不断提升,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在课程思政理念下,康复治疗学专业科研课程与思政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为国家输送高素质的创新型康复治疗学人才。

[关键词] 课程思政;康复科学研究与数据分析;康复治疗学;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南方医科大学校级教改课题“基于MOOC的康复治疗学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方案”(B120562249);2020年度南方医科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康复科学研究与数据分析》课程思政教学改革”(B121562247);2021年度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在课程思政背景下联合SP和OCSE构建康复治疗学专业《心肺物理指导》的混合式教学模式”(JG2021013)

[作者简介] 邹积华(1991—),男,广东广州人,硕士,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康复医学科主管技师,主要从事运动损伤康复与康复医学教育研究;曾庆(1983—),女,广东广州人,博士,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康复医学教育研究、神经康复及儿童康复等研究。

[中图分类号] R4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4)01-0100-05[收稿日期] 2022-11-23

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指导下,高校需要利用现有资源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具有较强思考能力、独立临床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高层次康复治疗学人才[1]。然而,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中,授课教师更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主观上忽视了对学生思想政治上的引导[2]。教育部在2020年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3]。如何把课程思政与康复治疗学专业教育巧妙地融合起来,培养大批专业技术能力强、思想觉悟高的康复人才,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4]。

“康复科学研究与数据分析”是南方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生接触科研的第一课。该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康复科研是什幺、怎幺做,对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的科研素养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具有开展思政教育的潜力。本文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探索康复治疗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发挥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优势,在培养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高素质康复治疗学人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课程思政融入“康复科学研究与数据分析”课程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康复治疗学的专业自信

通过调查发现,许多学生在不了解康复治疗学基本概况和就业前景的情况下被调剂到了该专业,在入学前对所学专业缺乏足够的认知。不少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在入学后了解到康复治疗师无处方权,在治疗上需听从医师处方,因而对治疗师的职业发展前景存有疑虑[5]。上述原因使得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对所学专业缺乏认同感。进入康复治疗学专业学习后,大多数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在本科阶段较少接触科学研究,对科研在职业发展和康复技术开拓上的重要意义尚无认知,缺乏科研兴趣。对我国康复科研发展了解不足,缺乏对中国康复科研发展的信心。针对上述问题,本课程以“课程”为载体,以“思政”为方向[6],旨在推动学生明确康复治疗师的重要价值,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我国康复事业的现状及发展,鼓励学生树立科研信心,构建专业自信。

(二)有利于培育学生的科研精神

授课教师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7],而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恰恰是培育学生科研精神的基础。本课程通过指导学生撰写科研标书,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对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在《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的指导下,社会大众对科研诚信和伦理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研究表明[8],高校是科研诚信和医学伦理培训教育与审查的薄弱环节。本课程通过探讨实验设计过程中的伦理问题,强化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加强了医学伦理和科研诚信课程建设。另外,科研成果产出后,提高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逐渐成为科研工作者的共识。一方面,本课程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教育,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让学生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知识成果;另一方面,本课程通过列举学术不端的案例告诫学生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严守诚信科研的底线,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二、课程思政融入康复治疗学专业“康复科学研究与数据分析”课程的探索

(一)“共同参与”模式下使思政教育融入课程设计

作为教学体系的前导环节,备课是优化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而目前传统的备课方式多是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各自为政,导致思政融入专业教学的形式单一,融合度较差。因此,我们在“康复科学研究与数据分析”课程设计中,建立了由专业教师、思政教师、学生代表三方共同参与的备课团队。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深度挖掘和提炼专业课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学生代表协助教师设计上课内容,将所挖掘的思政点融合进课程的教学设计之中,以点带面,为教学行为实施做好必要的前期准备。

为达到课程思政目标,本课程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采取集中备课、定时讨论、成立教学小组等多种形式,搭建了学科间教师交叉研讨与对话的平台。双方共同探讨思政教学素材,商议思政融入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用相应思政元素剖析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切实做到“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9]。如在《绪论》章节的教学设计中,结合教学内容,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讨论后确定将爱国主义精神、文化自信等思政元素融入课堂。通过介绍康复前沿科学技术如康复机器人、VR技术等,展现我国康复科研软实力,并推动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对康复手段的改进及患者康复效率提升的重要性,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职业自豪感与文化自信。

学生参与课程设计环节,能够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能动学习,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原则的体现。在课前准备阶段,根据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生活实际问题、专业情况等方面介入,研讨思政案例,以便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代表不仅需要提前了解课程内容,而且需对课程具体的思政内容充分地理解和掌握,方能协助教师将相关思政元素创造性、趣味性地融入课堂之中。在进行“康复科学研究与数据分析”教学设计时,挑选3~4名有科研基础的学生,与专业教师组成教学设计小组,负责课程内容设计、科研项目选题、文献检索和预授课分组等工作,加大学生的教学参与度。学生通过参与教学,不仅掌握了专业知识,还提升了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力。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结合课程思政

