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第三中学

面对将要到来的高考综合改革,我省未雨绸缪,于2015年下发了普通高中探索高考综合改革实践路径相关任务,我校承担了课程体系建设和生涯规划两个探路项目,学校以此为牵引,广泛学习、深入研究、先行先试、不断实践,对如何应对新高考改革积累了一定的思考和经验。

一、改革将至,理念先行

理念的更新是任何一项改革的基础,为将改革道路走得更扎实、更稳健,我校放眼长远、立足实际,分期分步采取了以下措施:

关键少数,外出考察。我校先后派出由校长、学年主管校长、学科教研组长、中层干部等关键成员组成的考察团,共计130余人次,赴北京、上海、浙江、辽宁、福建等多个地区40余所学校进行考察学习。

全员学习,专家引导。我校先后邀请原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着名教育专家成尚荣、西南大学着名美学教授赵伶俐、江苏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黑龙江省教育专家孟凡杰、省教育厅基教二处处长刘德宏等教育改革专家来校讲座,将教育改革的最新动态与宝贵经验分享并传递给我校教师,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为新考改做好理论储备和思想准备。

微观落实,校本研修。在教育改革思路的宏观指导下,我校各教研组多次开展“选科走班新模式学习探讨”“新课标和学科核心素养学习”“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背景下高三教学研讨会”等主题研修活动。

二、课程建设,助力攻坚

新课程改革与新高考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两个重要方面,二者相互支撑,同向发力。“完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是我校承担的探路项目之一,经过几年探索实践,我校建成了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成长选择的“三育课程体系”,为高考综合改革做好了课程准备。

严格落实国家必修课程。我校除了高考学科外一直坚持开设艺术类、技术类、体育与健康类课程,课时严格保障,并且基于学生兴趣爱好、时代发展需求,在课程内容上做了很多校本化处理。如体育教学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自2003年开始所有学年进行选项课教学,目前已经形成必修选项课、选修课和活动课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能够掌握2~3项运动专长,奠定终身运动的基础;通用技术课已历经11年,通过开展设计动手操作的课堂实践活动,简易机器人、3D打印以及与哈工大大数据集团合作的人工智能课,提升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有效解决问题的意识及统筹规划的能力……在全面且创造性的落实国家课程的过程中,构建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课程育人体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得到了全面的培育和提升。

创新开发校本选修课程。在校本选修课的开发中首先重视对学生学习需求的评估,将课程构建准备精细化。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访谈、座谈、自主提议等多种形式,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动向,洞察其求知偏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尊重学习主体的个性化发展。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努力挖掘并丰富校本课程资源。在挖掘利用校内教师、环境、活动等资源外,我们还调动其他一切可用的社会资源,如毕业生生涯规划指导、高校专家讲授大学选修课、家长开讲、校企合作、文化研学等,使校本课程开设充实丰富。在校本课程开发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还积极开展校园体育、艺术、阅读、写作、演讲、科技创新等社团活动。我们探索了校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生社团建设的有机融合,使学生社团成为校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现方式。

积极构建“三育课程”体系。学校立足学生成长、校本状况、国家需求以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根本目标,构建了“普育课程”(“普育”两字源于学校建校时“普育学校”的校名)、“个育课程”和“卓育课程”组成的三位一体的“三育课程”体系。其中,“普育基础课程”面向学生发展的基础层面、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面向发展的各个方面,普育为个育延展提供原点,普育为卓育提升提供支点。“个育延展课程”针对学生的个性发展,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针对学生的选择层面,个育是普育多维度的延展,个育是卓育生长的动力。“卓育提升课程”适应卓越学生的发展需求,促进卓越学生的特长突出,面向学生发展的高端层面,卓育是普育的理性发展,卓育是个育生长的必然要求。

