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摘 要:文献研究能力是学者从事研究工作必备的素质,但中小学教师在撰写文章时往往忽略对文献的阅读与整理,且在梳理时缺乏规范性、严谨性与创新意识,导致文章质量不高,达不到期刊发表的要求。从期刊编辑角度,厘清学术写作、文献能力的概念,分析教师在文献研究时的问题,探索学术写作时文献研究能力提高的策略,将对提高教师的学术写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编辑视角;学术写作;文献研究

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写作能力是其专业化成长中的关键能力之一,虽然大部分教师采用行动研究法开展研究,但在写作之前与写作过程中占有、阅读并分析大量的文献从某个方面来说决定着文章的厚度。从编辑的视角来看,一篇文章在期刊三审过程中所呈现的作者文献能力也是其能否最终被选用的要素。目前中小学教师的阅读习惯与能力并不乐观,笔者曾经对哈尔滨市301名小学教师做过一项有关教学质量影响因素的调查,在“您每学期阅读与教育教学相关的书籍”一项中,几乎没有时间阅读的教师占29.24%,阅读不超过10本的教师占到了10%(见图1);而在“目前您公开发表的文章”一项中,1~4篇的占47.84%,从来没有发表过的占27.91%(见图2),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很多中小学教师的研读与学术写作意识并不强。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目的,通过学术写作的过程,提高文献能力,不仅能够帮助中小学教师拓宽阅读视野,还将进一步激发教师向期刊投搞的热情。

一、学术写作与文献能力的内涵

1.学术写作

学术写作是学术共同体成型并且具有相当规模之后的必然要求。写论文不是写日记、发感想式的独白,而是为了开展学术交流、促进知识生产、获得学术荣誉和学术地位[1]。学术写作属于科学研究,是十分严谨的工作,更讲究规范。在当今学术交流日益频繁和全球数据化、网络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要想使学术论文等得到学术界认可和方便读者检索,首先写作必须规范;学术论文的写作大都还是以出版为最终目的,还必须遵守学术出版规范[2]。一般在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主要包括题目、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与参考文献。每部分都有相应的规范与要求,如题目一般不超过20个字,有特殊要求或者限定范围可以添加副标题;摘要一般包括此文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一般不超过300字;参考文献要遵循一定的格式与体例,等等。

2.文献能力

文献研究是教师在创作之前必经的过程,通过大量阅读相关文献,可以了解自己所提出或者研究的问题的现状与成果,研究到什幺程度,还有哪些问题未解决,避免不必要、低质量的重复劳动。同时现有文献中的理论、结论、事实、数据等都可以作为论据使用。充分利用文献信息来支持自己的论断,并拥有、掌握大量文献信息,往往意味着拥有权威与证据。学术写作的文献能力是一组能力的综合,这一组能力通常包括:文献检索能力、文献筛选能力、文献综述能力和文献应用能力,它既关乎到基本的学术规范和伦理道德,也反映着一个学者做学问的水平[3]。同时,中国知网CNKI学术、中国国家图书馆、读秀数据库等中文文献检索网站提供了海量的期刊、图书、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文献资源,同时EBSCO、Proquest、Taylor& Francis等英文数据库,也都是了解业内最新动态的窗口。

二、教师文献研究问题分析

1.缺少文献研究习惯

很多中小学教师在创作时习惯采取观点+实例的形式,观点论述无前因后果,也未出现任何参考文献,后面直接加上实例,算是对这一观点的论证,缺少学术论文理论思辨的过程。在遇到某个概念或者解释某一观点时,往往以某某说的形式引出,有时这种引用直接来自未经核实的网络文章,也未呈现不同学者对同一概念认识不断发展的过程及笔者作为研究者自己的判定。对于引用的一些涉及教材、书籍中的文段,也理所当然地从网络中摘取,对于引用的文字、观点是否正确也没有审核意识,这又给编辑的核实、校对工作带来了新的困扰。

2.阅读文献数量不足

文献阅读量是衡量一篇文章占有相关资料丰富性的一个标准,但笔者所审核的文章中充斥着大量的“应该”“可以”“可能”等不确定与模糊的字眼,直接导致了表达同一意思的语句重复出现,语言的匮乏无法与达到一定文章字数相契合,又出现了凑字数现象,间接又引起了文段逻辑顺序混乱的问题。同时由于阅读文献的数量小甚至没有,再加上缺少问题意识,就导致教师在选题时直接“大题小作”,大而空、想当然的文章频现。因为占有的资料不足,又缺少相关的实践研究,教师无法完成一篇真正意义上的“小题大作”的学术论文。

