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巍

摘要: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多年来,哈尔滨市第四十九中学(以下简称“四十九中”)不断创新教育活动载体,由过去传统理论式的“教”,转化为生活场景式的“育”,形成了系统化的立德修身课程,即红色基因课程、观念润塑课程、励心启志课程。此外通过课题拉动,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大思政课体系,并利用哈尔滨红色文化资源,让爱国主义教育从言育、行育走向心育,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具有中华民族印记、有担当、敢作为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爱国主义;红色基因;课程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教育光荣而神圣的使命,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多年来,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具有民族印记的现代中国人”为育人目标,从四个维度构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课程体系,一是以民族精神洗礼的立德修身课程;二是以“主题式”情境化的体验课程;三是以“三全”育人形式的大思政课程;四是以家乡红色文化浸润的研学之旅课程。不断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民族精神、文化自信等教育,在培根铸魂中,使其成长为有责任担当、有行为准则、有国家意识、有民族精神的有为青年。

一、爱国主义教育由碎片式的活动,转化为系统化的立德修身课程

跳动的生命,激扬的青春,舞台上的学生们深情演绎“红船精神”: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上诞生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学生演绎着1927&年的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年轻的赵一曼在临刑途中用没有指甲的手,给年幼的儿子写下绝笔信;战士们背着枪,扛着锄头,提着篮子,热火朝天地开垦“南泥湾”;身穿防汛服的战士,正在抗洪抢险;还有的学生制作了精美的新闻广播道具,回顾在转播中国航天员出征太空的盛况……这震撼心灵的一幕幕,是四十九中的师生们在展演红色基因课程。在哈尔滨市少年宫、哈尔滨学院丁香会场的舞台上,每一段演出无不体现着师生回望历史,关注时代发展,不断挖掘红色元素,始终坚持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爱国主义教育培育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润人,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的精神内核。

学校结合学生的成长特点,构建了“金字塔”型育人课程体系。我们将过去碎片式的爱党爱国教育活动,转变为具有顶层设计、科学完整的立德修身课程;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教育活动,整合为“红色基因课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拓展为“观念润塑课程”;把中国发展不同时期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脊梁等演绎为“励心启志课程”。

我们把不同时期中国人独特精神世界、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渗透到课程中,把中华民族强大的“文化密码”和爱国主义精神,以及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解读出来,引导广大师生不断继承和发扬。我们探寻的是中华根,镕铸的是民族魂,凝聚的是中国心。这是一种引领青少年挺起民族脊梁的价值觉醒与追求。

二、爱国主义教育由传统理论式的“教”,转化为生活场景式的“育”

课程最大的特点,是由过去传统理论式的”教”,转化为生活场景式的“育”。我们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生活情境体验式的育人方式,改变以往爱国教育“接受式”的强制灌输和死记硬背,从机械模式化教育转向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育心启志的过程,让爱国主义教育从言育、行育走向心育。

在理想信念教育课程中,一项重要的情境化体验型课程就是纪念“一二·九”爱国运动课程文化展示活动。这一活动从2005年举办至今已经有十七个年头。这些年,在课程内容设置及实施过程中,学校在“持”的基础上,不断融合“新”的元素。每年都契合当下的热点确立主题,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学生通过自编、自导、自演,切身感受时代的强音,感受祖国的蓬勃发展。通过视频音乐、道具美工、灯光声效的综合运用,融合语文、历史、美术、音乐等各学科知识和美学知识,提升创新能力及审美表现能力。

课程实施过程中,班主任全员参加集体备课,共议“课程中,如何能够让体验更加充分”,最终明确了要点:调动参与,将学生作为设计的主体;广泛搜集资料,在交流之中丰富情感;教师点拨,升华学生情智的高度;自选角色,揣摩人物的精神世界;精心排演,竭力创设契合的情境;鼓励引导,获得成功的幸福体验。

每个班集体都以智慧的思考将其中的文化内涵加以解读,学生在排、演、观、思的过程中,融情于境、融思于学、融术于道、融汇于通,升华爱国情感、树立报国之志。

观念润塑类课程:“我眼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校六、七、八学年,所有班级任意抽取价值观的一个核心词作为主题,有的班级抽到爱国,有的是自由……各班级围绕主题词,进行深研创编,赋予一定的时代背景或生活情境,形成舞台剧进行全校公演,每个班级所有学生都要登台展演。这种“任务驱动———深研共悟———创设情境———思想建构———剧本生成———行动实践”的沉浸式课程,激发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在舞台情境化的演出中,深刻领悟了价值观的实质与精髓。学生从创作、展演到观看,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理解、诠释和体验的过程。学生的思想认知、思考建构、情感共鸣都得到了升华,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也会自发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红色基因课程(见表1):如2019年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在这样重要的时间节点,学校确定了“国之记忆行”这一主题。师生们需要回溯历史,去追寻国家一路发展的铿锵步履,去探寻中国人物、中国精神、中国脊梁带给我们的情智启迪。全校四十九个班集体以不同时代背景为演绎内容,以多元表演形式呈现给观众,有的演绎抗战英雄人物故事,有的扮成五四爱国运动的学生,有的还原地震救援感人现场,有的讲述“两弹一星”的戈壁滩核试验故事……以学生的视角去捕捉历史、学生的情感去再现历史,在国家记忆中感受中国力量。