三、生涯教育,前置导航

我校积极探索实践,充分挖掘生涯教育在自主选科、综合素质评价、全面育人等方面的作用,形成了“各美其美”视阈下的“浸润式”生涯教育模式,为学生选科做好前置工作。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生涯教师队伍。通过校际培训、专家讲学、派出学习、课题引领等多种方式,积极组织培训生涯教育专兼职教师;成立生涯工作室,获批省“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生涯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开发一套校本化的生涯教育教材。我校开发出黑龙江省第一部公开出版的生涯教育校本教材,教材编写由我校生涯教师团队完成,所举案例皆来自哈三中校友,对我校学生具有借鉴意义。在此基础上,我校生涯工作室研磨出全部配套教学设计及教学课件,目前,已经在两个学年投入使用。

建设一批多样性的生涯体验平台。校内,社团提供不同方向的体验平台;学生发展指导中心提供专业的生涯测评;校外,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兴趣,开展研学旅行、实践体验和生涯访谈,在体验活动中,锻炼意志品质,体验劳动艰辛,增强职业感受,加强与社会的对接,更有针对性地观照自己的生涯发展。

拓展多维可借鉴的生涯发展渠道。成立“家长职业联盟”,聘请家长成为“职业生涯导师”;开设“校友论坛”请优秀校友回校做专题报告;推出“生涯故事”专栏,借助网络平台,将校友们生涯故事以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形式呈现出来,引领生涯发展;开设“普育讲堂”,邀请大学教授及专家学者走进校园。

四、模拟选科,制度预设

模拟试行,初探新教学组织管理。连续三年对高一学年的全体学生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选科走班”培训后模拟选科,并利用选科系统在2017年、2018年进行了6选3模式的选科测试、2019年进行了3+1+2模式的选科测试结果,为我校先行创建选科走班模式的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在学科教师筹备、走班教室配置、实验室改造等方面提早做好准备。

目前先行省份常用的走班模式有“中走班”“优选三科”和“定二走一”三种。基于以上数据,结合我校实际及稳步推进的策略,拟采用“优选三科”的走班策略。首先将846名学生分在16个定三班级。再将其余305名学生分在7个定二班级,这些定二学生的另一科选考除物理和历史之外的合格考科目需通过走班完成教学,走动最多的学生需要走6节课,走动最少的学生需要走4节课,所以走班教学需要6个课时,共分为13个教学班,其中选考9个教学班,合格考4个教学班,教室资源基本可以满足。

预设制度,保障新教学组织运行。按照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修订稿)》的课程设置要求,我校完善了《哈三中课程设置方案》《哈三中校本课程开设方案》《哈三中课程资源建设方案》等一系列为新课改在我校顺利实施提供组织保障的相关制度;制定了《哈三中选科走班指导意见》《哈三中选科走班分班方案》《哈三中课时安排方案》等方案,同时也在探讨对正式参与走班制的学生如何做好排序工作、评价任课教师等问题。计划制订《哈三中选科走班制教学班管理方案》《哈三中选科走班制考试布置方案》《哈三中选科走班制考试评价方案》《作业管理制度》《选科走班学生行为手册》《智慧校园管理方案》等继续推动改革前行的有效制度;制定了《哈三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按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运动健康、艺术素养、实践创新的五个维度系统健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平台。

五、优化条件,资源建设

满足新考改基本运行的需要。通过组织在校学生模拟选科、教师到新考改省份实地走访、专项攻关等方式,预估我校新考改所需教师人数和基本设施改善状况,逐年、分阶段进行建设。

满足新高考下持续发展需要。我校计划通过国培、省市教研培训和校内培训、参观考察等形式提升教师专业水平;通过主题研修、座谈会等途径提高教师“课研”能力与开发课程的能力;培训教师指导学生选科和选择报考专业的生涯规划能力。计划加大理化生实验室特色建设,计划建设智慧校园,完善网络设施,开发学生电子身份和电子档案管理系统、选科走班管理系统、教学评价系统、学生综合评价系统等。

满足高质量发展需要。学校资源建设也应着眼长远,在教师队伍、配套设施、资金投入等方面早谋划、多投入。特别是建议政府制定灵活机动用人政策,学校自主择优选拔,根据需要,随时吸纳 “双一流”高校优秀毕业生进入教师队伍。

编辑/陆鹤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