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提升“听说教学”

今后,上海的中小学可能会多一门课程——口才课,口语交际能力将正式进入中小学的“课程标准”,与之对应的“口语交际能力等级考试”也将在上海各级学校开展。

中小学的语文课原本就有“听说教学”的任务,现在提出的“口语交际”与之相比既有共性部分又有一定差异。从“口语交际”的角度设置课程目标,将在重视语音、词汇、语法和语言风格等语言能力训练的同时还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注意人际礼貌、环境身份协调、跨文化冲突等规则的领会。总之,“口语交际”较“听说教学”进一步凸现了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性质,使“口语交际”比起“听说教学”来涵义更深广。

据主持这项语文教学改革的上海市语文教研员步根海介绍,近半年来,市教研室、课程办已成立了课题组,专门研究口语交际在语文教学中的状况,以及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和措施。

上海市教委目前对此项目的设想为“四步走”:一、修改“课程标准”,依据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年级段的情况,提出明确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基本目标和具体要求;二、付诸实验,理清口语交际能力与阅读、写作和综合学习能力的关系,形成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序列;三、扩大试验学校范围,在全市推广成功经验;四、推出相应的等级考试,并逐步推广。

(摘自《新闻晚报》)

文化精隋后继无人

中小学应切记:重开毛笔书法课

据《羊城晚报》报道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政协主席陈绍基9日呼吁,在青少年中恢复毛笔书法教学,使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形式得到传承与振兴。

陈绍基指出,毛笔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数千年的传承和发展,涌现了许多艺术精品和名家巨匠。但是,电子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使传统的书写方式逐渐被现代科技手段所替代,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毛笔书法艺术,如今面临后继无人的危机。

陈绍基建议,各级教育部门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在中小学恢复开设毛笔书法课。对中小学书法教师要进行专业培训。中小学毛笔书法教师大都是兼职的,基本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书写与欣赏水平不高,要有计划、分批次组织他们到艺术院校进行培训。有关高等院校要开设相应课程,既培训艺术专才,又培养师资人才。各地教育部门应组织力量,编制适合中小学使用的书写技能培训和书法审美教材,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摘自《黑龙江晨报》)

教学改革需要素质教育环境

我国课程计划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这都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课。遗憾的是,除了学校,我们既没有实施“活动”的场所,也没有相应的组织机构保证。造成的现状是“活动”课仍在学校、课堂进行。

学校进行素质教育,需要有社会提供的广阔活动场所,如厂矿企业、科研机构、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等;需要建立除了教育行政主管外的一些组织机构,由国家和社会团体出资组成辅助、监管学校活动的机构参与学校的丁作和管理,家庭及所有社会成员都关注教育,为教学改革献计献策献力;还需要尽快形成新的评价体系和中介评估机构,由专门的中介组织根据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质和量来认定学生的操行评价。

(摘自《中国教育报》)

上海大力推行生命教育

从新学年起,上海市加大推行生命教育的力度,关系中小学生健康的“生命教育”将全面进入上海中小学。

据了解,上海推行的生命教育将强调层次性和渐进性。小学阶段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自身生长发育特点,初步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初中阶段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掌握自我保护,应对灾难的基本技能,学会尊重生命、关爱生命;高中阶段着重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引导学生形成文明的道德观念,培养对婚姻、家庭的责任意识,学会尊重他人、理解生命、热爱生命,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

(摘自《中国青年报》)

教育部公布学生体能素质持续下降

教育部日前公布的2004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表明,我国学生的身体状况总体较好,但肺活量等体能素质持续下降、肥胖学生继续增多、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等突出问题仍未得到有效遏制。从2002年开始,教育部建立了“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每两年对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一次监测。本次监测对象为7—22岁城乡男女学生,监测人数为182964人。

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学生的爆发力、肺活量等体能素质继续呈下降趋势。反映下肢爆发力的立定跳远水平,与2002年相比,除大学男生有所提高外,其余年龄组继续呈下降趋势;反映身体柔韧性的坐位体前屈水平与2002年相比,有60%的年龄组出现下降,其中15岁乡村男女生下降幅度较大,分别为24厘米、1.8厘米;除高中以上(16~22岁)男生肺活量略有增加外,其余年龄组学生的肺活量有所下降。

针对存在的问题,教育部要求学校在抓好体育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推进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和课间活动的开展,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摘自《人民日报》)