“追寻红色印记、赓续百年薪火”,各班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用自己的方式解码中国共产党红色精神谱系,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北大荒精神等进行讴歌和演绎,师生们不断探索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弘扬了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精神品格和永不褪色的革命初心。

此外,学生带着原创歌曲《党啊,我是您的花蕾》,原创舞蹈《长征》登上北京的舞台,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通过班级文化风采展示、纪念日活动、班团队活动等,组织青少年积极参加省、市、区各级各类“颂党恩跟党走”的系列活动并多次获奖。以多元路径引导广大青少年深刻地理解和诠释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我们把爱我中华的种子深深种在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

三、爱国主义教育由重点课题作为拉动,走向“三全”育人的大思政课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红色基因源于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代青少年必须时刻牢记初心使命,立志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的实现结合起来,勇于担当起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

学校坚持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大思政课形式,由课题拉动,使大思政课呈现科研素养与时代活力。学校课题“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大思政课在中小学‘金字塔型情智课程体系中的创新与延展”成功申报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是黑龙江省唯一一所立题的初中学校。课题牵动,红色基因课程体系凸显情智育人特色;活动多元,红色基因传承学校焕发神采,四十九中学作为首届黑龙江省德育红扣子工程红色基因传承学校,大力推进思政精品示范课建设。学校积极开展“三坛活动”,即“校长讲坛、学科文坛、思政论坛”,利用“校长讲坛”,书记、校长讲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故事;利用“学科文坛”,历史、政治学科融合,讲好国家发展史和党史故事;利用“思政论坛”,论新时代基础教育学校大思政育人之道。

学校立足“培养什幺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深研新课程、科研先导、课题牵动,从教学设计、课堂呈现、教学评价、作业分层设计等多方面注重对学生的红色文化教育,加强学科融合,将各学科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红色基因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树立大思政教学观,创新构建三全育人大思政课载体,提升学生的红色文化素养,传承红色基因。

在语文红色专题教学时,通过寻找近现代人物身上的光辉品质,学生可以感受到红色基因一脉相承的特点,通过诵读与记忆,在心灵之中牢牢扎根;在音乐教学中融入红色歌谣和舞蹈的欣赏与学习;在美术教学马勺脸谱、版画制作中融入英雄人物的绘画欣赏创作。将红色基因融入多学科教学,丰富学生感受,培养其尊重、学习榜样的意识,在耳濡目染中体会红色文化的浸润。

各学科教师围绕红色文化主题,以“如何在红色基因课程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实施创新研究”为学科融合省级课题,让思政红色抽象元素实现可视化生长,校本课程《让我们行走在红色记忆中》《情智路上最美的遇见》系列丛书已出版发行,师生在课程实践中,实现从心到行、从抽象到具体、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师生们从红色文化中感悟党的苦难与辉煌,使红色基因薪火相传,青少年不断长志气、硬骨气、蓄底气。

四、爱国主义教育由学校的“小课堂”,走向红色城市的“大课堂”

红色基因传承是“知、情、意、行”逐渐深入完善的过程,在进行红色教育时,四十九中人遵循知行合一原则,既重视理论教育,又重视体验参与、实践锻炼,利用鲜明的社会资源,让红色教育生动鲜活,让受教育者的心灵为之震撼。

我们充分利用哈尔滨丰富的社会资源,把课堂搬出教室,让社会走进课堂,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家乡红色文化,了解历史、感受伟大人物的不朽精神,沿着英雄的足迹,不断探索与前行。学校组织学生开展“追忆革命岁月、传承红色文化”的研学课程,通过“看、听、讲、演、扬”等方式,使研学活动深化开展。看,主要是引领学生参观东北革命烈士纪念馆、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哈尔滨市革命烈士馆、哈尔滨烈士陵园、抗联教育馆等爱国教育基地;听,聆听英雄的革命故事;讲,回忆建党伟业,讲述红色故事,朗诵革命诗篇;演,师生编写剧本、排演革命情景剧;扬,学生通过“校园演说家”活动,讴歌龙江四大精神,体悟黑土文化的传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龙江儿女的革命史可歌可泣、建设史业绩辉煌、振兴史充满希望。

让师生在“哈尔滨红色之旅研学”活动中与红色革命历史人、事、物深度“对话”,深化对家乡红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感悟红色文化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炽热情感,让红色基因流淌在血脉里,生长在生命中。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精神传承不息。时有所需、必有所为,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四十九中学积极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坚持红色领航,创新育人载体,下好教育“先手棋”,用坚实行动践行“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具有中华民族印记、有担当、敢作为的时代新人踔厉前行。

编辑/陆鹤鸣