3.创新筛选意识不强

有些教师的参考文献为参考而参考,出刊年份在10年以上的期刊也出现在了文章中,当然并不是说年份较久的文献不具有参考价值,只是期刊的时效性非常强,如果本身文章的论题已经失去了研究的时代背景,那幺就缺少研究价值与现实意义,或者无法从常识性的论题中找到具有时代价值的创新点,这非常重要。能够从热点事件中找到教育相关的论点本身这种意识非常好,但只是浮泛地讨论表面的大问题,涉及可探讨的创新点时,就语焉不详,模棱两可,在所参考文献的权威性方面也存疑,未对搜集到的文献做细致的分析,缺少对文献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加工过程,导致多手、重复、陈旧的资料反复出现。

4.参考文献着录欠规范

参考文献着录的不规范给编辑造成很大困扰,虽然在相关内容方面反复与作者确认,但不规范现象仍然很普遍,这种不规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着录格式不规范,对于连续出版物(期刊)、图书、电子文献等的引用,存在标点、顺序、文字等多方面的错误,进一步增加了编辑核对的时间与工作量;二是相关引用不规范,很多教师在引用相关参考文献时,治学不严谨,想当然地认为这句话就是某某说的,对于引用图书、教材原文的文字有时只凭印象,有时干脆从网上复制,网上的文字未经核实,在文字、标点等方面存在着很多错误。同时,在参考图书时有作者未及时记录参考图书出版年份、版本等信息,都加大了后续校对的难度。

三、文献研究能力提升策略

文献研究方法非常适用于教育中某个问题的纵向与趋势研究,能够清晰地了解某种教育现象是如何发展、演变的,为提高文献研究能力,我们可从研究培训、查阅文献、优秀书刊、规范意识四个方面探讨研究能力提升的策略。

1.文献研究能力培训学习

文献研究能力的提高首先要靠教师自身的内驱力,只有具备问题意识与研究兴趣,才能有在某一方面进行进一步研究的动力。需要教师不仅随时关注教育热点与难点,还要进行大量的阅读,在海量的信息中筛选优质的网站、公众号、图书、杂志,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其次,教研部门、学校层次的培训也很重要。如果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来关注教师文献研究能力的提高,那幺对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来说将是大有益处的,可以定期邀请资深的期刊编辑、科研工作者、大学教师,就文献规范、文献检索等进行培训,并形成长效机制。

2.充分查阅文献为基础

占有并充分查阅文献是做好文献研究的基础,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要选择合适的方式。一是利用图书馆里的图书、报刊资料,档案馆里的档案;二是利用线上资源,以知网为例,可以搜索相关期刊研究主题的最新研究成果,为研究的全面性,采取利用不同关键词扩大搜索范围的方法,从不同的方面阅读与了解要研究的主题;三是要查看文献中的参考文献,筛选一手文献,在关注相关文献时,要特别关注其中的参考文献,以滚雪球的方法,查阅高引文章,如果作者不仅发表这一篇文章 ,还有其他高质量的文章,那幺这个作者很大可能就是这个领域的权威,他所参考的文献很大程度上也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以这种方式来查阅文章,好的文献也会越来越多。

3.以优秀书刊为主要参考样本

充分发挥网络与个人的筛选功能,如知网设置了高级检索的功能,可以通过勾选刊物来源来筛选核心等优质期刊。如何了解所研究领域的理论成果并找到相关的参考文献,一方面是核心期刊,其可以为教师攀登学术高山搭建良好的阶梯,所刊登的文章在质量上有一定保证,能够让教师最快地看到相关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初学者起码能了解到相关领域研究到哪种程度;一方面是优秀书籍,从时效上看,书籍不如期刊,但如果从基础理论方面说,书籍的系统性与内涵量是期刊无法比拟的,初学者可以从基础教材入手,找到兴趣点后,再对某个理论与学者进行更深入地研究,并不建议一开始就阅读专着,对某一个领域与学科的研究,还是要从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开始,系统地了解之后,再有针对性地研究相关领域重要的理论。

4.提高文献研究规范严谨意识

文献阅读与文献研究不是文献的简单堆积,需要教师从纷繁的资料中找到自己所需,并且从文献中找到自己的研究思路、叙述逻辑与创新观点,对其应该是一定程度上的借鉴,任何观点与理论并不是完美无瑕的,需要教师以理性的眼光审视收集到的所有文献,鉴别一手与二手文献。同时也要求教师具有文献研究的规范与严谨意识,借鉴的相关理论,借鉴了多少,从哪里借鉴的,内文与参考文献中一定要标注清楚,参考文献着录格式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着录规则》,规范并不只是参考体例的统一,更重要的是能够直观地体现某一研究领域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每一篇精心创作、踏实研究、凝聚作者心血的文章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参考文献:

[1]吴国盛.学术写作的三大意识[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1(07).

[2]王兴全,杨丽贤.学术写作与出版规范研究[M]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8:95.

[3]苏婧.从混乱到秩序:学术性写作的文献能力[J].新闻与写作,2021(6).

编辑/魏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