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冬艳

游戏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方式,如果把理性的数学知识结合到游戏中,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数学教学游戏化是指把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融入到各种游戏中,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感知、积累有关数学的知识经验,并在尝试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中获得成功体验,最终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

一、寓教学活动于游戏之中

游戏是幼儿身心整体参与的活动,它包含着各种情感的萌芽。在游戏中,幼儿身心之间、各个心理要素之间处于一种和谐的整体关系中,这是一种对外界的整体反映方式,而愉悦感正是建立在这种方式上的。因此,要经常安排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数学。

1.在玩沙活动中学习数学。

千篇一律地垒土势必会使幼儿慢慢对玩沙活动失去兴趣。我们完全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到玩沙活动中,一节“筑城墙”的活动使幼儿乐此不疲。要引导幼儿放弃平时所用的工具,直接用一双双小手拍、压、夹、垒起一座座各种形状的“城墙”,有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正方形的、三角形的等。在这一过程中,不但巩固了长短、大小、几何形体等数学知识,而且提高了幼儿玩沙的兴趣。

2.在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学。

操作,这是一种让幼儿通过操作实物材料获得数学知识的一种游戏。小班阶段,让幼儿按图形标记分别为“图形宝宝们”找“家”;中班阶段时,请幼儿按数字的大小,为相应数量的“形状宝宝”找“家”,以几何图形拼拆图片的方式进行分类、数数,将类似的“形状宝宝”进行比较、测量,从中正确认识各种形状的特征;大班阶段,可以为“图形宝宝”准备两个“房间”,一边让幼儿按规律将图形分类,一边利用图形的数量,让幼儿练习数的分解和组成。幼儿一边操作,一边认真地观察、辨别、数数。这一游戏教学方式不但让幼儿逐渐形成了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端正了学习态度,而且激发了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与此同时,还要组织教师一起研究学习,利用废旧物品,针对幼儿年龄特点动手制作数学玩教具。例如:数学飞行棋,让幼儿通过投骰子的方法决定前进的步数。对于小班,教师可以在指定位置设置5以内点数、按一种特征分类、区分上下等数学问题;对于中班,教师设置说出10以内单双数、按照两种属性分类、对11~15的物体按数取物等问题;到了大班,教师设置10以内数的分解组成、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认识、时间的初步认识等数学问题。幼儿在合作的游戏中,逐步闯关,最终获得成功,体验到了主动学习的乐趣。这种层层递进、有梯度的、有层次性的游戏操作材料,满足了各年龄段、各种程度幼儿的不同需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针对中小班的幼儿,教师还可以借助可爱的动物形象,制作“鸡妈妈找蛋”“螃蟹夹夹乐”等玩教具,生动有趣的形象不仅吸引幼儿的兴趣,还让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游戏中增强手部肌肉的灵活性,也更加主动地掌握了数学知识。大班幼儿可以创设情境,使之在合作、讨论中增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3.创设轻松愉悦的游戏情境。

幼儿受到年龄的限制,基本上以无意注意为主,注意力是较难集中的,只有在情感的作用下才能处于兴奋状态,对活动产生兴趣。所以,教师必须巧用语言、巧设环境,适时适度地把幼儿带入他们感兴趣的游戏情境之中。

如:在音乐游戏“找朋友”中,可以给幼儿戴上漂亮的、不同形状、颜色、数字的胸饰,在音乐声中边唱边跳,寻找与自己数量相等、颜色相同、或形状相同的“宝宝”。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幼儿的情绪明显高涨,游戏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思维辨别能力明显加强。

如:在美术活动“甜甜圈”中,幼儿用轻黏土制作出非常“美味的”甜甜圈,幼儿的美工作品除了展示以外,教师还可以以之进行区角间的融合。教师把甜甜圈投放到益智区,小班益智区可根据甜甜圈的大小、颜色让幼儿进行按数取物、点数的练习或者按一定规律排序;到了中班,甜甜圈在区角里变成了幼儿按大小、按颜色分类及排序的好帮手;在大班,甜甜圈继续帮助幼儿学习数的分解和组成。例如:8个甜甜圈分到两个盘子里,有几种分法?幼儿通过实际操作,自主尝试探索,教师也可为幼儿准备记录纸,方便幼儿将自己探索的结果记录下来。这样,幼儿很快就学会“8”的分解组成。

“甜甜圈”不仅可以投放进益智区,还可以投放到社会交往区的“娃娃超市”中,让幼儿自主定价,尝试着进行买卖。这样一来,幼儿既认识了钱币,又在社会交往区中提升了分工合作的能力。当“甜甜圈”在超市中流动起来时,也增强了幼儿的创作积极性。

自制的作品成了幼儿可操作的低控材料,这比展示在作品栏中更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在增强幼儿自信心、创造力的同时也将游戏材料发挥最大的价值。由此可见,只要教师有心,一些简单的教具也能为幼儿带来美好的游戏、学习的环境,从而使幼儿喜欢上数学这门学科。

二、创设游戏化的数学情境

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是进行数学教育十分重要的途径。幼儿生活的现实环境中充满了数、形、时、空、量的知识内容,利用日常生活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可以引发幼儿对数的兴趣,使幼儿在既轻松又自然的情况下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如:在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时,可以给幼儿提供模拟生活中的“水果超市”场景,让幼儿手持“钱币”自行挑选喜欢的水果,主动学习加减运算,算出需要的钱数,在生活化的场景中来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和运算能力;上下楼梯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引导幼儿数一数楼梯的台阶数,知道上下楼梯时数字的递增、递减关系;利用每天点名的时间与幼儿讨论时间、季节的变化,引导幼儿了解天气、日期等,知道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关系以及进行简单的统计归类等,发展幼儿分析、推理和综合判断能力;在学习时间,认识整点和半点时,可以“XX小朋友”从早到晚一日活动时间安排来进行,在具体认识时针和分针时,可巧妙地用龟兔赛跑的故事创设情境,把时针走比作乌龟爬,把分针比作兔子跑,在故事中,将抽象难解的时间问题回归生活,化为游戏。

三、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游戏化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从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幼儿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幼儿,使幼儿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如:在幼儿玩沙玩水时,教师提供各种形状的容器,引导他们感知容量守恒;幼儿玩扑克游戏时,教师根据花色和上面的数字指导他们学习数的组成、加减和序数。还可设计“拉拉车”的游戏,例如:给每位幼儿等量打乱的扑克牌(除去J、Q、K),两位小朋友依次按顺序将扑克排成一列,当出牌发现自己与之前任意一张扑克牌能凑成十的时候,那幺从这一张到凑成十那张都归出牌者所有。这不仅让幼儿巩固了分解组成,还提高幼儿游戏的专注力。幼儿整理玩具时,可以玩“玩具回家”的游戏,他们会按形状、颜色、类别分类等。幼儿在轻松自然的一日生活中获得了数、形、量的知识和经验,既增强了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又形成了初步的数学概念。小班的时候,幼儿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这种分类;中班的幼儿可以在教师的语言指导下完成分类;到了大班,教师和幼儿可以一起制定一套标识,让他们根据标识,自行进行整理分类。幼儿在自主体验的过程中,获得了自我服务的满足感,也学会了简单的统计与分类。

总之,幼儿数学教育是幼儿园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师要以生活为基础,以快乐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以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为出发点,探索出一条融于生活、寓于游戏的激发幼儿兴趣,适合幼儿学习的教育方式和策略,从而使幼儿园的数学教育真正做到生活化、游戏化,让幼儿在数活动的学习中体验探索、发现和收获的快乐。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崇俭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