教师队伍的主要矛盾是质量

不久前,中国教科文卫体丁会与中国教育报社、中央教科所联合举办师德建设研讨会。教育部师范司司长管培俊在会上说,教师队伍的素质关系着中国教育的整体水平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而当前教师队伍的主要矛盾是质量问题。

管培俊说,现在教师的职业道德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值得教育界思考。上世纪80年代,教师队伍的主要问题是“数量不足、质量不高、队伍不稳”;90年代,随着财政体制的变化,教师保障机制面临问题,如何吸引优秀教师显得很重要,教育部门提出“保安全、保运转、保工资”。现在,质量问题成为教师队伍的主要矛盾。管培俊预计,从静态上分析,到2020年,我国还需要300万名教师,从动态上说则需要500万名。

(摘自《中国青年报》)

教育改革不是打倒一个另立一个

对于如何确立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专家进行了形象化的比喻,认为教育改革创新不是如造房子那样,必须把旧房子推倒,把基地清除干净,在空地上盖起新的房子;恰恰相反,教育改革必须在既有的教育基地上逐步进行改造。新的与旧的,要革除的与要建立的……往往要“纠缠”在一起很长时间,“旧瓶装新酒”和“新瓶装旧酒”的情况都会有。

专家认为,教育的继承性是很强的,因为教育是“普遍和永恒的范畴。”共同因素多而稳定,是长期形成的完整自足的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改革必须“瞻前顾后”,“左顾右盼”,主要是调整、渐进。对已有的教育传统简单否定,推倒重来、另起炉灶的想法和做法,与千百年教育历史实

际是不符合的,与科学地进行教育改革创新完全是两码事。

(摘自《中国教育报》)

没有爱,何谓师德?

“爱是教育的基础”,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师爱也是师魂。教师热爱本职工作很重要的是体现在热爱学生身上,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从而建立起“尊师爱生”的融洽关系。试想,如果连基本的“爱学生”都做不到,还拿什幺来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呢?随着人们对“师德”的日益重视,各种加强师德建设的措施不断出台。但不管外部手段如何,提高师德水平,关键是要每一位教师从内心深处培养对学生的“爱”。像陶行知先生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颗草去”,才能让更多的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摘自新华网)

武汉教师上课接电话将被严重警告

从去年9月1日起,武汉市中小学教师如果在上课时间拨打、接听电话、收发信息,将被视为重大教学事故,受到严重警告处分。这是武汉市教育局日前出台的《中小学教学事故处理办法(试行)》中的明确规定。

在武汉市新出台的《中小学教学事故处理办法(试行)》中,教师上课迟到、早退超过15分钟,或拖堂达10分钟;擅自向学生发放讲义、辅导材料并收取费用;给后进生单独编排座位、随意拒绝后进生上课,将其赶出教室或学校等行为,均为重大事故。责任人将受到严重警告处分,年度考核定为不合格;情节严重、影响极坏的,学校对责任人予以解聘。

重大教学事故还包括:变相泄露试题或考试内容;试卷在印刷、传送和保管过程中泄密;在规定的保管时间内,丢失学生原始成绩、学籍;故意出具与事实不符的学历、学籍等各类证书、证明等。

(摘自中青在线)

中国学生近视人数世界第一

卫生部、教育部的联合调查显示,到2004年中国孩子视力不良检出率小学生为28%、初中生为60%、高中生为85%,并有不断上升的趋势。目前我国学生近视发病率居世界第2,人数居世界之首。

专家介绍,近视的成因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有90%的孩子近视是由于环境因素不良造成的。而环境因素是可以通过改善用眼环境和注意养成良好用眼习惯来加强对近视的预防。避免近视的主要手段有:减少孩子负担、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增加室外运动和注意眼睛保健四大类方式。18岁之前是孩子睫状肌发育成长的阶段,因此做好小学生的近视预防工作至关重要。

(摘自《北京晚报》)

做“一桶水”不够

教改对中小学教师提出新课题

新教材、新课程、新教法、新评价,一浪高一浪的中小学教育改革,把教师推到“风口浪尖”,面对“二次创业”挑战。许多中小学校长表示,以前形象地说法:要交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是“一桶水”。现在,“一桶水”不够了,教师要成为“抽水机”,源源不断地吸收补充新知识、更新观念、增长技能,才能应对学生需要。

不少教师有些迷惘: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们干什幺,上海师大附属安阳中学校长王凤杰认为,把学习主动权给了学生,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10个学生可能会有10个疑点、10个答案,教师如果备课不充分,就无法驾驭课堂。因此,教师不会没事干,而是更要精细地备好课。

(摘自《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