混合式教学可以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汲取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的优点。将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教师能通过线上教学平台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学生获取知识,启发学生将知识点与思政元素相互联系。混合式教学有效避免了传统的“教师中心论”,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课前线上预习、课中线下教学、课后线上评价三部分是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基本组成和教学特色,“康复科学研究与数据分析”也参照该模式应用混合式教学。

在上课之前,选择合适的教学平台,要求平台能够清晰地向学生展示预习内容,并反馈学生预习情况。在此课程中,我们选取了爱课和雨课堂平台。课前教师在爱课教学平台建立“康复科学研究与数据分析”课程并划分章节主题,上传视频、PPT等资料,从而便于学生弹性学习,培养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的能力。教师制作课件资料时,在保证知识准确性和丰富性的同时融入思政元素,让学生既能获取最新科学前沿信息,又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在《疾病预后研究设计》章节中,课前在爱课平台上传新冠防疫宣传视频作为思政牵引,课中线下教学时引导学生思考医学院校学生的职责,同时基于学生线上预习的情况选择知识串讲、重难点突破等教学内容,既巩固了专业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康复科研选题与项目申报》章节中,通过制作“聚集诱导发光原理的提出过程”“消毒原理的诞生过程”“禽流感有关争论”的小视频并上传至线上平台,让学生在课前思考科学问题的来源和发展过程,在课中针对视频内容进行探讨,弘扬不断创新、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课中还可以充分利用雨课堂签到、抢答、弹幕、留言、评论等功能促进师生互动。运用随机点名、在线测试等功能实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实现形成性评价,优化教学效果。课后通过线上平台统计数据查看学生学习情况及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三)结合案例教学融入课程思政要素

案例教学是指引导学生对特定案例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10]。思政结合案例教学充分利用案例真实性、典型性、问题性的特征[11],有助于吸引学生互动思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我们针对“康复科学研究与数据分析”课程,以课程思政理念为指导,选取与康复科研相关现象或问题的典型应用案例,将思政案例教学引入该课程教学中。

课前,教师根据“康复科学研究与数据分析”课程所要达到的思政目标,搜集大量典型案例,从中精选一部分与课程主题密切相关的案例,通过精心改编融入思政元素后作为教学素材。课中,教师和学生一起思考和探索,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进行分析,做出自己的判断。课后,学生在线上讨论区发表自己的看法,说明判断依据并引用更多案例举例说明,思考讨论区中其他同学的观点,实现自主学习。例如,《康复医学科研中的误差与偏倚、样本含量估计》章节的教学中,通过向学生介绍中美科学家都对瑞德西韦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然而却得出相反结论的事例。让学生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学术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辨能力。在《实验性设计研究》章节中,举例韩春雨实验重复性争议事件,提醒学生遵循实验重复性原则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及时记录实验数据的良好习惯,告诫学生遵守科学研究的伦理和法律底线,同时增强学生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临床试验设计》章节中,通过分享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申报资料,介绍我国大力支持开展临床研究的政策导向,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康复临床研究,激发学生的康复科研热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康复医学科研论文撰写》章节中,通过介绍我国优秀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及投稿要求,并向学生传达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12]鼓励学生做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科学研究者,并积极把科研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四)“双创”模式下开展思政教学

“双创”教育结合思政教学既有利于传授创新知识与创业技能,又能引导学生把创新创业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实现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有效衔接。且“双创”教育中“创新、创造、创业”的核心素质培养[13]与“康复科学研究与数据分析”的思政目标相符合,因此,我们将“双创”教育与“康复科学研究与数据分析”课程思政相结合,让创新创业融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旨在培养出具有高度政治思想觉悟的创新型康复科研人才。

我们打造了“学院+项目”的科研实践模式,“学院”是以线上+线下的授课方式进行的,在前期,每一位学习“康复科学研究与数据分析”课程的学生都被要求在慕课平台自学“双创学院”“医学生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课程,课程有目的地强化了思政育人功能,引入爱岗敬业、勇于革新、诚信公道等思政元素,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创新创业思想观念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后期参考“双创学院”教师指导学生撰写商业计划书的模式,指导学生撰写科研标书进行实战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了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项目”即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互联网+”大赛、全国康复医学教育创新创业大赛等竞赛活动,主要是要求学生构造和实践有实际意义和思政内容的“双创”项目。通过具有优良思政元素和教育价值的“双创”项目,将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灌输在学生脑海之中,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思想、品格和素养的效果。从课程成效看,这种模式增强了思想政治理念教育,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与创业实践能力,从而达到培养科研专业知识和技能扎实、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康复人才的目的。

三、改革成效及创新点

(一)改革成效

自课程思政融入“康复科学研究与数据分析”以来,教师团队成员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积极参加教学竞赛,积累教学经验,其教学能力和思政意识不断提升。团队成员先后获得中国康复医学会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南方医科大学教学优秀二等奖、南方医科大学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等多个奖项。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的批判精神、科研能力、社会责任感、科研诚信意识等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学生不仅掌握了撰写申报书、数据分析等科研方法和技巧,还完成了10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3项科研启蒙计划项目的申报工作且成功立项。除此以外,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创业计划类”银奖。

(二)创新点

1.课程思政融入科研教学。虽然很多高校都在积极开展关于康复治疗学的课程思政建设,但目前国内尚未有康复治疗学专业科研课程思政教学的报道。“康复科学研究与数据分析”课程积极探索课程思政融入康复科研教学的方法,在“共同参与”和“双创”模式下,依托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相结合,在案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使课程思政与康复科研教学能够有机结合。

2.探索多样化课堂教学方式。目前思政教学与专业课的融合方式较为单一,多采用简单拼接的方式,融合方式存在形式化倾向,未能深入学生内心[14]。本课程采取共同参与模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典型案例讨论、“双创”模式下教学等多种方式,将思政教学全方位、多层次地融入康复科研教学项目之中,使专业知识与道德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引导学生做到知行合一,提高了教学质量,完善了育人模式。

结语

高校作为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教育系统,应在其教育实践中不断促进专业课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发展。本文分析了课程思政融入“康复科学研究与数据分析”课程的必要性,结合实际教学论述了课程思政与本课程融合的四种教学方式,探讨了该教学模式下的改革成效和创新点,为思政教育融入康复治疗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探索经验和实践基础。实践表明,在课程思政理念下,康复治疗学专业科研课程与思政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会继续改善教学形式和方法,不断推动本课程的思政建设,完善课程思政案例,并以思政元素为主导,以理论知识为框架,整合思政资源,构建思政育人体系[15-16],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燕铁斌,敖丽娟.中国康复医学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发展历程[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9,34(8):881-884.

[2]高玲莉,王欣雨.康复医学概论课程开展思政进课堂探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3):169-171.

[3]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教高〔2020〕3号[A/OL].(2020-05-28)[2022-10-23].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4]钱雅妮,程吟,夏丽晨,等.课程思政融入康复治疗学专业《康复医学概论》的探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2,14(12):25-28.

[5]张效玮,赵江莉,黄东锋.广东省4所实习机构康复治疗学专业实习生职业认同感的现状和影响因素[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4):364-366.

[6]胡术恒.论课程思政中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融合:基于罗素教育目的观的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36(2):117-122.

[7]贾丽.启发式教学和体验式教学融入高职思政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26(9):103-106.

[8]何光喜,张新庆,赵延东,等.我国医学科研人员对科研伦理的认知和态度:基于一项全国性抽样调查结果[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2,35(1):26-32.

[9]唐景莉.李向东:如何在知识传授中实现价值引领[J].中国高等教育,2018(17):44-45.

[10]樊艳茹,强枫,黄宇,等.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药物分析课程案例的研发与实践应用[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2,30(5):576-580.

[11]郑金洲.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7):36-41.

[12]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召开[EB/OL].(2016-05-30)[2022-10-23].https://www.gov.cn/xinwen/2016-05/30/content_5078085.htm#1.

[13]张莉,尹龙,谢红燕,等.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五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4):186-188+198.

[14]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3):64-69.

[15]李羽佳.“课程思政”网络教育平台建设的实践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2):47-49.

[16]项波,吴仰祺,杨路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四个维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38(4):152-155.

Exploring the Path of Integrating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to the Rehabilitation Therapy Professional Courses: Taking “Rehabilitation Science Research and Data Analysis” as an Example

ZOU Ji-hua1,2, ZENG Yu-ting1, ZHANG Qi1,2, ZENG Qing1,2

(1. School of Rehabilitation Sciences, ZhuJiang Hospit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280, China; 2. School of Rehabilitation Sciences,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Foshan, Guangdong 528305, China)

Abstract: To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teaching of the course “Rehabilitation Science Research and Data Analysis”,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training of rehabilitation therapeutics talents, and provide practical exploration experi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ystem of the curriculum of rehabilitation therapy major,this paper explored the integration of the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and the rehabilitation therapy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the new era through the “joint participation” model, online and offline hybrid teaching, case study teaching, and the “double creation” model. This paper also explored the effectiveness and innovation points of the reform of the curriculum in the diversified teaching mode. The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and “Rehabilitation Science Research and Data Analysis” have been organically combined, the teaching ability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of the teacher team members have been continuously improved, and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majoring in rehabilitation therapy has been improved. Under the concept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the teaching mode of integrating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curriculum of rehabilitation therapy major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ffairs plays an active role in promoting the training of students, and is conducive to cultivation high-quality innovative rehabilitation and therapeutic talents for the country.

Key word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rehabilitation science research and data analysis; rehabilitation therapy; teaching re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